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秋探訪中壢見聞

最近有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構築城市,展區在平鎮雙坡和中壢大崙一帶,其中在豫章湖有「豫章之家」,豫章湖在何處?從展覽資訊得知位於中正路二段,來到豫章湖,遇到一位住附近的余先生,他介紹附近地理環境--芝芭里內厝里聖德路桃園大圳-------,這些地名我竟如此陌生,深感慚愧,引起到中壢鄉村探訪的動機。

10922一大早從復旦路、文化街、正光街,三民路轉到中正路,途中經過二座土地公廟、一棟古厝。

在中正路1274巷口有一座土地公廟---【中壢市三民里柑園福德祠】

中壢市三民里柑園福德祠

福德祠在路口,祠前臨中正路,單殿翹脊,屋脊裝飾季雙是護珠

神龕對:

1福居吉地堪稱伯;德酬正神永頌公。

2福覃百業農工商人尊正;福惠千家南北東西眾仰神。

柱對:三光拱照風調雨順群黎福;民賴福持國泰人安叩謝神。

牆上有桃園縣中壢市三民里柑園福德祠沿革誌碑文: 擇要

1.     日據時代位居於此,簡陋砌石而居---

2.     為使神明有安居之所,熱心人士發動熱捐,有捐獻有土地、神座面、神座邊、拜台石、拜石邊、天公爐、神燈、八仙彩-----

3.     86年元月2日竣工

特點;熱捐芳名細分捐獻有土地、神座面、神座邊、拜台石、拜石邊、天公爐、神燈、八仙彩---這些都是建廟的功臣,刻石永垂不朽!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二 在中正路14581---有一棟傳統客家民居--渤海堂,一堂二橫的合院紅瓦建築

保留十分完整,在朝曦照耀下十分耀眼,渤海堂在三座屋。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在中正路1464號附近有一座土地公廟----三民里樹林福德祠

附近公車站牌是「三座屋」

三民里樹林福德祠沿革誌;

1.     福德祠奉祀次於清朝嘉慶元年816日,地處中壢市三座屋。

2.     溯嘉慶年邱禮脈買祖業2甲期收成除扣繳公款外餘款皆供本祠一年四季祭祀費用。

3.     日本實施皇民化政策廢除各項神明祭祀,將民間神明會之不動充公-----

4.87年重建

特色;

1.有邱禮脈買祖業2甲期收成除扣繳公款外餘款皆供本祠一年四季祭祀費用,可看出邱家與這座土地公的歷史淵源。

2. 日本實施皇民化政策廢除各項神明祭祀,將民間神明會之不動充公,看出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的影響。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來到豫章湖參觀淤章之家,客家圓樓造型,是桃園地景藝術節-構築城市

最壯觀的作品,遇到一位附近住余先生也來散步他說豫章湖才整治一年,以前雜草叢生,池的面積大,他向我介紹附近芝芭里聖德路桃園大圳相關位置。

【長青湖(豫章湖)

有著「千塘鄉」美名的桃園是一處台地地形的縣市,早期在散佈桃源台地上的陂塘高達八千八百四十六個。在台灣的農業社會時期,灌溉農田是陂塘的主要功能,並未發展其他附加功能,現今中壢市公所選定了豫章湖、四號池與羅厝大陂等多處陂塘進行整治規劃為觀光景點,要讓遊客體驗到「千塘鄉」的風光魅力。位於中正路上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五、大路下福德祠

離開豫章湖從聖德路旁邊小路進入,一大片稻田,在田間小路發現一座小型土地公廟,隱藏在竹林間,一座砌翹脊貼磁小祠,有化胎,祠後一片竹林,左邊是洽溪,緩緩流過,祠前有一溝渠小祠右前方有一路標---五聖路285巷,有一小聚落,遇到一婦人,她告訴我這裡都姓邱,她說邱氏有五房,和邱奕勝同一房通,議長的父親也住在這裡,婦人用閩南話交談,我感到好奇,她說先生的祖母是台北閩南人,不會講客家話,因此全部講閩南話,聚落有一邱氏公廰,他說附近都是邱氏田產,她說這一帶叫做大路下

 

 

109秋訪中壢見聞

六、建安宮福德祠

回程在大圳二段發現建安宮福德祠。祠前有一寬廣的廣場,還有兒童鞦韆架。該廟貌堂皇雕龍畫棟,主殿屋脊玷雙龍護塔,拜亭屋脊雙龍護三仙。

神龕對聯中間:福地生輝哥歲稔;德天有賴泰階平。

神龕右對聯:橫批風調雨順芭邑鍾靈文化盛;里鄰和睦國恩沾。

門對:正道長昭歌舜順日:神恩永被康泰頌堯天。

柱對:建安千秋沾德澤;安民四境沐神恩。

沿革

1.原福德正神安座在三座屋49番地

2.日據時代因開發水圳遷移現址

3.70年重修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芝芭里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芝芭里庄」,隸屬於桃澗堡。該庄北與洽溪仔庄為鄰,東與青埔庄、興南庄為鄰,南邊為三座屋庄,西邊為大崙庄。】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0929為了多認識中壢區的芝芭里,從google map 搜尋里內土地公廟位置,下午開車從民權路三段轉到文興路,看到一座富麗堂皇的土地公廟矗立在眼前-----高鐵南路三段芝芭里土地公廟

該祠是單殿有拜亭,屋脊有雙龍護護珠和雙龍護三仙,主殿屋頂有八 掛藻井,拜庭上有兩個方形藻井,祠前有兩對龍柱,一對獅子,門堵都是石雕,很少看到如此富麗堂皇的土地公廟。

門對:福澤蔭桑梓指永啟物阜;德威鎮芭里長祐民豐

柱對:芝啟盛業都隨銀樹發;芭興財源族像福田處。

興建記:

