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附件

1.下厝十八世公顏公派下之譜系

2.家族落番史:

3.112年祭祖掃墓掛紙

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鬮書可以了解家族的發展

這份光緒乙未年(西元1895年)的鬮書是一份現存的古老文書。原本共有四份,其中一份保存在老家的一只木頭箱中。然而,在父親民國102年過世後,這份鬮書遺失了,非常可惜,因為這份珍貴的古老文書紀錄著家族的歷史。

幸好,天從堂哥那裏那裡有一份鬮書的影印本。民國112年清明節返鄉,我從他那裡透過手機攝影下來,最近用電腦打出來,才能夠保存並清楚呈現這份鬮書的內容。儘管有幾個字有些模糊,尚能整體呈現出來,它讓我們了解家族過去的歷史,是追根溯源的重要資訊。

這份鬮書的價值不僅在於紀錄家族的財產分配和繼承規則,更重要的是它作為家族歷史的紀錄和連結。透過研究和探索這份鬮書,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家族的發展和價值。

 

從鬮書中看出當年後湖村人才濟濟

1.公顏公在生前將田園、瓦屋、廁所都清楚地記錄並公平地分配,同時關注公記、公立之祀業、六子之婚費、長孫房、二老養老,甚至去南洋的兒子返鄉後的房屋建造等。可說鉅細扉遺。這些細節顯示了他對家族的傳承和福祉的重視,特別關注祀業的延續。老人關心的重點在這些詳盡的遺囑中得以體現。

2.依俗敦請族親戚屬,當堂焚香告祖拈鬮。看出早年後湖人在財產分配時有進行這樣的傳統儀式,敦請族親戚屬,在祖宗面前公平地進行鬮選,並以焚香見證。這反映了當時族人彼此之間的深厚情誼,也顯示了村莊中有重要的長者協助處理財產分配的公正性。同時,這也反映了當時尊重老人和賢者的風氣,以及對敬老尊賢的重視。

3.村中的代書人爵候能夠將公顏公的公平分配心思引經據典,諸如「食舊德家聲不替」、「人心不測,爭競宜防」、「狡賴生端,藉口混淆」、「至公無私,豈不合天理順人情,而於國法有不背也哉」、「無致鬩牆生衅」、「異日者雍雍穆穆,和氣迎人,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胥於此基矣」。可見他受到傳統教育,具備深厚的國學知識,也顯示了後湖村中人才濟濟的情況。然而,關於代書人爵候是否就是候爵宗老代查。

鬮書析論

立鬮書父許公顏為持平分析,以勸親親事,顏行三,舉有六子,長米、次兼、三豔、四濯、五藩、六增,0000 或食舊德家聲不替,頗堪自慰。

註記:

1.食舊德:訟卦第三爻,爻辭: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訟卦第三爻爻辭釋義,

食:飲食之意,引申為喜好、保持。舊德:指自己原有的功德,一種祖先留下的功德。「食舊德」是指保持舊有的功德,或者是指享用祖先的餘蔭,也就是「吃老本」之意。

2.家聲:家庭聲譽。

3.替,廢也。

析論:根據鬮書所述,立鬮書的父親許公顏持平分析,以勸親親事。許公顏共有六名兒子,依序為長子米、次子兼、三子豔、四子濯、五子藩、六子增。他們的家族聲譽在過去的歲月中並未減少,仍然可堪自慰。公顏公是十八世祖,他有三位兄弟,分別是公港、公記、公顏。總括而言,這份立鬮書記載了父親許公顏的持平分析,並提及他的六名兒子及家族的聲譽,對於家族的歷史紀錄和傳承有著重要的價值。

緣顏二兄公記無後,以三子豔承之,不幸夭亡,功兄公立無後,以四子濯承之,現在番邦,其長子米、次子兼、五子藩經已婚娶,唯六子增尚未議親,本應原了子評,然後使之另歸各食,奈顏年屆八旬,覩支派以藩昌,恐爭端之由兆,即與妻陳氏相商,少子未婚婣期,有日人心不測,爭競宜防,與其俟長幼俱成,然後持平而分析,何如就目前先裁定,無使日後之紛爭。

