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 九份健行

園市長青樂齡「快樂旅行班」的戶外課程安排於3月1日前往十三層、黃金瀑布、九份老街、琉瑯步道和山尖古道進行健行。藉由老師的導覽和實地踏訪,我對著名的礦坑老街以及其周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遺跡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正如古人所說,行萬里路勝過十年書,這句話並非虛言!

112年 九份健行

上午行程十三層遺址、黃金瀑布

我們在早上8點出發,約10點到達目的地。將車停放在濱海公路和金水公路口的停車場後,我們開始沿著木棧道往上走。沿途可以看到一條溪流,溪旁的石頭呈現出銅色的光澤。到達黃瀑布前方不遠處,有許多廢棄的廠房和廢棄的煙道。途中老師一直向我們介紹導覽。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在黃金瀑布觀景台的解說牌上有兩段資訊:

第一段解說牌講述了廢煙道的成因。當地曾有一座屬於台金公司的簾洞煉銅廠,為了解決空氣污染,該公司建造了三支煙道,將廠內的爐煙排放到海拔400公尺的山谷內。然而,隨著煉銅廠於民國70年停工,這三支煙道也被棄置。
第二段解說牌解釋了黃金瀑布的形成過程。早期小溪上游曾開採銅礦,鐵砂沈積在溪床上,而雨水通過地表的裂隙滲入礦體,與黃鐵礦及硫砷銅礦接觸,經過氧化還原和鐵細菌的催化作用,形成高酸性礦水。最終,這些礦水由地表排出,形成了呈現金黃色的瀑布。附近還有台金舊礦場,俗稱十三層遺址,從這裡可以俯瞰到奇特的陰陽海景。由於瀑布的水質含有重金屬砷元素,建議避免接觸水中。
此外,老師還介紹了對面山稱為「無耳茶壺山」,並提到台北有黃金十稜,其中黃金二稜「煙囪稜」就位於此地,而黃金一稜「基隆山稜」也在附近,其中第五稜被認為是最具挑戰性的一條稜線。

112年 九份健行

※同行林兄提醒瀑布的水質含有重金屬砷元素,有毒。

※「砷,舊稱砒,是一種化學元素。」

※「砷的型態可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兩大類,有機砷通對人體的毒性較低,攝入體內約1至2天後就會經腎臟代謝由尿液排出體外;無機砷則可分為「重金屬砷(As)、三價砷、五價砷等3種形式,在生物體內砷價數可互相轉變,其中又以三價砷(As2O3)最為常見且毒性最高,長期攝取過多的無機砷,會累積在人體的肝、腎及膽等器官中,引起慢性砷中毒。」

在從黃金瀑布前往九份的路上,老師在車上分享了一些景點和資訊。以下是其中的內容:

太子賓館:太子賓館是一個知名的旅遊景點,值得一遊。
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館展示了一塊重達254公斤的黃金,此外,博物館附近還有金瓜石地質公園,其中一塊石頭介紹了原本位於金瓜石山(大金瓜石)的一段山脈,該山脈原長約600公尺,但因為黃金開採的緣故,現在只剩下300多公尺,而旁邊還有一座小金瓜山。
桃園神社:桃園神社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神社之一,最近引進了天造神尊,引起了一些爭議。
金水公路:金水公路相當彎曲,右前方可以看到黑金剛大山的介紹。
九份的黃金歷史:在日治時代,大量的黃金被輸往日本,使得九份成為當時黃金產量最高的地區。到了30年代,隨著金價上漲,九份繁華絢麗,被譽為「亞洲金都」,聚落的燈火燦爛,被人們稱為「小上海」、「小香港」。
此外,在車行中,您可能會注意到右側有一個夜總會的存在。

中午走琉瑯古道

老師帶我們沿著基山,走至街尾, 續往輕便路前行,路過「頌德公園」,

紀念開發九份有功人物---顏言年,碑文磨模糊不清。

從網路搜尋其碑文:

