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湖漁村捕魚概況
後湖村「以海為田,依海而生。」400年來先民以農耕和捕魚為生,在民國五六十年代,垵湖國小全校有300名以上學童,可見後湖村可是大村莊;如今垵湖分校全校才50名學生,村莊人口大量流失,與早年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鷄一啼,牽網的、放絲綾的頭家,開始叫「網骹」起床,準備出海捕魚;牽網需要網骹全村動員,十來歲就可以下海牽網捕魚,對當時村民,幾乎都有捕魚經驗。
耆老永補詩:「網頭當旺有十三,獨資合夥弄總有,為了方便來呼應,新龜餓龜料羅龜,七份八份與分邊,弄是網頭的稱號。」可看出當年後湖村牽網盛況。
近年返鄉訪談宗親,收錄其對當年漁村生活的經歷、附錄生土對牽網的回憶,永補的創作詩文,輔以語音及圖片,期使後人學習祖先精美的語言,效仿前輩那種與大海拚搏,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本人不揣譾陋,整理出後湖漁村捕魚概況,盼能拋磚引玉,有更多漁村的故事出現。
壹 訪談村民捕魚經驗
一、乃恭:108.04.09
清明節返鄉,大清早去后湖海灘路上,遇到90高齡的乃恭兄,身體硬朗,相當靈活健談,旅居大溪。我們邊走邊聊,忽談到捕魚的往事,他娓娓述說,相當有趣。
「我放過絲綾,當年六人平攤買一艘舢板船,一份新臺幣一萬元。民國七十年移居台灣,把船交給爸爸處理,他賣給尾吉得一萬多元,我將這筆錢留給父親使用。」
「我祖父開始「整網」,購買舢板船和魚網,直到三叔碧若從南洋回來,才交由他經營。我三叔十分勤勞,不管風浪多大,都要出海捕魚。」
通常牽網的船,出海放網要六、七人,操大槳的大工最重要,我家的船操大槳者,起先是嘉純伯,接著嘉聰伯,最後是我,一般頭家對操大槳者特別禮遇。」
「我雖然個子小,但是很靈活。」「丕望也跟我們去捕魚,他負責板槳,上回返鄉還遇到他,沒想到前年離世,真是人生無常!」
「當年魚船經常到黑巖礁、溫潭,那一帶海域有很多黃花魚、花頭魚...。」
「當年你父親也跟我們去捕魚,他在岸上拉繩索,把最後捕獲的魚約二、三十斤挑到城裡去賣,十分勤勞。」
「民國70年遷居台灣,不久就買70萬的房子,不用貸款,他感謝太太替洗阿兵哥洗衣服,賺了很多錢。剛來台灣,因年齡太大不能到工廠上班,只能做些粗工,相當辛苦。」
「 我每天四時起床,到附近公園運動,也在附近空地種菜。」
記註:乃恭兄感謝太太洗衣服賺了很多錢,看出他們夫妻將恩愛同心。
二、養成:109.07.13、112.03.06
養成兄是我的鄰居,大我一輪,互動密切,我二度問他捕魚的往事,他侃侃而談,相當精采。
他說:
「我小學畢業後跟父親去捕魚,有三年牽網經驗。網主是碧落叔。牽網很辛苦,特別是冬天,記得「地瓜」冷到哭。我爸爸是大工,㩮大櫓,很骨力,捕不到魚,父親硬著要再去牽」。
「大工可分二份酬勞,魚也分二分,都是十嘴魚,時常分到蝦仔脯、魩仔脯一大堆,曬大堆魚乾。通常牽網最後一趟,好的魚拿去賣,雜嘴魚分給大家。」
「出海捕魚風浪大,㩮(閩)大櫓,控制船的方向非常重要,一艘船還有小槳和蓋櫓兩支。」
「那時網主有碧若(父親整網)、閒仔、祥仔( 父親嘉誥整網)、金印、學仔、秋仔(父親嘉赤種網)、現仔(祖父整網)、元淸、丕牆(祖父嘉榜整網)、古仔、清啓(父親嘉牛整網 )、椪仔....有十多艘船。」
「牽網時大家都在搶潮水,趕著去溫潭去耍頭(尚義),金印卻慢慢來,卻常常満載而歸,很多次牽到幾十擔,他不會和大家去趕。-----」
記註:養成記性好,清楚描述民國50年代後湖村捕魚概況。
三、金印:112.03.06
金印兄是一本活字典,對村莊事務瞭若指掌,趁返鄉之際探訪他詢問後湖捕魚概況。
問:「為何大家都說他很會捕魚?」
曰:「誰說的?」
「養成說的」
「是啊!我和他爸爸嘉純都是大工,有一次我判斷魚會在「耍腳」(指礁旁),那裡比較危險,嘉純不敢去,那一次我捕了很多的「鐵該仔」。他們都誇我「魚是你家養的啊!」又有一年冬天,中午大家都回家休息,我從「水色」研判,當天是西北水,中午滿潮,會有魩仔魚群,我好嘴叫人去挑飯來吃,吃飽飯一退潮,我們就開始捕魚,每一趟捕五六十公斤,都是近海,捕了很多次,果真豐收。」
問:你有整網否?
