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台東四日遊(114年3月9日-12日)
多次在元月份造訪台東池上,今年決定再訪,這次特別邀約徐貴榮教授夫婦同行。他一口答應,並敲定了這幾天的行程。我們在一個月前就開始規劃,確保交通與住宿都安排妥當。臨出發前,徐兄決定帶上金孫一同參與,於是展開了這趟四天三夜的台東之旅。
這次特別安排到金崙,因為去年參加雄獅旅遊的「藍皮解憂號」南迴鐵路之行時,曾來到金崙參觀。當時便對這裡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決定再訪,並順道造訪多良車站。多良車站是眾多旅人推薦的必訪景點,擁有絕美的海景與鐵道交會的畫面,因此我們將第一晚的住宿安排在金崙。
原先的計畫是三天行程,但後來女兒建議多停留一天,理由是她的同學洪文政現任台東某國中校長,曾經是我在學校任教時的學生。他感念當年在學藝競賽時的指導,特別希望能見面交流。此外,我老伴的一位學生目前也在台東工作,一直期待我們能去探望他。這些機緣促成了這次的「四日台東行」,為了記錄這段美好的回憶,特地寫下此文。
3月9日
我們從中壢搭乘自強號前往台東,再轉搭區間車抵達金崙,入住「打個蛋飯店」。這家飯店距離火車站很近,原以為會是個舒適的落腳處,卻沒想到民宿有規定——不接受12歲以下兒童住宿。這突如其來的變數讓我們一時手足無措,最後只能退房重新預訂。徐兄在旁邊找到另一家適合的民宿,這才順利安頓。
放好行李後,我們前往金崙市區散步。去年曾造訪過金崙,許多場景仍歷歷在目。我們我們沿著街道前行發現一座金崙聖若瑟大教堂,這座教堂氣勢恢宏,外觀壯麗,相當有特色,令人讚嘆。
到多良車站參觀是此次住在金崙的主要目的。我們在市區晃了一下,徐兄提議搭計程車前往多良。正好民宿提供了一張計程車司機的電話,我們立即聯繫,司機很快就到達。
計程車司機十分貼心,特地載我們到多良車站最高處的觀景平台「天使之翼」下車。要到觀景台還須步行一段斜坡,司機非常貼心。今日天氣陰霾多雲,傍晚時分少了陽光,但氣溫涼爽,幾乎沒有其他遊客,彷彿包場一般。我們在這裡留影,欣賞背山面海的壯麗景緻。
無意間,我們發現了「向陽薪傳木工坊」,便走進去參觀。導覽員熱心地為我們介紹:「向陽薪傳木工坊」(又名「阿底旦文化故事館」)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正好坐落於全臺最美麗的車站——多良車站之上。
向陽薪傳木工坊的前身是已裁撤的多良國小,如今這座廢棄校舍被改造成展售空間,仍保留部分校園的原始風貌。走進其中,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木工藝品,從裝飾擺設到實用器物,每件作品都充滿創意與巧思。此外,還有手工製作的項鍊、手環、吊飾等,每一件飾品都蘊含著濃厚的部落文化與故事。
導覽員接著介紹南島語族的航海文化。他說,南島語族的船隻通常有一個主體船與邊架艇,以維持在太平洋航行時的平衡。在菲律賓,這類船隻有兩個邊架艇,被稱為「螃蟹船」。而在夏威夷,為了載運更多人,他們發展出了「雙體船」。
夏威夷在1950年開始追溯其航海文明,並於1975年派遣年輕人前往克羅埃西亞學習航海造船技術,以尋回祖先的文化。他們花了一年時間打造帆船,並利用傳統方式——不依賴羅盤,而是透過辨認星象——航行至大溪地,歷時兩個半月。
這種文化復興改變了年輕人的自信心,也促成了南島語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去年,太平洋航海活動已邁入第50屆,台灣首次參與。導覽員提到,雖然南島語族的航海起源被認為與台灣息息相關,但我們對此文化的重視程度仍有待提升。
值得期待的是,夏威夷目前正在進行為期三年的環太平洋航行,預計於2027年抵達台灣,屆時將是一場盛事。
經過實地參訪與導覽解說,讓我對南島族群有了更多的認識。旅行真好,不僅開闊了視野,也讓我更加了解
台灣這片土地多元而豐富的文化面貌。
不久後,我們步行至多良車站。這座車站雖已廢棄,但政府將其規劃為觀光車站。站內可眺望南迴鐵路穿越山洞、疾馳而過的壯麗景象。月台上還設有火車通行時刻表,讓遊客能精準掌握拍攝時機。
經過實地參訪與導覽解說,讓我對南島族群有了更多的認識。旅行真好,不僅開闊了視野,也讓我更加了解台灣這片土地多元而豐富的文化面貌。
當火車駛過時,我們用手機錄下一段影片,捕捉那震撼的一刻。瞬間,我們彷彿成為了鐵道迷,內心充滿興奮與感動。
結束參觀後,我們再度聯繫計程車司機,他不僅載我們回金崙,還熱心地推薦了當地的美食餐廳。
再訪東部小站的期待