「瑞芳鑛山,自帝國領台後,藤田組請得官許,一力經營。顏君雲年,熱心鑛務,自(魚桀)徙瑞,因鑛務關係,常與藤田組接洽,交誼日敦,輿情亦愜。明治三十二年春,藤田組劃鑛山一部,付君措置,君行開放主義,依舊時程式,分區劃井給人採掘,一方賴之。至大正三年秋,藤田組以君辦理得宜,克盡地利,遂舉鑛山全部委辦。君大開利藪,招徠遠近,而有蘇君維仁、翁君山英為助,成效卓著,產金為全國之冠,其貢獻於國家社會,豈淺鮮哉!顏君天資英邁,少讀書、明事理、通國語、廣交遊,暇則以琴棋詩文為樂。君前曾得故蘇君源泉,贊襄鑛務,其闢瑞九道路,行人受益,事載別碑,即與猶見其生平。 儕仰事俯畜,兩俱無憾,是顏君之惠也。飲水思源,爰記事勒石,昭示來許,夫亦藉以酬其德云爾。

大正六年歲次丁巳春建 」雪漁 謝汝銓撰 子誠 林正光謹書

 

以下是碑文的內容(翻譯):

「自從帝國統治台灣以來,藤田組得到政府的許可,一力投入鑛山開發。顏君言年,對鑛業非常熱心,從(魚桀)遷居瑞芳,因鑛山事務的關係,常常與藤田組保持聯繫,彼此交情深厚。明治三十二年春天,藤田組計劃開發鑛山的一部分,委託顏君負責處理,顏君秉持開放主義,依照當時的慣例,劃分區域並指派人員進行採掘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了大正三年秋天,藤田組由於顏君的出色辦理,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決定將整個鑛山的業務委託給他。顏君大力開拓,吸引了遠近的人才,並得到蘇君維仁和翁君山英的協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九份的金礦產量成為全國之冠。顏君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非常深遠,絕非輕微可視!顏君天資出眾,少年時代就好學、明事理、通曉國語、廣交朋友,閒暇之時以琴棋書畫為樂。他曾經受到已故的蘇君源泉的支持和鼓勵,在鑛業方面也得到了他的贊助。他開闢了瑞九道路,造福了行人,這座別碑記載了他的生平事蹟。我們崇敬他的事業,並且對他的恩情深感感激。飲水思源,因此刻石碑,向後來的人們傳達他的事蹟,也是對他恩德的回報。大正六年丁巳(西元1917年)春天建立,雪漁謝汝銓撰寫,子誠、林正光謹刻。」

這是顏言年碑文的大致內容,藉此紀念他在九份開發中所做出的貢獻。

 

112年 九份健行

※琉瑯古道上有「雙扇蕨」標誌,「由於「淡蘭古道」有著世界極少數地區的蕨類植物「雙扇蕨」,淡蘭古道識別系統邀請設計大師蕭青陽操刀,以雙扇蕨作為設計標誌,格外具有地球古老生命的意涵。」

續往前行經過「磅空口」,昔日輕便車通行的隧道,是早期進出九份的主要入口之一。過了磅空,續行約一百公尺,抵琉瑯路觀光步道入口處,步行約七、八分鐘,抵達一處空曠的小廣場公園,這裡有一塊巨石,應是琉瑯頭,設有座椅供遊客坐憩,七八位同伴帶便當來我們在此野餐,感到快活!

112年 九份健行

※「所謂的琉瑯,就是「流籠」;琉瑯路,就是流籠路。這段琉瑯路是昔日九份通往瑞芳的輕便台車路的其中一段。這段輕便台車路由於山勢較陡,人力難以負荷輕便台車運載貨物或人員上坡運行,於是採用流籠索道的方式, 在山上的流籠頭設置控制電動絞盤,以鐵索鉤在輕便鐵軌上的台車牽引上下。所以這段輕便車道路,就被稱為「流籠路」(琉瑯路)了。

回程經過「台陽五番坑」

讀其牌文:

「此坑開採與昭和10(1935)台陽公司採取三級包租制,即台陽為大老闆,願意承包礦脈者可組一公司,向台陽申請為二老闆,底下還分租其他礦主承包。礦坑口設有張所,負責管理礦工進出礦坑的紀錄,礦工近坑前必須持有承包礦主蓋印章之傳票,確認今天有多少礦工要進入哪一個礦坑工作,再用工作證及傳票換取木質的號碼牌作為入坑證,出坑時在把號碼牌換回工作證確認此礦工是否準時上下班。」坑口前有一座小廣場相當適合團康活動使用,目前整建為五番坑小公園,是一塊遊憩的小型社區公園平台,也就是所謂的門口埕,在這兒看海景位置最好。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九份老街街景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下午1:30走金瓜石的山尖路觀光步道