曰:「我在二十多歲整網到40多歲。小時候有當網骹的經驗,曾和古仔牽網捕魚,後因為兒子要讀書,人手不夠就解散了。我整的網叫做《三分》,當初是三人合資,船到「下墅」購買,後來用抽籤,我抽到,由我一個人經營,當時船和大網要八兩金子。當時母親養一隻豬,本打算給我結婚拜天公,為了要整網將豬賣了三兩多金子,當時金價便宜,不足款項再向漁會借貸。有了船有了魚網要找網骹,我有三兄弟,再拜託有捕魚經驗的「西叔」幫忙,他是乃現叔叔,又找泗湖表姐夫「額仔」、後垵「該仔」等人幫忙。我當網主20多年。」
「當時后湖整網的有十個網主,每艘船都有一個名稱,如么龜、料羅龜⋯⋯。么龜是乃現祖父所整的網,料羅龜是丕牆祖父所整的網。」
問:若漁網破了請誰補?
曰:我大哥,但是大部分請后浦「偎水」來補,他最擅長捕魚網。
又說漁網一段時間要染,用「薯榔」當染劑。
我講ㄧ則有關薯榔的故事:「江西和福建是隔壁省分,一曰朝廷中有二名官員,分別來自江西和福建,當時有句話《江西水抽糧,福建園沒米》,即福建土地貧瘠,收成不好,不必抽稅,而江西將水波一舀,就可以撈到許多魚苗可以去賣。江西官員說,福建地瓜很好吃,於是皇帝叫人來福建取地瓜,福建這位官交代,若遣人來,就給他薯榔,皇帝覺得難吃,福建官陪皇帝吃,因為薯榔味道辛辣,福建官流著眼涙,此時正在打雷,皇帝問他何以掉眼淚?福建官說:《母親住在破的草屋,下雨落水,內心難過》皇帝說:《賜您母皇宮起》,即你家可蓋成如皇宮般的房子。福建官把這話曲解為《賜您府皇宮起》,致所有福建房子都蓋成燕尾翹脊柱如皇宮般之樣式。」
提到小時候有一段捕魚痛苦經驗,他說當年我父親挑魚去賣,到城裡賭博把錢賭光了,於是要我當網骹抵債,那時才十四五歲,每次到中午12點,本該挑飯來吃,網主說繼續捕,經常遠到昔果山,直到兩三點才回來,返程魚網本該放在船上載回來,卻要網骹扛回來,又餓又累!母親跟網主說「不要這樣啦!」網主答曰「孩子不要太寵」,如此痛苦經驗有三四次!