  1. 因高鐵建站將芝芭里附近兩處福德祠拆除和祠在公園內,政府補助九百萬元。
  2. 座子山兼壬用丙子水音分金。
  3. 94年落成
  4. 正是  芝連昆山開綠樹神靈顯,赫芭通麗水啟洲砂物阜民豐。

    祠前是一大片農田,中壢地區花彩節都在這裡舉辦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二  東芝路上有一座土地公廟---大伯公--

在路口發現大伯公指示牌,經過一段田間小路,一間磚砌翹脊小祠有兩塊大理石鋪面的供桌,簡易鐵皮遮雨棚,祠後一片樹林,祠前溪水環繞,祠前是一大片開闊的農田,廟雖小但風水佳,值得探訪。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三 回程中發現東芝路有一廟宇【芝芭里五福宮】

進入廟內讀其廟誌得知五福宮奉祀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老家後湖昭應廟境主是池王爺也奉祀朱王爺,客家地區甚少奉祀王爺。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1001中秋節,下午再到芝芭里探訪,從復旦路小巷,穿過高速公路涵洞,沿著水圳小路來到民族路,小路非常適合單車行,來到民族路車輛多,轉進到三民路,道路十分寬敞,單車騎在人行道上,到中正路上一路到聖德路,中正路道路很寬,騎單車還算安全,聖德路是芝芭里的南界,在快到高速路前,有一斜坡下去發現一棟清河堂公廳,發現一口埤塘-----桃園大圳第七支線第三號池,十分幽靜,埤塘還沒有整修,沿田間小路前行經過一養豬戶,發現田中有一土地公廟,位在高鐵南路三段465巷內,鑫茂公司旁。祠前一大片稻田,十分開闊。

109秋訪中壢見聞

單殿屋脊裝飾雙龍護珠,

門對:福蔭梓里千載盛;德施里民萬年興。

柱對:宇大合境勤樂業;路下江夏沾禎祥

讀牆上歷史紀錄

一、沿革誌:

  1. 日據時開鑿葫蘆陂於崁頂,用輕便車運泥築堤,先有廟以後作陂
  2. 座亥山兼乾---

二、大路下福德祠修繕至誌記

發起人大路下黃姓青年黃宗霖誌

特色:

  1. 這座土福德祠位於大路下
  2. 捐款芳名黃姓居多,柱對有黃姓堂號江夏。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往繼續前行在高鐵南路三段135巷發現一座土地公廟,祠前有兩對雙龍,一對石獅,吊筒特別多,祠後有一片樹林,祠前一大片菜園,一道矮牆區隔。

沿革誌;

86中壢市芝芭里第八鄰段福德祠,座落中壢市芝芭里大路下小段119地號,西元1912年由邱金生創建----因年久失修,86年經邱石松、邱慶鴻。邱慶銅等人發起重修---91年因高鐵徵收拆遷補助六佰萬重建,重建主任委員邱接盛—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接著前往環西一街參觀芝芭里冾溪土地公廟,

沿革有

  1. 芝芭里土地公原以三石為廟迄今百餘年
  2. 謝家四大房派下子孫願提供土地0.48分興建廟宇—
  3. 84年竣工落成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1003中壢芝芭里單車行,今天星期六,天晴涼爽,適合單車出遊,再度到芝芭里探訪,一早從延平路義民路穿過新明市場到民權路,在拖吊場附近右轉到三芝路上,這是一條狹窄的鄉間小路,路過江家羊肉、羊世界牧場,兩旁都是田野,車輛不多,適合騎單車,經過桃園大圳十號橋後左轉沿著大圳路一段直走,經過民權路上的芭里圳橋,在大圳路1050號處發現一棟紅瓦古厝,遇到一住戶,這他說這是劉家古厝,這位住戶劉先生說故縣長劉邦友的故居在五福宮附近,他們同宗,可見芝芭里有很多劉姓住戶。

109秋訪中壢見聞

往前走有一叉路是啓文路二段,往前直行,兩旁都是平坦的稻田,途中遇到一老婦人,我問她附近土地公在何處?她指左前方位置,騎到盡頭,左右是是啓文路一段和五聖路的路標,我向左從五聖路進入,不遠處是叉路,路旁有梁厝紅瓦屋的路牌,從田間小路進入,一棟紅瓦老屋,中間是正廳,兩排橫屋,還住了很多人,我徵求同意入內參觀,老屋的門號是五聖路2080號,紅磚牆圍繞,門埕很大,左前方內牆奉祀上帝爺,屋前有一風水池,屋後竹林圍繞,屋前一大片田野,十分開闊。(一日梁澄妹師姊說他們梁家有一房住在 芝芭里或許這裡和她同宗族)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繼續向前,再度來到到五聖路285巷處,這裡有一座「大路下小土地公廟」,老婦人來這裡拜拜,路旁是冾溪,流水淙淙,有很多水鳥,河床還沒有整修,顯得原始自然,五聖路上是一望無際到田野,折返騎到啟文路三段,發現一棟紅瓦老屋,是高陽堂許姓,遇到兩個婦人,我徵求同意進去參觀,紅瓦屋前有兩棵龍眼樹,屋前有一鴨寮,養了很多鴨、鵝,屋前方一口五甲大的灌溉埤塘,左前方是一屠宰場,婦人用閩南話和我交談,她說老一輩講饒平話,我問是否和過嶺許有關,她說無關和大園許姓有關,來自福建漳州,但也和過嶺許姓一起到饒平祭祖,婦人說這裡是芝芭里許,早年大家庭一家五十幾口一起吃飯,我問他們祭拜何處土地公廟,婦人說屋後後德建安亭福德祠,我騎著單車繞這埤塘一周,芝芭里高陽堂許姓前有灌溉埤塘後有桃園大圳,適合農業發展,芝芭里許姓住在這裡真好。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1006為了要認識芝芭里的地理環境,我從google  maps搜尋到斗門埤的位置,下午開車從中豐北路轉到大農路,斗門埤位在中豐北路和大農路旁,埤塘正在整修看倒很多工人在施工,池底長滿雜草。從大農路直走,經過啓文路二段和大圳路來到民權路,整條路都是產業道路相當狹窄,不適宜開車,在民權路三段450巷口處看到江氏宗祠的路標,從小巷步行進去,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同意我進去參觀,堂號是濟陽堂,赭色大理石貼牆,顯得樸素典雅,宗祠剛蓋好不久,神龕中間是江家祖先牌位,左邊奉祀觀音,右邊奉祀土地公,沒有奉祀上帝爺,江姓老先生說他們是福建漳州人,講閩南語,並說附近都是江家土地,附近羊世界和江家羊肉都是江家經營的產業。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1007一早規劃到月眉里探訪,從崇德路進去來到老坡福德祠。

