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竹師勤駝同學會
82歲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對72歲的張群說:"人生七十方開始",但結果是張群活到了一百歲。
這句話意味著七十歲是人生的新起點,八十歲也不算稀奇,世界上九十歲的人也很多,甚至有一百歲的人仍然笑容滿面。六十
歲還是年輕的小弟弟,五十歲還像個嬰孩,四十歲還在搖籃中睡覺,三十歲才剛開始出生。
5月11日,一群老同學舉辦了北埔深度之旅。這次旅行是由北埔人、曾任台北市敦化國中校長的蕭智烈校長策劃的。蕭校長為
籌辦這場同學會付出了很多心思,事先透過「賴」聯繫每一位同學,同學們也都熱烈參加。從基隆的華椋到台北的瑞昌,苗栗
的同學們全部到齊。正如所說的:"酒是陳的香,朋友是老的好",大家紛紛攜手參加這次活動。
為了讓同學們有所收穫,還特別聘請了專業導遊劉小姐,她是北埔國中的退休教師,帶領我們參觀姜阿新公館。這座公館是中
西融合的建築,建於民國35年。當時的姜阿新以外銷茶葉、木材和糖廠生意經營而聞名,曾擔任參議員,可謂是紅頂商人。建
築師彭玉理運用了最好的木材,如紅檜和烏心石,設計充滿特色。客廳裡有一幅主人親筆書寫的漏室銘,窗戶上有氣窗的排氣
孔,還有上千年的烏心木桌子和精緻的沙窗設計,屋頂上有龜甲圖樣的格子,各種雕刻非常精緻。二樓的兒子房間設計獨特,
窗戶內外形狀相異,且可以旋轉。這樣的設計展現了主人對孩子的期望和愛意,將其透過建築來體現。這個公館曾經是電影的
取景地,也是建築系學習的典範。能夠進入內部參觀是不容易的。目前,吳東亮集團負責管理這座公館,姜家在事業後期經營
失敗,產權轉移到了銀行手中。據了解,姜家的下一代已經購回了這座公館的產權。
參觀慈天宮,這是台灣的佛道廟宇,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屬於台灣三級古蹟文化資產。主祀觀世音菩薩、副祀三官大帝奉
於左側,三山國王奉於右側。是閩客融合的廟宇。 慈天宮位居北埔聚落的核心位置背倚秀巒山,面向開闊市街,廟前百年石板步道,古樸有味,
沿著步道兩旁儘是傳統紅磚屋舍,極具典雅風情。
客家人講究風水,整個北埔村,以秀巒山為樂山,慈天宮則穩坐龍穴,是北埔最佳風水寶地。護衛著聚落裏的人民。至今它不僅是北埔居民的信
仰中心,也是公眾聚會的場所。
慈天宮由的石匠是辛阿救,來自惠安辛家,其大門兩根龍柱,龍首昂首上揚“升龍式”龍柱,有把心願帶上天之意。廟內三川殿也有兩根龍柱叫
降龍,有把福 氣帶下來之意。此乃慈天宮與其它宮廟不同之處。廟裏還有兩根少見的人物石柱,以文王聘賢、王母慶壽、麻姑獻壽等為主題;描
繪24孝故事,以教忠教孝為題材。
參觀天水堂
清道光年間,姜秀巒由九芎(今芎林鄉)遷到北埔,倣芎林舊居建造了這座“一堂六橫”式三合院,是北埔最大的宅院,其長寬高的勻稱比例,
呈現優美的尺度,而 內部雕花鏤飾細緻而不繁複,展現大家族的氣勢。天水堂,可惜並未對外開放。遊客可欣賞其日據時代加建的外墻,灰黑色
的洗石子墻面,在夕陽的映照下,形成凹 凸的微妙暗紋,顯得古樸有致。
參觀金廣福公館
創建於光14年(1835年),是全省現存最大的開發墾號,在台灣開拓史上具有特殊意義,被列為一級古跡。金代表政府,廣是廣東(粵)福是福
建(閩),公館外觀仍維持百餘年前素樸的黑瓦白墻,與門前兩株百年老梅相映成趣。公館採雙堂屋形式,兩旁廂房緊密相連,只剩屋檐下部分
保留完整的木雕,以及石板鋪就的 中庭,仍舊古樸雅致,可供憑吊。
可想像當年漢人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而金廣福確是閩客合作的特例,乙未割台其後代姜紹祖領導義軍北埔抗日, 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頁。
北埔小鎮以農業為主
導遊帶我們遊各小巷,參觀當年用泥土和竹子,和稻草混合的土埆厝,參觀忠恕堂老屋,也是秀才出生。
中午在泥磚屋午餐,享用客家美食。
一群6、70老同學,想當年才20多歲,高中畢業後搭乘登陸艇來台,經過2、30小時的搖晃,一二百人在高雄停留一週後就分散到台灣各處,金門
籍12人來到新竹,與來自台灣各地同學一起讀書,一起建立深厚情誼。
生命無常,佛家講成、住、異、滅乃不變定律。要珍惜各種相處時光。這一年來拜科技所賜透過(賴)分享彼此喜悅,也增進彼此情誼。中和擅
長摺紙藝術 ,每次見面都送他的作品,又研究攝影,這次聚會都是他的專業攝影,振益忙著帶孫子,子武子女成家,是單身貴族,常參加長途旅
行,煥賢樂於參與社會活動,巫盛榮何智秀沉浸樂團…,丁遺校長拿一支拐杖也可當坐椅, 不忘準備一張給老鐵,真體貼,充滿助人熱情。
我等已到了九三日昃之離,若不鼓缶而歌,必有大耋之嗟!願我同學們都能享受健康愉快的退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