註記:

1.原了子評」出自何典待查。

2.人心 莫測:猶 人心難測,指人的內心難以探測。

3.爭端:引起爭執的原因。

4.事情發生前所顯露的徵候 兆、徵兆、吉 、禍 ----

5.持平之論: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析論:根據所述,許公顏的兄弟公記和功兄公立都沒有子嗣。因此,許公顏選擇讓三子豔承繼公記之業,但可惜的是,豔在年幼時夭折了。之後,四子濯繼承了功立之家業,目前居住在番邦地區。

目前,長子米、次子兼和五子藩都已經結婚,只有六子增尚未議親。原本計劃等待兒子們都成年後再做決定,讓他們分得適當的資產,以免日後產生爭端。然而,許公顏年事已高,看到家族中的支派興旺,擔心未來可能產生爭議,因此與妻子陳氏商量後,決定先對目前的情況進行裁定,避免將來的紛爭。

爰將所有田園、瓦屋、廁所,除抽給豔祀業、增婚費、會長孫園、二老飬贍外,做四份均分、依俗敦請族親戚屬,當堂焚香告祖拈鬮,俾有定業,庶無後言。第增親尚未議,所有給增婚娶之業,議歸於顏掌管,艷祠位未立,所有給艷祀業,或園、或厝,議仍作四份暫交米、藩、兼、增等四人掌管,後如有兒承繼於艷者,即將艷之祀業承管,其他人不得與。至於濯在外洋未回,後日如若回家,無論有無財帛米藩兼增等四人,每人各宜備銅錢拾仟文助濯贖立之遺業,而濯亦認其承繼於立,應得立之業,不得與米藩兼增狡賴生端,藉口混淆,希圖再分父業。

註記:

1.狡賴:狡辯抵賴。’

2.生端:惹事生非;制造矛盾。

3.藉口:借用別人的話,作為自己論說的依據。

4.混淆:擾亂觀念、事物,使人無法分辨

析論:根據所述,將所有的田園、瓦屋和廁所進行均分,除了抽給豔祀業、增婚費、會長孫園、二老飬的費用之外。按照慣例,請族親戚聚集在一起,當堂焚香告祖,並進行拈鬮,以確定每個人的份額,以免以後產生爭議。

由於第六子增尚未議婚事,所有與增的婚姻有關的財產將由顏掌管。至於艷祠位尚未建立,給予艷祀業的財產,不論是園地還是房屋,將仍然暫時交由米、藩、兼、增等四人共同管理。如果將來有子承繼艷祀業,那麼該子將承擔艷祀業的管理,其他人則不得參與。

至於四子濯目前在外洋尚未回家,如果他日後回家,無論他是否帶有財產,米、藩、兼、增等四人都應每人準備一定數量的銅錢作為助他贖回父親留下的遺業。同時,濯也應承認他對遺業的繼承,並應得到應得的業分,不得與米、藩、兼、增等人狡賴生端,藉口混淆,企圖再次分割父親的財產。

諸兒載明,至公無私,豈不合天理順人情,而於  國法有不背也哉,但願拈鬮以後各自認鬮管業,無致鬩牆生衅,則顏持平分析之心既遂,而記立地下之魂亦可慰矣,異日者雍雍穆穆,和氣迎人,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胥於此基矣。今欲有憑,立鬮書一樣四本,每房各執一本。願存炤,惟願爾等勿違父命是囑。

註記:

1.願存炤,惟願爾等勿違父命是囑。

2..天理人情: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3..鬩牆:語本《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比喻兄弟相爭,引申為國家或集團內部的爭鬥。

4.衅同釁:古代祭祀時,把牲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有血祭、 縫隙、裂痕 過失 、禍患、爭之意。 

5.雍雍穆穆:從容大方舉止端莊 雍雍:猶雍容,從容大方。 穆穆:形容舉止端莊。

6.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意思是願子孫們莫荒廢此禮,永遠繼承將福壽永葆!替,廢除。引,延長。