在中正路三段31686號附近有一座土地公廟--老坡福德祠,從建廟沿革捐地者都是張姓人家,後有一口埤塘,紅色標語寫著桃園大圳7-1號池,附近住宅林立。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在鄉間小路晃,來到高鐵南路三段7272320號後面的土地公廟,

門對;大崙東嶺飄雲彩;內厝北緣啟福基。

柱對;福欽養性須明德:正禩推誠合敬神

在崇德路鄉間小路打轉,來到山東路上發現一農舍---下梁屋310-1

在山東路上發現一公車站牌--梁厝,看到很多紅瓦老厝,許多老厝還住著人,有一棟公廳---安定堂,位於中正路四段588181-1號,屋後一片樹林,前面是寬廣操場,有一排高大重陽木,剛整修好,外牆貼紅色磁磚。門對;庭輝新瑞靄;苑現舊祥雲。周圍有很多紅瓦老厝,還住了很多族人,充滿生氣

109秋訪中壢見聞

我想梁厝老聚落一定會有土地公廟詢問附近住戶在山東麓252號左前方路旁有一座福德祠。祠前施一大片原野,

神龕對中間;土地靈昭施德澤;正神顯赫護民安

神龕左;山福蔭商業常自樂;德普稼穡永安平。

後柱對;社宇青森福德崇高多物阜;枌榆綠翠正神保佑衆民康。

前柱對;亭棟巍峨一角觚稜欽福德;丹墀默禱千家俎豆敬尊神。

牆上有67年沿革誌的石碑,字跡模糊;本祠自日據時代利用三粒立大石,結成福德祠使衆信奉敬,實至不雅觀,於民國34年冬衆信樂意發起改建,因經費關係以致建築簡狹祠堂,日係奉拜至今30多載之久,受風雨侵蝕經已破壞,因此邀集重信士開會議決重建推主任委員梁阿力副主任委員鄭炎森,委員梁廷森、葉榮深、梁存土、梁阿獅、梁廷希-----

可看出梁姓居多

109秋訪中壢見聞

回程中在中正路二段569號旁邊發現一座土地公廟、路旁有一牌樓---內厝三聖福德祠,從小巷進入,

三聖福德祠沿革誌:內厝里之南陽介於雙連坡崎頂和桃園大圳間原屬坡坎之旱地--------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這時正是上班時間,中正路上車輛多,轉到大享路, 在中央大學後門圍牆路上遇到張忠央夫婦,他們住在龍崗國小附近,張先生平鎮退休,來自雲林林內,太太陳氏北勢退休,新竹關西人,他們常到中大散步,中大有一後門可到校園。

1091013週二下午開車到月眉里,我從月眉里三段附近搜尋三座土地公廟,導航指引我中豐北路、領航北路一段、環溪路轉到月眉路三段,在月眉一路500巷口發現一座福德祠,神龕對:月照福神居福地,眉開疆土祐疆 。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回程中,在民權路三段491號處,有一棟三合院紅瓦厝,要走一段筆直的柏油路,,周圍是寬闊平坦的田野,主人姓江,他說附近田地都是江家祖產,紅瓦厝建於民國55年, 早年使用清水磚,年代越久色澤越鮮豔,現在已找不道這種建築材料,還好他自己是泥水師懂得維修,他喜歡住在三合院,他是獨子,他父親怕他耕太多田,將3分田送別人,就在路旁感到遺憾!他的堂哥在旁說他父親有1.5甲田,三兄弟平分,他說附近還有一口埤塘,又桃園大圳從旁邊經過,附近多是良田,不可隨意變更,且積極保留祖產。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14騎車來到三座屋開基福徳祠祠位於中正路1041巷口,面對三民路,

有二次建祠留下沿革誌

1、首次七十二年:

三座屋開基福德祠重建沿革誌:

考我三座屋開基福德祠早佑先祖前人篳路藍縷蕃衍播福,威靈久赫故其間雖經修葺增瓦猶屢瞠香火中之鼎熾常興廟埕囿之愧歎況晚近數載鄕黨黨賴神垂之庇護,人丁興旺物阜民豐復以前所重擴之樑柱已歷經年是以鄉宗劉宗炎范振湘等思欲振臂修之後經登呼捐輸摩踵赤忱濟濟遂於民國七十二年-----

109秋訪中壢見聞

 

2、九十八年

 

109秋訪中壢見聞

從二處建祠沿革石碑中,發現主事者是劉姓、范姓

遇一位婦人香客她說這一代范姓住戶很多

梁師姊告訴我該祠土地捐贈者梁盛淵是她祖父,梁氏在祠的後方有數甲田產。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20

永光福德词:位於民權路三段94巷。

門對福降永光里民福德至百姓感神恩

柱對風調雨順慶豐收國泰民安百業盛

興建沿革誌有:

本永光福德祠乃沿續前主任委員鄒福錄,委員鄒富亮、鄒貴真、鄒貴會、詹徳賢、吳餘光,當時尊稱光明舊社福德祠------------

獻地25鄒貴會

此地鄒家居多,民權路公車站有鄒家站。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月眉里單車行

39日下午單車出征從復旦路二段小巷進入,經過復旦蓮花池旁,穿過高速公路涵洞一路到民族路,直行轉到三民路,三民路人行道特別寬,到中正路,直行經過一段斜坡到崎頂,轉聖德路,這條路是月眉里和芝芭里的界線,右邊是芝芭里,地勢較低,直行在五聖路口有張家老瓦屋的路標,經過一段小斜坡,看到張家三合院,這裡有一小聚落,遇到邱奕勝議長的堂弟,他說這裡都是張姓和邱姓,四周都是稻田可說鬧中取靜,交通相當便利。繼續前行在聖路一段333巷下坡處發現一棟江夏堂紅磚三合院,遇到一個阿婆,她說黃兄弟住這裡,阿婆育有5名子女,她說三合院已有六、七十年,屋前一片平坦的稻田。直行經穿過高鐵在聖路一段567號又看見一棟江夏堂紅瓦屋,這裡黃姓住戶真不少。來到聖路一段880巷處有很多老房子,遇到一鄧姓先生,他說前方三合院是有鄧姓宗祠,這裡還有呂姓巫姓繼續前行在聖德路和月桃路交界處,看到一棟已經拆了一半的紅瓦老屋,屋前一大片菜園,繼續往月桃路前行,這段道路正在拓寬施工中,工程車一輛接著一輛。來到月眉路交叉路口處,遇到一位吳先生,他說這裡都是吳姓和詹姓,我認識的詹姓保全就是住這一帶。路上發現兩處埤塘,月眉路一段305巷及月眉路二段351號附近韓姓鄰居說早年池塘附近住了很多阿兵哥,一般人不可以隨便進去。日前在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時發現大崙農會有一老米倉,說明這一帶農業相當發達從月眉路轉到崇德二路,稻田中一棟棟豪華別墅,原野上發現一大片紫色藿香薊,占領一整片荒地到聖德路五聖路的對面有數十棵櫻花及茶花,遇到宋先生宋家六房,他說說這些花已經種了十幾年了,這裡是中壢地區春天賞櫻的好地方,粉紅色白色櫻花開得很鬧。三月天月眉里單車行,感到無比舒暢。

 

 

探訪過嶺

一位朋友的太太在過嶺銷售房屋,她說過嶺推出很多建案且相當熱銷,打破我的認知,過嶺很多先民來自饒平,中平國小還有饒平布馬陣學習資源中心,過嶺有很多許姓宗親,引發我探訪的動機。

11075日趁疫情趨緩,一早單車出遊,從平鎮環南路轉民族路,進入過嶺路,在過嶺國中前搜尋地圖,繼續前行路邊一口很大的埤塘,地圖標明銅鑼埤,埤塘其前方有一座土地公廟

探訪過嶺水頭土地公

祠的四周都是稻田,四周矮牆圍繞,前有一山門。

廟誌介紹:「位於過嶺里頭街乃稱水頭伯公、座亥山兼壬、七十二年重建、總工程顧問許文勝、主任委員許文懷----。」

門聯對:過嶺雲深奕世生靈叨福蔭,水頭源遠萬家澤頌神功。

附近有許信良舊居。

 

109秋訪中壢見聞

銅鑼埤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拜訪過嶺水頭土地公

繼續前行穿過高鐵南路,來到過嶺路二段,在192巷路口斜坡處有一座土地公

廟誌:「八十八年建、位於過嶺中央路的山腳下,稱為山仔腳土地公、座壬山兼亥、獻地:黃振鑫。----

門對:水源豐沛田園滋潤三冬足球,山腳清幽里社繁榮百業興。

祠後有一麒麟山莊社區,對面遠處高樓林立,那就是過嶺特區。

過嶺水頭土地公

繼續前行穿過高鐵南路,來到過嶺路二段,在192巷路口斜坡處有一座土地公,廟誌:「八十八年建位於過嶺中央路的山腳下,稱為山仔腳土地公座壬山兼亥獻地:黃振鑫。----門對:水源豐沛田園滋潤三冬足球山腳清幽里社繁榮百業興祠後有一麒麟山莊社區,對面遠處高樓林立,那就是過嶺特區。

 

109秋訪中壢見聞

山仔腳土地公

再往前走,經過有幾間工廠在雙塘路口處發現遠處有一座土地公,該祠位在田中間其廟誌:恭曰:神者大道也,其之道叨蔭萬民,惟福德正神位於過嶺中土,乃稱中央伯公顯威靈感,真正令莫可言宣,無邊是過嶺為限,顯及聯村,彼時地方人士感化盛火之浩赫,....一年有七月中元之普渡,歲入冬期有新丁之叩謝,規行此例,係民之俗願也,...同筶許於福神並請名師擇日於七十六年恭請神德正神至新竹都城隍廟威靈宮殿下留任,繼續以出火 拆卸起造,上樑 依原址座壬山兼子...祠前有一寛廣的廣場,四周幾棵高大的老榕樹,遇到一對張先生夫婦來打掃,先生說每年712月兩次過嶺里信眾都會來這裡舉辦普渡和還福,十分熱鬧。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過嶺中央伯公

祠前有一排水溝渠正前方是一大片稻田視野開闊,我從前方田間小路繞出去在民族路六段576巷151號住宅前方有一座小型的福德廟

109秋訪中壢見聞

往走是大觀路,轉進過嶺路二段,直行來到福嶺路口處,從樹籽路進入,來到南方莊園,從左斜坡到雙福路,再從到福明宮左側小路到中大,,清晨校園幽靜,來到了客家學院,這裡是中大最美的地方