他感慨的說:「窮人家給人家看不起,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記註:金印兄很會講故事,講染劑薯榔的故事很有趣。
四、朝進:
我11歲就開始牽網補魚,網主是乃現、古仔,到十六、七歲,已經會搖槳跟著出海捕魚了。
五、石堅:112.04.06
民國三十七年在後湖國小入學,四十三年畢業。小時後湖漁獲多,為了生活只能讀半天,上午捕魚下午讀書,我14歲就去討海,網主是乃現,父親叫我去幫忙,撿索尾,算半分酬勞,父親是大工,拿大櫓頭,分兩分,網主把剩下的魚分給大家。父親和曾跟另外一個網主捕魚,網主小器,不願把剩下的十喙魚分給大家,父親很勇敢跟頭家理論。父親開始跟元清牽網,大家都要找他幫忙,後來和打鐵、吉生-----放絲綾。
記註:看出民國40年代,後湖村牽網捕魚的盛況。
六、朝福:108.04.09
返鄉在網寮路遇到他,他向我訴說一段經歷。
「我31年次,民國47年823炮戰期間,政府徵調民船去外海將登陸艇的軍需品載回岸,有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晚上都冒著生命危險忙著搶運補,這段往事有誰知道? 」「目前村裡只剩下乃吉、丕通、丕進等人,政府每年表揚榮民,未曾留意我們這些人,我曾多次向有關單位反映,仍不受重視。」
記註:八二三砲戰中,金門民防隊員均投入戰鬥行列,16歲以上至55歲分別編列傳達通訊隊員,次編守備隊、機動隊,16歲以上至35歲女性均編救護隊,在校學生,只要適齡則編入作戰行列。那時上級下命令,課以「戰時抗命者處以死刑」要求隊員,每個民防隊員視同軍人。
七、朝昌:112.03.06
我家「整網」起於我祖父,接者我父親,乃現,稱為「枵龜」。我家因「整網」捕魚致富,才有辦法起大厝,祖厝興建至今剛滿一百年。當年寒暑假都要幫忙牽網。每月遇到小潮最累,從早到晚幾乎沒得休息;大潮還好,可休息一下子。當年後湖網主還有元淸、碧若、秋仔、金印---等。牽網出海捕魚以「大工」最重要,他負責航行方向。當年擔任「大工」者有嘉和、加純、乃祥、乃楚----。
八、丕國:109.08.04
返鄉遇到丕國,時年75歲,談起捕魚經歷。
我小學讀書有三個地方,起先在丕六家,後到寧山國小校,休學去捕魚,因太辛苦,二年後又去愛華示範中心讀六年級,國小畢業後繼續捕魚。
叔公「閒仔」是船老大,在村裡很有名,小時魚獲多,捕獲很多黃魚,還可曬成魚乾。民國五十多年漁獲很多,那時小學畢業有很多工作機會,可以當警察,但是薪水不到八百元,如去捕魚一天可賺五、六百,因此他跟家人去牽網捕魚,我也有機會到酒廠上班,我因喜歡喝酒,怕上癮,再說酒廠薪水比較低, 後來整個海岸都豎滿「軌條砦」,漲潮時根本不能出海,魚貨越來越少,好不容易才可捕獲一條黃魚---。所以我到台灣發展,我和榮仔一起到台南,在一家魷魚工廠工作了30年,成為老闆的左右手,老闆的遠洋漁船到阿根廷捕魷魚。
記註:1.生土說:「勇欉大骹胴,一人扛一角,像國仔--。」
2. 海岸軌條砦之埋設,影響後湖漁業發展至巨!