多良車站依山傍海,風景絕佳,是東部旅行不可錯過的景點。當有人問我是否還會再來,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台東擁有許多風景如畫的小火車站,下次,我定要一一造訪,細細品味這片土地的魅力。
3月10日行程
0311行程
一、遊關山
早到陳仔豆漿店買早餐,這家早餐店名氣很大,吃起來普通普通,我們在民宿陽台用餐,賞景。
後搭自強號火車到關山,下火車朝左有經過地下道,然後去租車子,租電動車,講了的價錢,試乘一下,店家給我一張地圖,同時詳細的介紹,過去從未仔細研究過,依其路線,往關山鎮自行車道,雖來過了三四次,聽他解釋我就更清楚了。
今天是平日,遊客少,今天的天氣相當的涼爽,念戀念戀紅江溪時被前合影,這裡是屬親水線,接著黃色金鈴花步道,這時正盛開,田野稻田的秧苗初長一片綠油油,一幅美麗的春景圖,穿越火車涵洞之後就沿山邊前行,進入了親山線,來到一處畫框休息,這𥚃視野最好,接著有稕前往米國學校參觀,有一攤再賣茶,我們是喝幾杯,,他說這裡的茶是鹿野製作,一包4兩$500並不便宜,我買二包,一包烏龍,一包紅烏龍,徐兄住在苗栗三義,老家也種茶,對茶有研究,他們種茶是自已喝,他也提到他表姐的女兒是品茶師父,並說很多茶都掛他處的招牌。
之後我們又繼續下一段的行程,途中有一處觀景台,此處地勢較高,俯瞰關山小鎮,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四周山巒環抱,藍天白雲,路旁步道旁邊是清澈的水流,流水匆匆,,風景如畫,景觀真美。
後半段經過一段黃波騎的自行車逛,然後來到親水公園的後門,關山的親水公園為什麼漂亮,去年發現另外一側濕地公園,這裡這邊景色跟我在前面代訂的在
13:30前抵達返車,店家帶我們去關山的天后宮,在廟前找一家用餐,本來想參觀檢查警察宿舍的古蹟,但不開放,提早到車站。然後搭自強號火車往台東。
二、見二位學生
我們搭乘自強號列車,從關山來到台東,入住離火車站不遠的「喜樂」飯店。在旅館稍作休息後,準備與兩位學生會面——平南國中畢業的傑出校友、現任豐田國中校長的洪文政,以及瑞埔國小畢業的鄧志敦。
(一)豐田國中校長——洪文政
洪文政校長在台東已任教近 20 年,今年 50 歲,正值壯年。他是我女兒思琪的國中同學,兩人最近才重新聯繫上。原來,他在宜蘭任教時,曾帶領班上的足球隊來台東比賽,才發現豐田國中的校長竟然是洪文政。他們學校是足球發展學校,並且在原住民文化與音樂表演方面也有卓越成果。
這次的會面因他與女兒的聯絡而促成。我們透過 LINE 約好下午 4:30 在飯店見面。他一抵達,圓潤紅潤的臉龐與學生時代的模樣幾乎無異。他送來兩個學生親手製作的蛋糕,還熱騰騰的,十分暖心。
不久後,他帶我們前往海濱公園參觀。這裡曾舉辦過張惠妹的演唱會,他也曾在此舉辦童子軍大露營。他說,台東海濱公園過去曾是垃圾場,後來鋪上一層泥土,再種植花木,才變成如今美麗的公園。我們在公園門口合影留念,接著前往楊傳廣故居。
在故居內,我發現了一間小廟,負責人是楊傳廣的外甥,並允許我拍照。這座廟由楊傳廣創辦,供奉「金母娘娘」。查閱百科後得知,這位昔日的「亞洲鐵人」楊傳廣晚年信奉道教,甚至擔任乩童。他的故居前,還有許多人在練習射箭,保留著傳統文化的印記。
洪校長提到,這一帶原為阿美族馬蘭部落,後來逐漸發展為台東的文教區,如今已成為高級社區。他也特別講述附近的道路命名,新生路與更生路相互平行,位於台東監獄旁,寓意著希望犯人出獄後能夠「新生」與「更生」。
當天晚餐,我們前往台東知名的牛肉湯麵店「河腩味」,店內生意興隆,湯頭鮮美,果然名不虛傳。
在交談中,他分享了自己的求學經歷。國中畢業後,他考上建國中學,之後進入師範大學化學系。以他的成績,本可進入醫學院就讀牙醫,但母親希望他成為老師,在國中老師的勸說下,他最終選擇了教育之路。畢業後被分發到台東任教,從此扎根當地,如今擔任豐田國中校長,專注於足球發展與原住民文化推廣,並取得卓越成績。
他將國一的兒子帶在身邊,讓他住校並加入足球隊。他目前還擔任台東縣童子軍總幹事,負責全縣的童軍活動,雖然工作辛苦,但樂在其中。他特別提到,當年在平南國中時,因我的推動,使他在才藝與童軍活動方面受益匪淺,這讓他在教育工作中得心應手。
聽著他的敘述,我不禁回想起當年在平南國中擔任訓育組長與教學組長的時光。當時學校在楊瑞通校長、楊正文訓導主任、賴永清教務主任的帶領下,雖然屬於郊區學校,卻格外重視升學與多元發展。我們在體育、童軍、音樂、家政等領域皆投入心力,尤其推廣生活教育。我曾在訓育組任內舉辦四次童軍露營,讓學生在課業之外,也能培養多方面的才能。
洪校長還提到,他的家在平鎮廟旁,算是客家人,但家族中也有河洛血統。他的父親曾是平鎮廟的主任委員,具備相當的領導能力。聽著他的故事,讓我為他的成就感到欣慰。