11079日再次到過嶺探訪,事前搜尋地圖一早從復旦路二段252巷進入,穿過過嶺支圳步道到民族路,從雙福路一路到南方莊園,從樹籽路到福嶺路、福達路、進入福田路,經過佛寺,二口埤塘,進入偏僻小徑,到中觀路後才開闊,再次轉到過嶺路二段,一路騎轉進福嶺路,右轉從樹籽路來經過過嶺森林公園,轉到雙福路,經過福明宮左側小路到中央大學,從中大來到民族路,從過過嶺步道沿鄉間小路回來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00713清晨涼爽,疫苗已施打三天,已經沒有酸痛無力感了,決定再次單車出征,依然從復旦二段252巷進入鄉間小徑,晨起民眾很多,我穿過高速公路涵洞,一路來到長安路,轉進微風草原來到過嶺支渠步道,許多民眾來此散步,經過麒麟山穿過民族路從中大後門中央路進入,沿著中大圍牆來到大享路,這段道路偏僻,來到福嶺路上,從福祥路進入,穿過高鉄南路,來到福祥路889巷處,有一福德祠路標,進入巷弄,小祠在稻田中間,祠前有一小型藍球場,祠兩側遮雨棚很大,遇到好幾位信士。門對:內佑千家齊泰福,厝逢一水潤長安。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這裡是內厝里了,前方路況不熟折返到高鐵南路,往南來到善果林佛寺,寺旁前有一很大池塘,有一隻螃蟹造型,成為鮮明路標,繼續前行從福田路進入,經過兩口埤溏,穿過旁邊幽靜小徑來到過嶺路二段,來到從高鐵南路北行來到福達路,右轉進入福嶺路,這一帶豪宅林立,來到過嶺森林公園,進入園內聽蟬聲嘶鳴,晨風徐徐。

 

110718單車遠征,從民族路轉到中央路沿著中大圍牆來到大享路、直走來到福祥路、直行來轉到忠富路崙坪段、該路段沿著桃園大圳道路十分筆直,假日早上車輛少,來到大湖路,路上發下許多小木屋、中觀路、福恩路、福田路福達路,從大享路回來。

此行感言:福祥路又是內厝里,盡頭是大崙里。 忠富路崙坪段著桃園大圳道路寬闊,假日車輛少,這裡是上大里。在大湖路上發下許多小木屋,福恩路上有很多口埤塘,福達路上有一翁家堡池塘,從福達路直行又來到中觀路,回程再沿著過嶺路從中大回來。

 

110812日今早涼爽,再度從復旦二段252巷進入到長安路,來到過嶺支渠休憩步道 ,從陸光路來到民族路,直行轉進雙福路一路到南方莊園,發現分隔島上種整排的黃連木,樹皮呈鱗片狀剝落 ,樹姿清秀,來到過嶺森林公園,森林區林蔭茂密,置身其間,甚至舒暢,接著從福嶺路轉到福達路,路旁有一土地公廟,進入探訪。廟貌宏偉有正殿拜殿,祠前有一對石獅,正殿屋脊是雙龍護塔,拜殿屋脊雙龍三仙,該词九十年重建,土地捐贈是劉姓、邱姓,坐北朝南,前方是一大片平坦的田野,遠方群山環繞,感覺十方開濶,祠的四週矮牆圍繞,祠後有化胎二棵老榕樹門對前:過嶺田肥四季豐收沾德澤,北波水秀三冬富足沐神庥。門對後:福地鍾靈萬道祥光安社稷德星燦爛千重瑞氣惠黎民。此祠應是過嶺北坡。回程不遠處在福達路一段323巷內發現有一棟三合院紅瓦老屋,遇到一位劉姓大哥37年次,五十九年金門小徑當後勤駕駛兵,駐了一年九個月,印象深刻他說曾祖父從廣東移民來台,祖父有三兄弟,已開枝散葉,劉兄對破損的祖厝不能整修很在意,對附近邱姓許姓都有宗祠十分羨慕,回程在過嶺支渠休憩步道發現一棵美麗異木棉粉紅色的花枝頭立秋之後滿山蒼翠只見這種花盛開十分醒目

110.8.19到平鎮新福祠,宋新恩祭祀公業捐地三房媳婦天天來打掃祠後紅瓦三合院老屋是宋氏老宗祠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0915日過嶺單車行

今早從復旦二段252巷進入穿過高速公路涵洞到長安路,再從微風草原庭院餐廳來到過嶺支渠休憩步道 ,經過麒麟山莊陸光路民族路,中央路福明宮到雙福路經過南方莊園,從樹籽路到福嶺路再福達路,穿過高鐵南路一路到溫家堡餐廳旁的大埤塘,遇到一戶劉姓養鴨人家64歲的婦人花蓮人,繁衍一群劉家子孫 ,他說屋前埤塘,十多年買了300坪,溫家買600坪,這口埤塘是私人所有,本是邱家產業,他還熱心的介紹附近道路概況,在福達路二段20541旁邊發現一棟巍峨華麗新穎的邱家宗祠河南堂,附近很多紅瓦老屋。山門對聯「饒邑一地靈階前庭柱千枝秀,平原道廣祖產田園萬頃多。」可看出邱氏來自饒平。我沿著溫家埤塘小路,一路騎到福田路,田間小路很偏僻,一口口的埤塘非常密集,一路騎到中觀路往北再從福恩路回來,沿途有多口埤塘,經過過嶺里長邱本源的家,他在庭院收成作物,我向他問路,里長年輕,他家位於過嶺最北邊,他說屋無前不遠處就是觀音鄉了,過嶺里是中壢地區埤塘密度最高的地方,適合賞鳥、看夕陽、騎自行車,觀光潛力無窮。回程進入過嶺森林公園,晨間蟬聲嘶鳴,晨風徐徐,這裡空氣清新,很多人來此散步。來回三小時約20公里,這是一條適合短程的自行車道。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據聞這裡的邱姓係來自三厝屋的河南堂也是詔安客)

 