九、丕保:
丕保大我三歲,小時我曾和他一同牽網捕魚,十分熟悉,聽他講捕魚的故事。
他說:「我十一歲父親過世,為了養家就開始牽網捕魚和種田。」他說料羅灣本是一個重要的魚場,因受到汽油汙染,就到珠山外海「大路東」、「溫潭」一帶捕魚,後因大陸漁船使用流刺網,大小魚都被捕光,使得漁獲越來越少。
記得一天中午又餓口又渴,同船的乃宣感慨的說:「我真恨我叔叔,我已讀到高中,功課也很好,竟然被叔父叫我回來捕魚,不然-----」。道出後湖捕魚人的辛酸。
記註:乃宣的叔叔「閒仔」是網主,需要很多人手。
十、顯謀:
返鄉我常找他聊天,他在面前山龍眼樹下架一棚架,提供村民飲茶閒場所,一日他分享早年後湖捕魚概況。
他說:「我一、二年級在后湖國校讀書,二年級在寧山國校,三、四、五在垵湖國校,六年級在愛華示範中心。同村同學有添福、丕明、金獅、國平、丕為、清流、能巧、丕保-----等。當時後湖有十幾艘船,需要很多人手,因此有非常多人中途輟學。」
記註:說明後湖當年捕魚盛況。
十一、清盛:112
清盛小我幾歲,從軍退伍後,回家陪母親,他家是二落大厝,興建於民國五十多年。他說:「我家二落大厝的建造是靠父親種田和放絲綾一點一滴存起來,當年要蓋一棟房子談何容易。」他分享捕魚的經驗。
「我父親和族人六七人合夥買一舢舨船放絲綾,小時候曾經到夏墅、洪門港一帶買舢舨船。捕魚十分辛苦,身為長子的他常常要幫忙扛船,這是后湖漁村共同生活經驗。」
水瓜嫂90高齡,還耳聰目明,她說:「後湖網主有七 至八家,丕國的叔公閒仔是網主,治家最嚴格,要求子姪們雞一啼就要去煮豬飼料養豬,然後再去牽網捕魚。」接著說:「有錢人家往往比一般人勤勞。」
記註:水瓜嫂認為「有錢人家往往比一般人勤勞。」相當有哲理。
十二、家族補魚故事:
1.天從:112.03.06
我祖父下南洋,一年後亡故,當時父親才七歲,不到十歲就跟「古仔」父親去捕魚,後來當上「大工」掌握船隻方向,後來也放絲綾捕魚。
2.祖父茂盛(1886-1960)他住老屋的櫸頭,常和侯箕、古仔....等老人在一起。一次到後浦丕經家,他是古仔的兒子,他說:「我和你祖父很熟 ,當年我家是網主,網骹大都老邁,有你祖父和金中的父親---- ,雖比不上年輕人粗壯有力,因此魚獲不多,但也足以養家,我們兩家有通家之好。」文進說:「我與你祖父很熟,一起牽網捕魚 ,很愛講笑話。」朝進說:「記得古仔的網捕獲100擔黃魚,你祖父是網骹,他送我很多黃魚,我記憶清晰。」
3父親嘉田(1924-2013)農田、放絲綾、賣魚,終生勞碌,民國60多年,我來台,他體衰,每次放絲綾扛船,一大早就喊醒二弟振祥去幫忙,至為辛苦!
我從初中高中求學寒暑假都跟乃祥網主去捕魚,一大早出門,暑假大熱天中午,扛著魚網經過滾燙的沙灘及石礫路上,最為艱苦!
貳 後湖漁業沒落
一、海岸都豎滿「軌條砦」,漲潮時根本不能出海,嚴重影響魚民生計。
二、漁獲減少:海洋汙染。大陸流刺網,大陸漁船數量龐大,漁業資源過度開發,使本地漁船面臨無魚可捕的困境。
從丕保和丕國說詞可知:
1.丕保說:「料羅灣本是一個重要的魚場,受到汽油汙染,又因大陸漁船使用流刺網,大小魚都被捕光,使得漁獲越來越少。」
2.丕國說:「後來整個海岸都豎滿「軌條砦」,漲潮時根本不能出海,魚貨越來越少,好不容易才可捕獲一條黃魚---。」
三、青壯年外出謀生:
1、從軍:從第三士校、專科學校、官校,後湖子弟絡繹不絕,開窗一片天。
建成兄旅台多年,近年返鄉開民宿,我常找他聊天,談到從軍故事。
