113年10月10日單車騎行—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今天國慶日,氣溫22度,秋高氣爽,適合騎單車出遊,我提早午餐,在12點就出發。我已經二、三個月沒騎車了,久沒有鍛鍊,是否長途騎行,心中有些躊躇。抱著邊騎行邊賞景的心情,騎行熟悉的路徑,沿著石門大圳之步道前行,不知不覺我竟騎行到三坑自然生態中心,然後折返從太平紅橋之步道緩坡上行,再沿著石門大圳之步道回來,這段行程我首次騎行,途中參觀土地公廟,略做紀錄,這一趟騎行也可說是探索之旅。
從新光路行到新光路三段186號平鎮幼兒園,再從對面進入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進入,該路段道路當平直,直行抵中豐路,右轉約50公尺左轉進入南東路,直行到一處全國加油站站,因為是假日,南東路車流量少,從美麗國社區旁邊進入中壢支渠防汛步道,此路徑,兩旁是稻田,一片翠綠,相當的幽靜,終點是石門大圳,越過福隆路及66號快速道路,再度沿著石門大圳前行,先是東勢工區步道,接著是員樹林工區,這段自行車道相當平直,員樹林工區,綠樹成蔭,12:56抵達一處涼亭,稍休息,此處視野開闊,往高速公路望去,山巒连接天際,展現出壯美的景象。
員樹林工區終點處在3號高速公路,此後水圳在地下,我從高速公路橋下直行,經過一段田間小路後,從屋後小巷出去,其門牌是員林路三段580號,穿過紅綠燈,前方就是瑞福路,路口有浪漫台三線及大溪落羽松著路標,13:08來到大溪落羽松,這時落雨松十分翠綠,遊客甚多。
後從落雨松大道出來後,就是石園路,左轉直走不遠處再右轉進入石園路535巷,路口處有「大溪月眉_龍潭三坑自行車觀光綠廊番子寮入口」之路標,車道沿著核能電廠圍牆之外圍前行,後穿過一段斜坡密林。13:43抵達石門大圳三坑鐵馬道,這條步道全長2500公尺,設有三坑蝴蝶花廊、油桐花徑,有客籍名作家鍾肇政的詩文,道路平坦、涼風習習,享受御風而行的樂趣,是日遊客少,登上三坑鐵馬道瞭望台,俯瞰整個三坑美景,感到心曠神怡,出口是中正路三坑段。
前行不遠,我往三坑老街進入,前行不遠右轉從永福路32巷進入,13:50 到三坑里樟樹下伯公。
福德祠重建誌:三坑里樟樹下伯公,三坑里舊名三坑仔,位處龍潭區東隅水秀山明,隔大漢溪以大溪相望,南街大坪里與石門水庫,自古緣由鴨母坑水鋏尾坑蔗部坑等三處溪流坑谷而得名,良田百項,農業興茂,主產水稻,菱白筍亦為大宗,近年則因自行車道遍佈環繞,休閒風起而遊客日盛。----
前行不遠處發現一片落羽松,路旁有泰源神桌廠的路標。繼續前行,道路兩旁是綠油油的稻田,13:55經過三坑磚窯遺址,這裡有一段文字介紹日治時期的磚窯產業。
經過泰源神桌工廠後,經過一段彎曲的陡坡,山腳下有許多住戶,讓人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14:04,我抵達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當天天氣晴朗,遊客甚多,河堤道路正在整修,圍起了柵欄。
停留片刻,隨後折返,往紅橋方向騎行。這條步道我十分熟悉,過去常來此散步。14:19路過蔗部坑福德祠,下車參觀。其對聯寫著:「福佑三坑合境安,德被蔗蔀群黎慶」。看出此地為蔗部,該祠前有一口風水池塘,景色優美,從捐款名單可見,大部分是邱姓人家。
不久,我接到社區來電,告知明天重陽節里長要發重陽禮物,需在五點前趕回。我心中有些擔心,不確定是否能及時趕回。14:30,路過大坪橋頭伯公。
福德祠沿革
紅橋、1913年建造,係大坪早年對外交通唯一通道(出入咽喉)。橋頭伯公早年已存在於原址,大坪14鄰21號崎頭,一棵大棋仔樹下,細細間,佔地二坪左右。