110探訪洽溪里芝芭里三民里過嶺里上大里

社區一鄰居韓氏來自中壢洽溪里,洽溪里在哪裡,我毫無概念,引發探訪動機,查看google地圖,對其界線和道路有些認識。

924日一早秋高氣爽,規劃前往洽溪里,我從復旦路二段186巷進入,經過蓮花池,穿過高速公路涵洞,沿著水圳小路到民族路,再前直行右轉到三民路,約一公里左右到中正路,再直行右轉進入聖德路,早上車輛不多,從聖德路二段轉到聖溪二路發現一棟紅磚老厝,門楣有「中山堂」,門牌是聖溪二路109,大門深鎖,屋前一大片有機菜園屋後有一座土地公廟牆上有72年洽溪里田尾仔福德祠改建捐款碑文,祠前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遠處高樓大廈林立,這裡舊地名應是洽溪里田尾仔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繼續前行,在洽溪六號橋旁發現一座謝姓祖墳,向著洽溪,很醒目洽溪蜿蜒向西北進入大園入海,兩旁是綠油油的稻田。繼續前行發現一座寺廟--三聖宮,有三層樓高廟貌巍峨,廟埕寬敞,入內參觀,奉祀三官大帝、關聖帝君----等神祇廟祝說該已蓋了二十多年。

廟旁的左側有一座土地公廟,有97年洽溪里福德祠捐款芳名後柱對:洽融一方發展欽富庶,溪繞全境繁榮樂祥和。祠的左前方有一康樂台,有一副對聯:草生寶島山增色,花落洽溪水亦香祠前視野開闊

109秋訪中壢見聞

回程在聖溪二路109號老厝後方的榕樹下,遇到一位精神矍鑠的長者,他說:「我98歲了,我是一名老兵,祖籍河南,28歲從軍,家住在台北,最近在附近買一棟電梯大樓,這裡空氣好,一個月來這裡住在半個月,經常來這裡田間散步。」閒聊幾句話他就離開,漫步在田間小路,我看他脫下上衣打赤膊接觸朝陽,他這把年歲還行動自如,真不簡單。

來到聖德路一段和月桃路交接處的公車站牌前,遇到一位住附近的吳先生,他說這裡是芝巴里、洽溪里和月眉里的交接處。對面雜貨店姓詹,我問是否有韓姓住戶,他說不遠處有一韓姓住戶,因大哥賭輸了把房子賣掉,若留到今天該土地值八九千萬,他家還有一甲田產,附近有吳李、黃許等姓他自稱祖籍廣東,只會說閩南話,不會講客家話他說有點背祖又說月眉里有很多姓詹的。

 

929日下午再訪洽溪里。從中正路1062巷進入、民權路三段382巷、三芝路、穿過中豐北路在東芝路一段208號別墅右前現田中發現一小土地公廟,有拜亭,座向東南,前方是一片菜園,有一溝渠由左向右流,祠後有一棵樟樹,小祠紅色翹脊,四根紅色柱子也漆紅色。

柱對:福蔭千家宏雨澤,德臨萬姓靄春風。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繞過五福廟在東芝路277號處發現一棟紅瓦三合院,有寬廣的禾埕多名婦人在聊天,入內探訪這是竟是故劉邦友縣長的老家,一位九十多歲的婦人稱她是劉邦友的四嬸,她先生有六兄弟,坐輪椅的婦人是六嬸,都有外籍看護照顧,大房的媳婦也在場,我稱讚其紅瓦三合院真美,大媳婦說目前有部連續劇在這𥚃取景,老屋左前分兩排百千層,問路旁的小土地公,他說這是他們家族所祭拜的田頭伯公。

繼續前行,穿過民權路四段,這裡是青埔特區,到民權五段,這裡是郊區了,左轉進入民溪七路,這裡是已是田心里和洽溪里的交接處,前面沒路,只好折回,原路回來,在東芝路芝和交叉的五福廟旁,我竟騎錯了,進入芝和路從新生路出來,正是下班時間車流量大,留下不愉快的經驗。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01004一早單車出遊,來到三民里三厝屋福德祠、遇到一位現年八十五歲的范振修老先生,他一早開車來這裡拜拜。我讚賞廟誌寫得好,竟和他聊起來,得知先生新明國小第二屆畢業,擔任國策顧問、中壢客運、通德貨櫃貨運公司董事長。我問三厝屋來由,他說二百年前范、邱、游姓來此開墾稱之為三厝屋。他說范姓宗祖在高速公路和志廣路旁,二樓有范仲淹紀念館,歡迎我去參觀。提到附近梁氏捐廟地一事,他稱讚梁家善良熱心。老先生身體硬朗,慈眉善目。繼續往民權路方前進,進入下三厝屋有一中大魚池有兩三棟電梯大樓旁邊一大片稻田有幾處紅瓦老屋探詢得知這裡有很多余姓住戶

 

108日早上運動時遇到梁姐,提到在中壢三民路三厝屋土地公遇到范董,她說通德貨運、中壢客運都是他的。康寧醫院及前面二排房子,及高速公路以前都是范氏祖產,他們家有五、六兄弟,以前是鄰居,大家都很熟。范董是他二哥的同學,相當熱心當初土地公廟修建,他哥哥是主事,范董對她哥哥說你儘量募款,不足由他全部負責,該土地公廟地甚大,前有廣場後有一公園,有一間管理中心。

她娘家在土地公後方還有八甲田地,後方房子原是老家,賣了一億,現住那排房子後方靠近中大路

 

1006今早秋高氣爽,適合單車出遊,一早到過嶺步道進入中央路再轉大享路直走,轉到福達路經過溫家堡埤塘進到蹈福恩路,路上有兩口埤塘,穿過中觀路直行發現謝屋魚池,有兩口埤塘,釣魚設施好,一位釣客說門票一千,釣到的福壽魚賣給老闆一金25元。繼續騎到桃園大圳才折返回程在福達路一段的邱氏公廳,遇到52年次的邱先生,他祖父來此開墾,生五子,他說小時候全家一起吃飯,要五桌,可見人丁興旺,三合院老屋是他祖父所建,當年有十六甲田地一口埤塘,他說因耕者有其田政策,幾年前賣了幾甲田地,得五、六千萬,部份給佃農,四年前興建公廳及祖塔。他說公廳前方那座福德祠是過嶺五鄰的祭祀圈。