7.立鬮書:依照我國民間傳統,被繼承人在生前,親屬間經常會先將被繼承人之財產預作分配,並由各繼承人共同簽訂協議,以求被繼承人百年後,繼承人能共同遵守。此種協議又稱為「鬮書」、「鬮分書」、「分鬮書」,白話來說就是「分家產」協議。

析論:所述諸兒的安排完全合乎公平和公正的原則,不僅符合天理和人情,也不違反國家法律。希望在拈鬮之後,各自承認自己所分得的財產,避免引起爭執和衝突。

這樣一來,顏公持平分析的心願就能實現,也能安慰在地下的祖先的靈魂。將來的日子將充滿著和諧、熱情,子子孫孫將在這個基礎上延續下去,不要為了爭議而破壞這種和睦的氛圍。

現在希望有一份可信的文件,立下四本相同的鬮書,每房各保留一本。請保存好這份文件,並希望你們不要違背父親的囑托。

 

第一部分田園名稱:

  1. 中坵
  2. 下園東
  3. 墓仔口
  4. 西埔下坵
  5. 石雍內垵
  6. 泗湖海墘路
  7. 泗湖公園壹坵
  8. 祖墓耳仔二小坵
  9. 坃溝底
  10. 長僚
  11. 官邊園南
  12. 苗仔窟南壹平,壹仟陸佰條,北與允專毗連
  13. 泗湖後洲仔
  14. 宮仔頂北壹平,南與允專毗連
  15. 歸仔潭壹坵
  16. 芒仔腳全坵
  17. 西埔頂坵
  18. 窟仔底海沙東

第二部分瓦屋

長房瓦屋

1.下護厝南勢尾間壹間

2.下護厝廳南壹平

3.頂間護厝北勢房壹間、北勢過水仔壹所、北勢廳壹平其門路通行

4.天送門口厝地壹平,與大伯或東或西

二房瓦屋

1.現居護厝南勢房一間、尾攑頭壹間、下過水一所、中廳一平其門路通行出入。

2.宮邊園頭小厝一間,并西勢壙地壹所。

3.後壁大厝地東壹平。

五房瓦屋

1.現居大厝西勢房壹間,廳壹平,并二㩮壹間,其門通行

2.一宮邊園頭小厝壹間,并西勢空壙地壹所,

3.後壁大厝地西壹平,

六房瓦屋

1.現居大厝二攑頭并尾攑共二間

2.現居大厝西勢尾㩮壹間

3.下厝西勢二攑壹間

4.後壁東平護厝地壹塊

5.下祖厝西勢二櫸頭

6.後壁大厝地東壹平

相關族人:

1.後埔大埕南勢廁所半口,與本鄉侯箕合置共契

2.後浦允龜橋南廁所全口,南與本鄉怡老毗連

3.苗仔窟南壹平,壹仟陸佰條,北與允專毗連

4.房親功侄允進

5.族親怡老

6.代書人爵侯

(允專:公港公之三子允專

生於咸豐丁己,年1857年六月十六日辰時

卒于光緒壬寅年1902年五月初九日申時享壽四十六歲,光緒乙未年37歲)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