一、1955年石門水庫興工,民44年7月7日陳誠副總統在永和宮前按扭關工,又為配合水庫施工,拓寬原有產業道路直通水庫…。所次大坪對外出入之人車改走新大路,而少走紅橋保甲路矣
二、民44年、地方賢達吳振華先生,伯公廟主持人張萬德等發起,老地主鍾 昌捐地,庒民捐資,合力在現址重建本祠。
四、民44、因水庫興工,工作人員大量進住,大坪。二坪,石門路搶建店屋如雨後春筍生意已達最島峰。水庫工作三班制日夜24小時無休,攤販則三坑至石門寮石門路擺滿二邊。
之後,我經過太平社區,來到中正路三坑段,重新騎回三坑鐵馬道,沿原路返程。15:12我抵達大溪鎮瑞源里福德宮,這裡的廟誌記載該祠於2013年整修。
大溪鎮瑞源里福德宮二〇一 三年整修記
大溪鎮瑞源里五塊厝福德宮土地 正神金身于西元0一三年二月上旬不幸遭受祝融火燒無法修復還原經地方熱心信男信女發起重塑土地公福德正神金身並整修原有士地公----------------------
看出此祠所在位置是--大溪鎮瑞源里五塊厝。
再往前騎到大溪落羽松,15:39抵達瑞福路30巷口,這裡又有一座福德祠,該祠有一對龍柱相當特別。
我一路沿著石門大圳員樹林工區返回,途中經過社子一號光電埤旁邊,再從旁邊小路騎到建安宮,轉到金陵路,繼續騎到環南路三段的城市CRV社區。16:00抵達,比預期提早抵達,全程騎了四小時。來到了社區,在大廳遇到了一位住H棟的年輕人,我們分享了各自的騎行經驗。他經常從鶯歌騎車到三佳,並告訴我一個不錯的訊息,就是可以將腳踏車從鶯歌用火車運到中壢。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幫助的資訊,將來我可以先騎到大溪,再騎到鶯歌,然後從那裡將腳踏車運回中壢。這是一條非常理想的單車路線。至於進入都會區,對我來說興趣不大,因為,我喜歡在幽靜的鄉村小徑上騎行。另一個目標是從平鎮騎到龍潭,再前往新埔的三聖宮,登上三聖宮可以遠眺新埔市的美景。回程時,我計劃經過新埔的照東國小,沿著斜坡上行到涼傘亭,接著從大北坑回到龍潭,最後返回平鎮。新埔霄裡溪自行車道沿途可以欣賞到田野和河川的自然風光,這條車道設施完善,騎行起來非常舒適。唯一的挑戰是從照東國小到涼傘亭的斜坡。他日如果天氣晴朗,惠風和暢,打算花一天的時間來挑戰這兩個騎行目標。發現石門大圳的鐵馬古道,逛三坑老街,最適宜秋天到此遊覽的勝地。
10月12日,開車帶著老伴前往三坑。早上九點出發,天氣晴朗,直接到了三坑的鐵馬道,這條步道非常適合散步。我登上了瞭望台,在那裡用台語吟誦曹操的《短歌行》享受那裡最開闊的視野。三坑是樟之細路的終點,俯瞰大漢溪流谷地,遠處群山環繞,天氣清朗,四周翠綠一片,徐徐的涼風更是讓你感到十分舒暢。途中發現三坑開庄福德词的路山徑,第一次走這條陡坡小徑,遇到三位遊客,來自土城,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向我介紹這尊土地公造型,他說這尊石雕神尊,手持木杖,手拿金元寶,造型特殊,又說石管局榕樹下的土地公也是石雕的。他又說有關奉祀關聖帝君的塑像,在家不可以手握関刀,但在廟則可以,看來這位先生對神佛有些研究。
開庒伯公:
祠的左前方有一棵老楓樹,見二篇建廟沿革誌:其一:民國六十年:竊思我「三坑子十一份淮子埔聯村始有開庄福德祠」~~~~其二:有茲我「三坑佳安聯村開庄福德正神」
對聯:
三面環山福敷勝地
坑流長水徳載群生
從(三坑子十一份淮子埔聯村始有開庄福德祠)文字中,可看出先民開墾的歷史軌跡。
接著我們步行到三坑老街,今天在舉辦活動。在青錢第前搭一棚子,聽到有人在唱歌,相當熱鬧,空地擺攤有農民市集,老街很熱閙我們到一家小吃部。叫了一碗「牛汶水,」客家美食,同一桌有一個女兒帶著老爸爸來這邊,他常常來這裡,並介紹隔壁的蘿蔔糕很好吃,我們也買了一塊,不久我就走路回去開車,老婆就買了一些菜包茶葉,不久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