往下行經過基隆山登山口,不遠處來到山尖路步道,一路經過---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1.水圳橋--又稱三重橋

水圳橋有三層,  最上層是水圳,從水源地運輸到洗煉場儲水塔的水道,最下層是興建於清朝得拱形古橋。

網路解說:「水圳橋的意思是指專門讓水流動通過的圳溝橋樑,興建這種橋樑的主要初衷是工廠需要大量的穩定供水,於是從遠處水源區透過圳溝方式沿路引導,為了橫跨有明顯高低落差(例如:溪流、澗溝)的地形時,必須興建的橋樑。」

金瓜石地區的水圳橋,泛指任何分佈於水金九地區的水圳橋,是金礦開發時期,為了將洗鍊礦石用水從水源地運輸到洗煉場儲水塔的水道,路途中橫跨澗谷所興建的橋樑。這些過去興建的水圳橋遺跡,目前仍存在、最特別的,是指橫跨金瓜石地區山尖路步道與外九份溪的水圳橋,為一座具有優美拱形的橋樑,興建於日治時代,連同其他兩座橋樑,這裡剛好構成一個三橋上下並立的特殊「三重橋」造型,非常特別、也非常具有意境。」

112年 九份健行

2.淘金體驗

從水圳橋朝右直行,來到一處小溪,此處是當年淘金之所在地。

112年 九份健行

3. 摸乳巷

再次回到水圳橋向右小路前行,穿過岩石夾縫間,被稱為摸乳巷,為了使水道通行而開鑿。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4.九份溪圳橋

金瓜石礦業水圳我國重要的礦產文化資產,於民國94年指定為市是古蹟,是的目前國內少數被指定為古蹟的礦業水圳,也是金水地區居多的共同記憶,當時以「運動場邊的水圳橋」、「2號橋」稱呼九份溪圳橋,---整體以優美拋物弧線跨越溪床,採用當地卵礫石為骨材,築成開腹式的單拱水橋,深具地方歷史、產業及建築構造的特色與意義。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5.金福宮—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6.瓜山國小

瓜山國小後方有「英軍戰俘」值得參訪---「所謂英軍戰俘是指在原駐紮在南洋的大英國協軍隊,戰敗被俘後被日軍移送至此採礦做工,原共有一千多名大英國協的戰俘,病死、虐死極多,第一批500多人中在日軍投降後剩不到90人。」一段悲慘的歷史遺跡,發動戰爭者應受到譴責。

112年 九份健行

112年 九份健行

認識同行:

林先生:在黃金瀑布參觀時,他說在民國68年任職省營唐榮公司,承包台金公司廠房,公司派他和另一位同事來這裡工作兩年,台金金屬公司也是省營單位。台金金屬公司將廢銅提煉出銅,後因不符經濟成本,在民國80年停產。原來的廠房已夷為平地,目前所遺留的只是宿舍。他說銅煙有劇毒,所以排煙道會排到深谷,早期這裡寸草不生。又說當時濱海公路還沒有建好,這邊交通很不方便---。他學機械,離開唐榮後到一家營造公司上班,一般營造公司需要有建築,土木及機械----等人材。談到地震及高樓建築,他說101大樓設設制震器,高樓層尚需大地技師核定,他也經常研讀先進國家建築標準~~。

蔡穎娟:祖籍雲林虎尾,父來 YAMHA上班,讀新街國小,在三商人壽從事保險業,分享工作經驗----

彭兄:分享在斗煥坪當教育班長的經驗,部隊中有些流氓,他制伏他,他說新兵若不服從可以退訓,這是教育班長的尚方寶劍,後移防到金門,沒有新兵訓練,只負責菜買,因學汽車修護,幫忙長官修車,當了半年涼兵。他經營家具盤商,有三輛大卡車,也需要有汽車維修經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