立鬮書父許公顏為持平分析,以勸親親事,顏行三,舉有六子,長米、次兼、三豔、四濯、五藩、六增,0000 或食舊德家聲不替,頗堪自

慰。緣顏二兄公記無後,以三子豔承之,不幸夭亡,功兄公立無後,以四子濯承之,現在番邦,其長子米、次子兼、五子藩經已婚娶,唯

六子增尚未議親,本應原了子評,然後使之另歸各食,奈顏年屆八旬,覩支派以藩昌,恐爭端之由兆,即與妻陳氏相商,少子未婚婣期,

有日人心不測,爭競宜防,與其俟長幼俱成,然後持平而分析,何如就目前先裁定,無使日後之紛爭。爰將所有田園、瓦屋、廁所,除抽

給豔祀業、增婚費、會長孫園、二老飬贍外,做四份均分、依俗敦請族親戚屬,當堂焚香告祖拈鬮,俾有定業,庶無後言。第增親尚未

議,所有給增婚娶之業,議歸於顏掌管,艷祠位未立,所有給艷祀業,或園、或厝,議仍作四份暫交米、藩、兼、增等四人掌管,後如有

兒承繼於艷者,即將艷之祀業承管,其他人不得與。至於濯在外洋未回,後日如若回家,無論有無財帛米藩兼增等四人,每人各宜備銅錢

拾仟文助濯贖立之遺業,而濯亦認其承繼於立,應得立之業,不得與米藩兼增狡賴生端,藉口混淆,希圖再分父業。諸兒載明,至公無私

豈不合天理順人情,而於  國法有不背也哉,但願拈鬮以後各自認鬮管業,無致鬩牆生衅,則顏持平分析之心既遂,而記立地下之魂亦可慰

矣,異日者雍雍穆穆,和氣迎人,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胥於此基矣。今欲有憑,立鬮書一樣四本,每房各執一本。願存炤,惟願爾等勿

違父命是囑。

(備註-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意思是願子孫們莫荒廢此禮,永遠繼承將福壽永葆!替,廢除。引,延長。)

長房份額第壹鬮長房允米拈

園坵

一中坵南壹平壹仟六面條膳業北與三鬮毗連

一下園東坵壹拾貳股壹仟陸佰條膳業

一墓仔口壹坵貳仟貳佰條

一西埔下坵拾股壹仟條并娥伯數壹條在內

一石雍內垵南壹平壹仟參佰條北與三鬮毗連

一泗湖海墘路壹平壹仟貳佰條,西與三鬮毗連

瓦屋

一下護厝南勢尾間壹間

一下護厝廳南壹平

一頂間護厝北勢房壹間、北勢過水仔壹所、北勢廳壹平其門路通行

一天送門口厝地壹平,與大伯或東或西

廁池

一窟仔底厠所壹口

一後埔大埕北勢廁所全口

一後埔大埕南勢廁所半口,與本鄉侯箕合置共契

一後埔觀帝廟邊小廁所全口

一後浦允龜橋南廁所全口,南與本鄉怡老毗連

其後浦廁所共三口議每人各輪流壹個月周而復始總以長幼為序不得踰越

@另六斗種壹坵伍仟條此坵係貼增婚娶費用不在鬮內又山仔尾壹坵壹仟條此坵係長孫媽會大孫業不石鬮內

給允艷祀業份額

一泗湖公園壹坵

一中坵六股仔壹坵,東西俱允係毗連

一祖墓耳仔二小坵

一坃溝底一小坵

一祖厝西勢旁四份得一壹所

以上俱艷祀業議後如承繼於艷者即以上所載田園瓦屋掌管他人不與

計間

二房份額第三鬮 二房允兼拈

園坵

一長僚南壹仟平,壹仟壹佰條膳業,北與四鬮毗連

一官邊園南壹平,壹仟伍佰條膳業北與四鬮毗連

一苗仔窟南壹平,壹仟陸佰條,北與允專毗連

一泗湖後洲仔壹平,玖佰條,西與二鬮毗連

一宮仔頂北壹平,參佰條,南與允專毗連

一泗湖海墘路西壹平,壹仟貳佰條,東與一鬮毗連

瓦屋

一現居護厝南勢房一間、尾攑頭壹間、下過水一所、中廳一平其門路通行出入

一宮邊園頭小厝一間,并西勢壙地壹所,議若拈此一鬮者,小厝二人公用壙地,二人共管如二人中有能先行起蓋壙地者,宜將小厝歸於未能起厝掌管,其未能起蓋者宜備銅錢壹拾貳仟文貼能行起蓋,俾二人各有壹所