他說:「我在民國55年十七歲的年紀考取第三士校第二屆,同期有成枝仔,流仔、丕為第一屆的。士校畢業後分發到小金門炮兵部隊,從副班長後升到班長,當時班長薪水有一千多元,家裡還有油、米配給。」
「我很節省,假日都留在營房,因為出去會花錢,每月寄一千回家,59年退伍返鄉,本打算報考專科學校,因颱風無法回台參加考試就離開軍隊----。」
2.跑船走遠洋:有鼎盛、地瓜到遠洋捕魚,從心於民國55年到61年在金門當警察,61年一千一百元,後來台打工,63年考取美國油輪公司,那時船員薪水很高每月一千五百美元,美元強勢,匯率1比45。
3.移居台灣:民國60之後一批一批宗親蜂湧到台灣,台灣與金門已零距離。
參、成立後湖漁村文物與故事館
收集、典藏後湖漁業發展歷史中豐富且珍貴的漁村文物與故事,為我們「重拾集體的共同記憶,重塑漁村與海洋文化的認同與發展!」
希望找回漁村過往的生命力,記錄後湖漁村的歷史,還有人、事、物的點點滴滴故事。希望成立一個展示的空間,收納後湖漁民一生的冒險故事。讓下一代孩子們,認識後湖的語言文化和智慧,瞭解漁民與海搏鬥的艱辛,進而珍惜海洋,維護生態,甚至留在漁村,帶動地方發展。
我們期望:
說後湖的故事,寫後湖的歷史
記錄漁村歷史
保存漁村文物
關心漁村發展
一、有形器物:
1.漁具:船、網、薯榔、櫓、索、腰夯-----
2.繪製地圖:後湖濱海捕魚的範圍:如料羅灣、大路東 、溫潭--新頂、新下、大溝口,中路、溫潭、潭內,大港航仔------
3.、記帳文獻:
二、無形語文:
大部分金門人都能操著純正的閩南語金門腔,藉由腔調差異就可得知當地的歷史沿承,可見保存本土語言的重要。
後湖漁村是一個很大的聚落,已有數百年以捕魚為生的歷史。老一輩的居民都能說出地方口音中的金門話,並保留著許多當地特殊的語法、語彙和聲調。然而,這種語言和文化的傳承正面臨著危機。因此,傳承我們祖先的語言和智慧,成為了我們關注的課題。唯有透過母語學習,我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這種語言所蘊含的鄉土文化和價值。
附件一、生土早年漁村回憶:
(一 )、牽網起工:嘉閒在欸彼流擺,天未光走去泗湖叫人,佇鄉里內窗仔邊叫人,網骹來到海口衛兵哨,交身份證、魚民證或者灘民證,抾好囥佇衛兵寮的四角箱作管理。沙坡頂的柴船扛的扛、扺的扺,鄉里話「勇欉大骹胴,一人扛一角」,像國仔、清攀人人呵咾會著,合齊扛到水勻丫。網偕索入船堵內、疊好勢、聽「大工」欸拍派,因量伊捌海水的勢面、對海底路線有了解,魚仔洇的所在經驗有夠濟,喝頭聲就是伊。永補四句仔:「新頂新下大溝口,中路溫潭甲潭內,另有大港航仔線」,攏是掠魚好所在,則來相爭佮意的海坪。喝聲「嘿唷」大櫓搖出海、索仔綴放,相紲放闡網,抛出網袋後。向另外一頭,沿路下闡網,下長索,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面。人分作兩爿縛腰夯倒退掄,搝索雙頭控制互平長,出力著平均,大聲喝大聲嚷,激氣出大力,提醒貧惰人。網拖近到水勻,蹽水弄網收縮成小範圍,即時魚洇魚傱魚跳,喝魚落網,囝仔暢物物。魚落入鴨卵籠,擔魚欸來抾來揀,囥圓竹籃疊篏仔,偌是無夠濟,閣等下一網合齊則擔去。永補的四句仔:「黃隻白北紅花魚、鐵甲巴郎馬鮫魚、苦蚵青鱗與勒魚、物仔蝦仔甲江魚、粗的細的攏總有、生賣有賰就曬干、沒日曬干就醃膎」,其他雜魚像胿魚、蜇、粗皮澤……,是雜錯囉仔。有欸囝仔來看魚仔囝,垃渣倒現丟的蜇珠內,加減揙加減抾,拄著好頭家,掠幾尾丫送伊;有顧籃欸出聲;「欲食家己去海掠」,前後者完全無相款。一網紲一網牽落去,抾索抾矣手了,澹網一頭灑水一頭抾入槓,扛屹縋縋重,擔矣骹酸,當等魚箱則是央望。