 

11I日中壢鄉下探訪

來到中壢在三民一路路口處路標有三民路十一鄰、大清六藝、中大烏鰡池,小徑進入先參觀中大烏鰡池,又到大清六藝社區,前方欣賞一大片稻田。

參觀中大烏鰡池

從小徑進入,左側是中大烏鰡池,有一口大埤塘一口釣魚的小池,釣客有二十幾人,老板說,他剛接手二個月,魚池雖不大,烏鰡都是大尾的,另一口大池是老街溪的水,水質不乾淨,釣魚池的水是深水井,老板以前喜釣魚,他說要經營一口魚池卻也不容易,要學習,真是行行出狀元,埤塘四周圍繞著落羽松,景色美。

109秋訪中壢見聞

、大清六藝前方十甲綠油油的稻田

遇到一位婦人余媽在種菜他說這邊有八甲地地主是新竹鄭家,他原有六十多甲土地,只剩下這裡八甲多地,余家已承租80多年了375減租,一甲農地每年還要繳租兩萬元,如果地主他把土地賣掉他們可以得到375,地主已八十多歲了,長年住在美國。他說竹林聯邊有兩戶人家是劉姓,有二甲多土地

民權路三段156巷進入,小徑上發現一座磚砌小祠, 祠旁有一棵大榕樹,鐵皮遮雨棚,右邊角落空地規劃一別致的小公園,紅色圓柱對聯:福賜信民 護國泰,德澤宏深佑民安 小徑偏僻,一右轉竟是剛完工的老街溪環北橋下游堤防及人行步道,步道到環北路89號處有1.2公里老街溪整治很快就連接高鐵青埔特區了桃園的進步令人驚嘆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原路折返在三段75139號斜前方有一座土地公廟。有土地公土地婆,正殿、拜殿。

從廟誌知:

1.這裡是三民里第一鄰福德祠。

2.有83年、85年捐款芳名碑

前柱對:三寶聖地降幅澤;民安國泰賴德功。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在中正路941號巷內,有一座三民里中正路水頭福德

廟誌:

  1. 福自天降,德澤無疆,正氣浩然,神恩永沐---,
  2. 86修建落成,期望福佑群生,千家吉慶正看黎民萬物富饒---
  3. 碑文紀錄該祠是地主吳玉木吳餘勇----所捐-

前柱對:福澤宏富三座屋;德興永照萬家春。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031日內厝單車行

多日陰雨今天難得放晴,查看內厝里goole地圖,略知其路線 ,下午從復旦路小巷沿著過嶺支渠一路騎到中央大學,來到客家學院後門出去就是內厝五路,一路直行,兩旁都是平坦的稻田,這時正是農忙春耕中在內厝五路129巷口處發現田中一座土地公廟,沿著田埂前往探訪,小祠有一遮雨棚,剛整修不久,公布欄公布捐款名單及革故鼎新支出表,信眾出錢出力,也有捐地的,有岀工的,社區同心協力,才能成就這座土地公廟的整修。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直行到底左轉到內厝六路,再穿過台31線,不遠處望見桃園大圳,大圳水勢湍急,沿著旁邊的大圳路南行,騎一小段後就折返,在內厝六路29171號前方發現一座宏偉土地公廟,單殿有拜亭,正殿屋脊有雙龍護塔,拜亭屋脊有雙護三仙,廟埕寬闊,祠前一大片平坦的稻田,廟門関閉,無從知悉該廟歷史沿革。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回程在中央大學後方發現寶宸之春建案,銷售員引我入內参觀,該建案建材好,建五十八戶,有三房、四房,樓高八樓,視野好,廣告戶五F三房三十坪,每坪25萬元,這裡空氣品質好,應會很快售完。來回18公里內厝單車行,這是最幽靜舒適的自行車道,內厝里田間小路甚多,他日再來探訪。

 

0307天氣涼爽, 一早出門,再次從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後門出去,右轉進入內厝三,這是一條狹窄的產業道路,在內厝6路左轉直走沿途有兩口埤塘,途中路過一棟三合院紅磚老屋--彭城堂,屋前有一風水池,這個聚落叫「劉厝底」。穿過臺31線到桃園大圳,沿著大圳三路向南直行,後段相當狹窄來到福祥路,附近工廠林立,從原路回來,來回約25公里左右,發現中壢鄉村一條悠閒的自行車道。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10316

昨日到三貂角燈塔旅遊,認識邱寶秀及邱玉珠兩位姑姪,知其老家在中壢三厝屋,上午騎車探訪從中央大學大門左側河南路進入,在河南路200號發現一棟黃瓦三合院河南堂--邱氏宗祠,祠前有一條清澈的溪水朝左奔流,這條小溪應是洽溪,祠後是隆起的崗嶺,一片茂密高大的樹林,後方就是中央大學校園,左前方也有一座公園,從宗祠左邊小路進入發現一座剛修完的祖塔,祖塔前有一口一池塘,後方有化胎,真是絕佳風水寶地,進入村莊,遇到一位大嫂,她說 這裡叫三厝屋也叫邱屋,整村都是同宗族人,早期有一、二百戶。來到河南堂,遇到一對七十五歲邱姓夫婦,他們住在中壢高中附近,先生是祭祀委員,邱大哥帶我參觀其祖廳,他說先祖在乾隆年間自福建詔安移民至此,至今三百年,來台開基祖墳在宗祠右側山坡到他已第十世,他會講詔安話,又說中央大學校地百分之九十是邱氏祖產。大廳神壇中央奉祀邱氏歷代祖宗神位,左側奉祀媽祖三官大帝佛祖,右側奉祀褒忠義民爺。婦人說他先生熱心宗族事務,護龍布告欄上有關修祖塔及進香團的文書都是先生寫的,在廣場遇到一位中年婦人,她說每天去中大散步,認識寶秀,邱家莊人人好客又熱情,發現中壢地區一個邱姓單姓聚落。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10705中壢忠義祠