一後壁大厝地東壹平,東於二鬮護厝地毗連

廁所

一溝墘廁所壹口,與四鬮毗連

一官邊園廁所

一後浦大埕北勢廁所全口

一後浦大埕南勢廁所,與本鄉侯箕合置同契

一後浦觀帝廟邊小廁全口

五房份額第四鬮五房允藩拈

園坵

一長寮北壹平,壹仟壹佰條膳業南與三鬮毗連

一歸仔潭壹坵,貳仟肆佰條

一泗湖墘下坵,壹仟八捌佰條

一窟仔底爐兄壹坵,壹仟條

一窟仔底沙西壹平,壹拾貳股玖佰條

瓦屋

一現居大厝西勢房壹間,廳壹平,并二㩮壹間,其門通行,此二㩮與二鬮尾櫸同契,後若取贖契面錢二份均分

一宮邊園頭小厝壹間,并西勢空壙地壹所,議若拈此鬮者二人公用壙地,二人公管,如二人中有能先行起蓋壙地,將小厝一歸於未能起蓋者,宜備銅錢拾貳仟文貼先行起蓋,俾兩人各有一所

一後壁大厝地西壹平,東與四鬮毗連

廁所

六房份額第二鬮六房允增拈

園坵

一中坵北壹平,壹仟陸佰條膳業,南與一鬮毗連

一下園西壹平,壹仟條膳業

一芒仔腳全坵,貳仟柒佰條

一西埔頂坵玖佰條

一窟仔底海沙東壹平,壹拾貳股壹仟條,西與四鬮毗連

一泗湖後洲仔西壹平,玖百條,東與三鬮毗連

一洪仔領北壹平,參佰條

瓦屋

一現居大厝二攑頭并尾攑共二間

一現居大厝西勢尾㩮壹間此與四鬮同契後若娶契面錢二份均分

一下厝西勢二攑壹間

一後壁東平護厝地壹塊

廁所

一過坑廁池壹口

一後浦大埕北勢廁池全口

一後浦大埕南勢廁池半口,與本鄉侯箕合置同契

一後浦觀帝廟旁邊小廁池全口

一後浦允龜橋南廁所全口,與本鄉怡老毗連

其後浦廁所共三口每人各輪流壹個月周而復始總以長幼為序不得踰越

另六斗種壹坵伍仟條此坵係貼增婚娶費用不在鬮內,又山仔尾壹坵壹仟條此坵係長孫媽會大孫業,不石鬮內

光緒乙未年拾月日立鬮書父公顏

長房允米

二房允兼

五房允藩

六房允增

知見人妻陳氏

房親功侄允進

族親怡老

代書人爵侯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112年8月11日返鄉訪堂兄:

一、問允專堂曾祖之房產在何處?

公顏祖乙未鬮書中,允專祖是公顏長兄公港祖之三子。據加純伯自新加坡回來,他說其家產業買下來,其厝地即現今養成宅,據此公港二子允係,孫候岸應在新加坡,而允專無傳;可能候岸有下一代在南洋。

二、問「天送門口厝地壹平,與大伯或東或西」厝地在何處?

1.天送家在今昭應廟左側下厝祖所在位置,該厝地在今養成家右前方,坑溝旁。

2.當年門口廣場,本來小目叔要登記,忽然身邊不好,問神後放棄登記,轉告我們家族去登記,後來沒有登記,該厝地己為公地。

三、談忌諱—古之遺風

1.公港祖被家裡所養的公牛撞死,自此家族不再養公牛,家族叫牛公不叫牛港。

2.曾祖允米,家族不講米,講飯,如買米要念「買飯」。

3.母親因名原名秀娥,改名秀英。

※漢武帝劉徹,史記幾凡是「徹」」字都寫成「通」。

四、早年家族可能經商:

1.堂兄說:我有一算盤上面有「源發」兩字,研判源發應是商號。

2.又舊時老屋有一根很長的桅桿,有可能經營商船。

3.十六世先祖名源發。

五、祖厝在何處?