(二)、擔魚欸:擔魚欸行踏沙坡,過網寮狹路,接去后浦路,汗流滲滴,走仔雙骹捷搤搤,相緝到后浦魚毗仔,相賽講魚鮮好貨,先到價數總是較好,晚到的否賣只有落價數。拄到年節,賰誠濟無人買,魚仔話講是:「四敗六」。
(三)擔糜欸:量約六七點擔糜行揣滿鄉里,一間一間去窮早頓,鋁鍋貯糜,頂疊碟仔囥物配,閣崁一塊碗,插一雙著,無路用的布亦是軍棉裘包屹。一擔糜坩籃擔咧幌,擔到海墘,揣無網主偌咧問:阮的網頭家是佇著?對手比的方向去,即到位網骹偎來食頓,魚仔話:「你捀糜坩,我拑糜籃」,意思是參多參多,逐家攏腹肚誠枵。
(四)扞數欸:下昏時賣魚揣頭家算數,按時價,講斤量,扣去家己該趁欸,規條錢清互扞數欸,中國數字記入藍色的數簿,扞數欸人,擉算盤分出頭家的成數錢,網骹成數錢平均毎人一份。出份的額,像二分出一分、分七五出七五,分半出半分,攏是由頭家成數中提出來補,是一種出大力欸鼓勵。分錢的份額照個人作工課欸情形,分出有二分、分七五、分半、一分、半分。亦就是會上船者大工二分、抱櫓頭者二分或則是分七五、搖崁櫓者分半、揀索尾者一分、初況者半分。簡單講:「會上船的人分半以上,只作徛山工是一分以下。」大人分著魚錢生活用,學生趁錢作學費好報名國中亦是高中。
(五 )頭家欸工課:我鄉掠魚人,家家戶戶都有,拄著海欲動,山穡起落冬,乾埔查某褿出動,后湖話:「挨山挨海,規鄉褿動」來咧講。整船、整網、張網著有大本錢;薯榔挫幼攊紅汁,隨勻染網埕披曝費心神;削櫓落椵出大力,沙文枋鑽空接索作腰夯,拄觸仔就補充;提網斗沙網頂,揣破空補破網,著酙酌。毎日最後一網的魚,等扛船上沙,魚具囥好勢。彼魚大細尾相阿佮,土跤有順序一垺垺,圍圓箍出手數掌頭丫,最點著彼人,對頭一垺魚來領起,迨去落鼎作物配,是一款央望!
(六 )漁村特殊人物:擔魚欸元敖、俊吉、泗湖烏豬仔、古寜頭添才,修櫓欸清攀,張網欸西村、黃偎水。
(七)掠魚矣鄉,年疊年經驗濟,一直傳落來這本地話:
1.二六七牽網好作穑。2.粗皮澤有皮無肉。3.絲綾驚暴頭,牽網驚朝煞。4.水青一担索。5.半暯湧声傾空誇。6.三人羊头好拍索。7.拄著魚箱。8.囝仔打拼滂。
9.汝捀糜坩,阮拑糜篮。10.后湖哭北。
11.遠遠喝戽休。 12.走矣双脚㨗搤搤。13.看無帆點。14.一魴二虎三沙毛四蜇堵。15.蝦姑梢,輕芒鬆。16.黄隻,瘦索仔放滾買作餌。17.絲丁乾,煮一壃。
18.挨山挨海,規鄉褿動。
(八)、後湖牽網捕魚種類:温魚,肥富,铁甲仔,紅花,大头,鯧魚,鳗,紡車索,瘦稈仔,挲碭。魩仔,蝦,蝦梢,蝦姑,江魚仔粗皮擇,規魚,白蜇,火烧蜇。榕葉,白面,白腹,馬加,狗母,麥蝦,黄魴,鳥燕仔魴。炸弹魚叫作血魚。花魿,巴朗......蟹,沙蟳,虎魚,沙毛,鯊魚,珠帶,小管,贼,棉會,春脊---
附件二、永補牽網創作詩文
牽網(望)佬
後湖海水鹹又澀……台灣海峽的浪濤,千軍馬般奔浯島,捨軀體搶灘頭堡,造就美麗白沙寶。
大路東戍守灣外,黑岩礁矗立灣內,為島民日夜守護,篩斗山鍾靈毓秀,孕育許氏後裔孫。
濯濯後山擋北風,滾滾黃沙蘆葦花,深深天溝沒水流,
蜿蜒石厝埔仔頂,繞過下井前面山,竄到下田出海漧,
新上新下大溝口,中路溫潭甲潭內,另有大港航仔線,
皆是下網好所在。
網頭當旺有十三,獨資合夥弄總有,為了方便來呼應,新龜枵龜料羅龜,七份八份與分邊,
弄是網頭的稱號。
黃隻白北紅花魚,鐵甲巴郎馬鮫魚,苦蚵青鱗與勒魚,物仔蝦仔甲江魚,粗的細的攏總有,
生賣有春就曬干,沒日曬干就醃胿。