近日搜尋到中壢忠義祠,今早專程拜訪。

坐落中壢區龍岡路一段108

維基百科忠義祠,原稱大墓公,又稱平鎮萬善祠、中壢忠義祠,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平鎮區的陰廟,近中壢車站,祭祀乙未戰爭時被當地客家人所劫殺的廣東籍清軍,曾被誤會受祭者是荷蘭人。

柱對

後柱對河水繞佳城永涵瑞氣南山鍾古墓長絢靈光

前柱對:新祠安壯士忠貞永著興國養英雄義範常昭

忠義祠重建序:

本祠建於民前十四年(光緒二十四年)原曰大墓公,忠義公係清台灣巡撫唐景崧部屬河南邦,中日之役清廷敗績,訂立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紳民擁戴唐景崧自立曰本至不敵遯歸途中,莠民劫殺屍骸遍野慘不忍覩,經中壢街庄段紳等撿集忠骸擇地於石頭庒本址設坟墓安葬,(土地由湯阿秀先生捐獻)並附葬萬善公大墓公骨骸,於民國前14年農曆716日落成舉行祭典並訂每年716日循例祭祀,民國39由游天增、劉增祥發起增建拜亭乙座至民國65年,忠義祠已歷經80星霜因年煙代遠大墓公附近已發展成街衢,且因年久失修,有礙觀瞻乃今地方有志人士鳩資由坟墓改成祠宇,於651230日舉行落成安座,從此廟貌巍峨煥然一新神安民樂萬戶同春特將各委員及樂捐者芳名僅列於後---重建委員總幹事劉波榮識

忠義祠頌:

福如東海氣昂揚,星列長河耀八方,

永遠光輝聲譽旺,照明教化子孫強,

萬年恩澤留無盡,世代忠良德亦彰,

留戀家鄉真美景,芳名健在發馨香,

陳圍鑄撰

1110705中壢忠義祠

近日搜尋到中壢忠義祠,今早專程拜訪。

坐落中壢區龍岡路一段108

維基百科忠義祠,原稱大墓公,又稱平鎮萬善祠、中壢忠義祠,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平鎮區的陰廟,近中壢車站,祭祀乙未戰爭時被當地客家人所劫殺的廣東籍清軍,曾被誤會受祭者是荷蘭人。

柱對

後柱對河水繞佳城永涵瑞氣南山鍾古墓長絢靈光

前柱對:新祠安壯士忠貞永著興國養英雄義範常昭

忠義祠重建序:

本祠建於民前十四年(光緒二十四年)原曰大墓公,忠義公係清台灣巡撫唐景崧部屬河南邦,中日之役清廷敗績,訂立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紳民擁戴唐景崧自立曰本至不敵遯歸途中,莠民劫殺屍骸遍野慘不忍覩,經中壢街庄段紳等撿集忠骸擇地於石頭庒本址設坟墓安葬,(土地由湯阿秀先生捐獻)並附葬萬善公大墓公骨骸,於民國前14年農曆716日落成舉行祭典並訂每年716日循例祭祀,民國39由游天增、劉增祥發起增建拜亭乙座至民國65年,忠義祠已歷經80星霜因年煙代遠大墓公附近已發展成街衢,且因年久失修,有礙觀瞻乃今地方有志人士鳩資由坟墓改成祠宇,於651230日舉行落成安座,從此廟貌巍峨煥然一新神安民樂萬戶同春特將各委員及樂捐者芳名僅列於後---重建委員總幹事劉波榮識

忠義祠頌:

福如東海氣昂揚,星列長河耀八方,

永遠光輝聲譽旺,照明教化子孫強,

萬年恩澤留無盡,世代忠良德亦彰,

留戀家鄉真美景,芳名健在發馨香,

陳圍鑄撰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10723

一早老街溪健行,從環北路來到老街溪左岸盡頭左轉傳入民權路315677號前發現一棟荒廢的三合院紅磚老屋,詢問附近菜園種菜的羅姓婦人,羅婦是本地出生,對附近原始住戶瞭如指掌,她說這裡地名下舊社,住戶有李、羅、曹、黃等姓氏,她說這裡是閩南莊,荒廢的三合院式是徐家的,他住附近,隔壁是李家,住在內壢,天天回來養雞,他說附近很多土地都在50年前被台北人買走,目前土地上漲很多,她說這條156巷是道路預定地,將來會通往興南捷運站,她說住戶都到永昌宮祭拜本境土地公。

 

109秋訪中壢見聞

109秋訪中壢見聞

 

 

1121227日新街溪步道健行參觀新興里永福宮。

新興里永福宮沿革誌

憶我新興里番仔波水頭伯公,自雍正年間先賢楊厝在此開墾時,創立三粒石頭福徳壇蹟乙座,坐子山分金供奉福德正神,經於民國十五年歲次丙寅年間,當地士紳莊烈池先生先輩,,發起倡議以原地改換丑山兼良分金,重建為福德词宇,俗名水頭伯公,題曰永福宮,至今已逾百餘年,祟奉福徳正神聲靈赤赫濯,有感斯民聯庄敬奉,所屬水田四十餘甲旱地亦有二十餘甲。

即現今之龍泉街全部———等,設有八班首士,每年春秋兩季輪流作福,⋯⋯⋯聯境,每年八月十四日恭祝平安戱時,公衆得備八音班來迎請,再者每年八月十六日新興等里聯庄恭祝三官大帝千秩,值年爐主必備用八音班前來迎三大伯公之-,由此可見先人對本福徳正神之重要,----

註記:

1.細讀可知該祠創建歷史。

2.每年春秋兩季輪流作福。

3.有八音班來迎請之場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