1.鬮書:「給允艷祀業份額有祖厝西勢旁四份得一壹所」。

2.祖厝位置在慧才厝前方,其格局、方位相同。

3.目前一半是我家東側。

4.堂兄說:祖厝不可分。

5.家庭院保留兩根石柱,應是祖厝之石材。

堂兄老了,提到女兒阿秀嫁到彰化二水,是養豬戶,相當成功,每次來看他經常給他紅包,一萬、兩萬,相當大方,阿秀的兒子今年大學畢業考上警察。幾個女兒都很孝順。人老了萬事不關心。"

 

 

下厝十八世公顏公派下之譜系

開浯始祖五十郎公

配妣陳氏

墓合葬在本鄉金城鎮東門里外埔上精神堡壘旁(俗稱許厝墓)坐向子午兼壬丙

孝男東菊圃、西菊圃

2世

五十郎公之次子西菊圃公(號稱小教諭)

配妣黃氏

墓葬始祖墓前右畔

孝男坪坷、坪嫂

3世

西菊公之次子坪嫂

墓葬在金城鎮古寧頭村路南東坑與頂埔下之間園岸在四世祖墓北勢

孝男復祖、紹祖

4世

坪嫂公之長子復祖(五房後翰祖)

墓葬在金城鎮古寧頭村路南東坑與頂埔下之間園案岸三世祖墓南勢

孝男胤孫、四官(六旁西宅祖)

5世

復祖公之長子胤孫字光祚以詩鳴以世後湖網寮路向歐厝煙墩山坐艮向坤兼丑未

孝男日牧、日躋、日嚴

6世

光祚公之三子日嚴字渾敬

公墓葬在後浦後峰山坐向鴻漸山坐五午子兼丙壬相傳與長子七世祖乾彖公夫婦四礦合葬號稱水流珍珠』

孝男乾彖、乾象、乾

7世

日嚴之長子乾彖字旋徤

公墓葬在水流珍珠相傳與父母六世祖渾敬公四礦合葬

孝男光哲~~

8世

乾彖公之長子疇木字光哲

卒五月二十四曰

配妣卒十月初二曰

墓葬庵前溪尾坐丙壬午子

孝男以鬯、以疊、以通

9世

光哲公之長子會諱振爻字以鬯

卒八月二日

配妣卒七月十七日

墓與公合葬庵前溪尾號稱(出土蜈蚣)

孝男開~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10

光哲公之長子開字惟達,生員號滄南

生於正德丙子年1516年九月二十五卯時

卒於嘉靖丙寅年1566年享壽五十一歲

配妣陳氏二娘

生於正德丁丑年1517年九月二十七日

卒於嘉靖乙丑年1565享壽四十九歲

墓合葬在古丘村陳氏家廟前相對名稱(太文之陽)

男從文、從敦、從乾、從起、從協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11

惟達公之四子汝復字從起

生於嘉慶二十九年1550

卒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吉時

葬後湖面前山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妣生於嘉靖三十年1551年十月三十日

卒於九月二十四日

葬後豐山或軍營

孝男子樂

12

從起公之子子樂

葬後豐山

妣林氏

葬後垵

孝男則景

13

子樂公之長子諱京字則景「京官行一」

生崇禎己已年1629年八月初八日

卒康熙乙卯年1675年十月二十一日寅時享壽四十七歲

葬在面前山坐下間兼午丙分金

配妣林氏香娘

生崇禎癸酉年1663年七月十四日戍時

卒康熙甲午年1714二月二十八日午時

葬於于後豐山上附祖墓坐午兼丁庚午分金享壽八十二歲

孝男朝老、春官

14

則景公之次子春官字君生

生康熙癸丑年1673年五月初十曰午時

卒於乾隆壬申年1753年十月二十四日酉時享壽八十一歲

葬在本鄉篩斗山

妣王氏毛娘

生於康熙丙寅年1686年二月二十三日丑時

卒於乾隆已未年1739年五月初七日辰時享壽五十四歲

孝男伯尚、伯保、伯老

15

春官公長子尚字伯

生於康熙戌子年1708年四月十一日辰時

卒於乾隆癸酉年1753年五月二十六曰己時葬於網寮路享壽四十六歲

妣陳氏伏娘

生於康熙癸已年1713年八月十八日己時

卒於乾隆丁未年1787年正月二十九日子時葬在篩斗山享壽七十五歲

孝男元發、元文、元梅(出嗣)

15

春官公之次子保字伯

繼男元梅

15

春官公之三子伯老

生於戊申年十一月十六日丑時

卒于乾隆甲辰年三月初一日辰時

16

伯尚公之長子源發(元發)