我們聊到我這次台東之行的第一天行程,提到在金崙參觀賓茂社區,欣賞牆壁彩繪與祖靈文化。洪校長告訴我們,他曾在賓茂國中擔任校長長達八年,對當地文化非常熟悉。他目前正在研究原住民文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這項研究已耗時 12 年。
他進一步分享,金崙與賓茂地區主要是排灣族聚落,而賓茂的居民多數是從山上遷移至平地的原住民。當地有許多外省族群與原住民通婚,子女幾乎都選擇登記為原住民,因為這樣可以享有土地權益,並可提早退休。他也提到金崙聖若瑟教堂是台東縱谷最大的天主教堂,當地孩子假日會到教堂學習,因此品德較佳。
排灣族信仰祖靈,與天主教並行不悖,形成獨特的信仰融合。此外,排灣族的社會結構與漢人不同,他們的長子或長女皆可繼承家產,男女地位平等。
這次的會面,不僅讓我與老學生重逢,也讓我對台東的文化與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為這趟旅程增添了豐富的意義。
(二) 鄧志敦同學
他是老伴的小學學生,一直保持聯繫,他希望我們能來台東見見面。當日,他來餐廳載我們去他家。聊天中,我們得知因為太太不在家,家事都是他處理,相當辛苦。他育有一女二子,信仰基督教,每週帶孩子去教堂。孩子們特別乖巧懂事,他認為在教堂裡不僅能學習信仰,也能交到好朋友,讓孩子從小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
他的太太來自澎湖,目前在長濱國小任教,已服務第三年,只有假日才能回台東與家人團聚。他說,今年就有機會調回台東了。他自己本來也想當老師,還修了教育學程,因缺額有限,未能如願,但他仍對教育充滿熱情,也相當重視孩子的培養。
他在基督醫院擔任醫檢師主管,工作表現出色,受到上司賞識,甚至有機會進修醫事管理課程。他坦言,在管理上時常面臨挑戰,特別是年輕護理人員的投訴問題,讓他十分頭痛。雖然作為主管,他有權開除問題員工,但他總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遲遲無法下手。他感嘆道:「當主管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光是善良與包容,並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這是他在職場上學到的重要課題。
談到孩子,他滿臉驕傲。他的雙胞胎兒子目前就讀小學六年級,其中一位熱愛田徑運動,曾在全縣小學 800 公尺賽跑中奪冠,家中獎盃已掛滿牆面。不僅運動優秀,孩子也十分懂事,讓他感到欣慰。他的女兒就讀高一,每天放學後便自行騎車到圖書館讀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優秀的品格,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我們也聊到了他的家人背景。他的弟弟目前在日月光擔任處長,薪資豐厚,但主管年紀輕,要求嚴苛,讓他有些難以適應。然而,對於這些職場壓力,他選擇保持低調,不與上司正面衝突。雖然有時感到無奈,卻也懂得如何在夾縫中生存。他非常孝順,每天都會和父親通電話。
談到童年經歷,他的神情流露出一絲感慨。他的母親在他小學三年級時便過世,這對他造成了深深的影響。他回憶道,母親不僅溫柔美麗,也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卻因一次意外跌倒而離世,這件事成為他心中永遠的遺憾。父親後來再婚,但他與繼母的關係並不親近,童年時期顯得格外孤單。他說:「那時候住的地方很偏僻,連同學都沒有,真的很寂寞。」
老伴聽了,也回憶起當年的往事,感嘆自己當老師時,或許沒有多關心他的家庭狀況,這讓她有些愧疚。沒想到,鄧志敦卻微笑著說,他一直把老伴當作母親般的存在,心裡對她充滿感激。這番話,讓我們都深受感動。他從瑞埔國小畢業,對當年的老師仍記憶猶新,提到陸紫玉老師,還會到台東探望她。
晚餐後,他親自開車載我們回飯店,沿途介紹台東的交通。除了新生路、更生路這些主要幹道,他特別提到了馬亨亨大道。這條寬敞筆直的道路是台東馬拉松賽跑的主要賽道,每年都吸引無數跑者前來挑戰。
回到飯店,他笑著說,這家飯店是他推薦的,如果透過他訂房,還能拿到折扣。他感嘆,台東雖然地處偏遠,但人情味濃厚:「在這裡,大家彼此都認識,住久了就會喜歡上這片土地。」
最後,他還貼心地送上一包茶葉作為禮物,這份心意讓人倍感溫暖。這次的重逢,既是對過往的回憶,也是對未來的祝福,讓我們更加珍惜這份難得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