你嚷我吼趕潮水,潮來潮往沒時停,外鄉講咱像靠北,有苦難言真冤弄,不知,后湖海水鹹又澀。
參、後湖漁業沒落
一、海岸都豎滿「軌條砦」,漲潮時根本不能出海,嚴重影響魚民生計。
二、漁獲減少:1.海洋汙染。2大陸流刺網,大陸漁船數量龐大,漁業資源已呈現過度開發,本地漁船面臨無魚可捕的困境。
三、青壯年外出謀生:
1、從軍:從第三士校、專科學校、官校,後湖子弟絡繹不絕,開窗一片天。從軍成功者比比皆是;建成,民國55年十七歲的年紀考取第三士校第二屆,當年同期有成枝仔;村裡有流仔、丕為是第一屆的。士校畢業後分發到小金門炮兵部隊,從副班長後升到班長,班長薪水有一千多元,家裡又有油、米配給,他很節省,假日都留在營房,因為出去會花錢,每月寄一千回家,59年退伍返鄉,本打算報考專科學校,因颱風無法回台參加考試就離開軍隊。
2.移民:※乃恭民國70年遷居台灣,不久就買房子70萬的房子,不用貸款,他感謝他太太過去替洗阿兵哥衣服賺了很多錢。他剛來台灣,因齡太大不能到工廠上班,只能做些粗工,很辛苦。※丕國民國70年帶到台南魷魚工廠工作30年,成為工廠的左右手,老闆有遠洋漁船,到阿根廷捕魷魚,一去就是半年。當年後湖村許長壽先去,接著他和榮仔一起去,當初有機會去酒廠上班,他因為喜歡喝酒,怕上癮,又因酒廠薪水比較低,所以來台灣台南。
3.跑船走遠洋:有鼎盛、地瓜到遠洋捕魚,從心於民國55年到61年在金門當警察,61年一千一百元,後來台打工,63年考取美國油輪公司,那時船員薪水很高每月一千五百美元,美元強勢,匯率1比45。
肆、成立後湖漁村文物與故事館
收集、典藏後湖漁業發展歷史中豐富且珍貴的漁村文物與故事,為我們「重拾集體的共同記憶,重塑漁村與海洋文化的認同與發展!」
希望找回漁村過往的生命力,記錄後湖漁村的歷史,還有人、事、物點點滴滴的故事。希望成立一個展示的空間,收納後湖漁民一生的冒險故事。讓下一代孩子們,認識後湖的語言文化和智慧,瞭解漁民與海搏鬥的艱辛,而能珍惜海洋,維護生態,甚至留在漁村,帶動地方發展。
我們期望:
說後湖的故事,寫後湖的歷史
記錄漁村歷史
保存漁村文物
關心漁村發展
一、有形器物:
1.漁具:船、網、薯榔、櫓、索、腰夯、緄(滾 )----
*薯榔
*緄(滾)
*朴仔--更早是木製。
*碓仔---更早是黑粘土,烧製成圆橘黄色。
2.繪製地圖:後湖濱海捕魚的範圍:如料羅灣、大路東 、溫潭--新頂、新下、大溝口,中路、溫潭、潭內,大港航仔------
3.、記帳文獻:
二、強化語文學習:
從《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一條 為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特制定本法。第 七 條 對於面臨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政府應優先推動其傳承、復振及發展等特別保障措施-----。
大部分金門人都能操著純正的閩南語金門腔,藉由腔調差異就可得知當地的歷史沿承,可見保存本土語言的重要。唯有保有其多樣性與多元面貌,文化才能豐富且流傳如活水。
後湖漁村是一個大聚落,數百年以捕魚為業,老一輩人都能講道的金門話,還有保留許多特殊的語法、語彙、聲調,但也面臨傳承危機,講祖先的話,傳承祖先的智慧,是我們關注的課題,唯有透過母語學習,才能更深一層認識語言中的鄉土文化與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