生於乾隆庚申年1740年三月十七日子時

卒於乾隆己亥年177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酉時

葬在廟仔崛山穴坐亥向己兼壬丙分金丁亥向丁己享壽四十歲

孝男克招、克秋、克梓

16

伯保公之繼男元梅

生于乾隆丁卯年1747年三月二十四日末時

卒於嘉慶丙辰年1796年十一月十四日午時享壽五十歲

妣薛氏名順娘

生于乾隆甲戍年1754年十二月初七日午時

卒於嘉慶庚辰年1820年二月初九日未時享壽六十七歲

孝男克權、克委、克印、克安

17

元梅公之長子克權

生于乾隆戊戌年1778820日亥時

卒于道光辛卯年1831年十一月十三日丑時享壽五十四歲

妣楊氏名味娘生於乾隆甲午年1774年九月二十九曰辰時

卒于咸豐甲寅年1854年九月二十五曰丑時享壽八十一歲

孝男公照

17

元梅公之次子克印

生于乾隆庚子年1780年十一月月十九日卯時

卒于嘉慶年癸酉年1813年八月初八日丑時享壽三十四歲

孝男公立

17

元梅公之三子克安

生于乾隆乙卯年1795年十二月十九日酉時

卒于道光乙已年1845年十一月二十五曰已時享壽五十一歲

 

17

源發公之次子克秋

生於乾隆辛卯年1771年十月十二日卯時

卒於道光戊子年1828年六月十六日己時享壽五十八歲

妣邵左娘生的於乾隆戊戌年1778年二月初二日酉時

卒於道光丙戍年1826年三月二十五申時享壽四十九歲

葬在間仔頂

孝男公港、公記、公顏

18世

克權公之長子照

生于嘉慶己卯年1819年七月十四日辰時

卒于咸豐壬子年1852年九月十一日辰時享壽三十四歲

孝男允瑞

18

克印公之子公立

生于嘉慶壬申年1812年八月初三日未時

卒于道光吉年八月初八曰吉時

繼男允族

18

克秋公之長子公港

生於嘉慶丙寅年180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時

卒於光諸甲年六月十九日丑時

妣何氏

生於道光辛己年1821年六月十三日卯時

卒於光緒辛卯年1891年六月十八日卯時享壽七十一歲

孝男允串(出嗣)、允係、允專

18

克秋公之次子公記

生於嘉慶辛未年181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卒於咸豐辛酉年1861年七月十二日享壽五十一歲

繼男允炎

18

克秋公之三子公顏

生於道光辛已年1821年五月初二日辰時

卒於光緒丙申年1896年二月十六日戌時享壽七十六歲

葬於廟仔崛

配妣陳氏名救娘湖前村人

生於道光戊子年1828年了十二月二十九日未時

卒於光緒癸卯年1903年十二月廿十七日與公合葬,享壽七十六歲

孝男允美、允族、允兼、允藩、允增

19

公港公之次子允係

生於道光己酉年1849年十二月十四日丑時

卒於光緒丁酉年1887年七月二十七日申時享壽三十九歲

孝男錠、岸、甚(出嗣)

19世
公港公之三子允專
生於咸豐丁己,年1857年六月十六日辰時
卒于光緒壬寅年1902年五月初九日申時享壽四十六歲
孝男侯贊

19世

公記公之繼男允串
生於咸豐辛酉年1861年二月初十日酉時
卒于光緒癸卯年1903年正月初十日享壽四十三歲
繼男甚

十九世
公記公之繼男允炎
生於咸豐辛酉年二月二十日辰時
卒於光緒年吉時
繼男侯盛
20世
允係公之長子侯岸(在新加坡)
20世
允係公之三子水錠
生於光緒己酉年1885年六月
卒于光緒壬寅年1902年四月享壽十八歲

19

公立公之繼男允族

生於同治戊辰年四月初六日寅時

卒于光緒年卒于口咖坡山頂

19

公顏公之長子允美

生於咸豐癸丑年1853年十二月初七日未時

卒於民國癸丑年1913年二月二十九日戍時享壽六十一歲

妣呂氏閨名含娘

生於咸豐乙卯年1855年十月十七日寅時

卒於光緒癸卯年1903年六月三十日未時享壽四十九歲

孝男侯艮、侯盛(出嗣)

19

次子允謙生於咸豐乙卯年1855年六月二十四日已時

卒於光緒戊戌年1898年九月十四日寅時享壽四十三歲

配妣董孺人名正娘

生於同治壬戌年1862年二月十六日寅時

卒於光緒丁未年1907年十一月十三日申時享壽四十六歲

承繼侯鵬

19世

公顏公之三子允艷

生於咸豐辛酉年1861二月二十日辰時

卒于光緒年吉時

承繼侯盛

19世

公顏公之四子允濯

公顏公之五子藩字允屏

配妣鄭氏

金門城西門人墓合葬後浦東門尾土名走馬契攀姜與東厝祖合葬坐向魁癸丁子午

側妣李氏古寧頭北山人墓葬頂堡

孝男侯鵬、森棣、侯垓

19世

公顏公之六子增字允祥

坐光緒乙亥年1875年六月二十三日未時

卒於光緒甲辰年1904三月二十七曰辰時享壽三十歲

繼男艮、地

19世

公記公之繼男允串

生於咸豐甲寅年1854年十月初十日時

卒於光諸癸卯年1903年正月初十日寅時享壽五十歲

繼男甚

20

允美公之長子侯會

生於光諸乙亥年187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酉時

卒於于光緒己亥年1899年九月初九曰酉時享壽二十五歲

嗣子嘉秧

允美公之次子茂盛字侯隆

生於光緖丙戍年1886年十月二十九日

卒於民國庚子年1960年六月二十五日享壽七十四歲

配妣呂氏盞娘

生於光緒甲申年1884年八月二十九日

卒於民國丁丑年1937年五月十八日享壽五十四歲

孝男嘉秧、嘉宙、嘉田

20

允藩公之長子侯鵬

配妣李氏,古寧頭人,卒七月二十一日,改葬篩斗山

孝男嘉金,繼男嘉田

20世

允藩公之次子森棣字堂侯

配妣沈氏雪娥享壽二十三歲墓葬後湖西埔

孝男礎英字嘉壽(砂勞越)

20世

允藩公之三子侯垓

孝男礎華字嘉旺(砂勞越)

21

茂盛公之長子嘉秧

生於宣統庚戌年1910年九月二十一日己時

卒於民國丁丑年1937年二月初七日申時享壽二十八歲

嗣男火獅

21世

茂盛公之次子嘉宙

生於民國戊午年1918

卒於民國丙子年1996年四月三日享壽七十九歲

茂盛公之三子嘉田

生於民國甲子年1924年五月十日

卒於民國癸己年2013年三月十二日享壽九十歲

墓葬金山公墓

配妣陳氏秀英

生於民國丙寅年1926年十一月初三日

卒於民國丁酉年2017年三月初五日享壽九十二歲

墓葬金山公墓與公合葬

孝男火獅、振祥、振木、振鑫

 

家族落番史:

1.19世允係公(1849--1887)及長子侯岸到新加坡,失聯。

2.19氏允族落番,失聯。

3. 堂哥天從說,我祖父侯艮落番後不久就去世,魂歸何處不可知,約在1917年,當時父親才7歲、姑5歲,祖母守寡,為了生活到山上採沙參為生,過程相當艱辛。

4.伯父嘉宙在1937年到南洋,經營梧桐樹和船運工作,他育有一男一女,兒子到吉隆坡讀醫學院。伯父1997年去世,我陪父親去慰問他們家庭,我們從台北前往馬尼拉,然後轉機前往沙勞越古晉,再轉機到詩誣,後搭計乘車到沐膠坡 。沿途都是叢林無人煙。先父說:「聽宗族長輩說如有三男五女絕不讓他來此。」沐膠波城外有一條小河,需要搭乘渡輪才能穿越,計程車可以開到船上,讓乘客能夠越過河流到達目的地。

伯母家房子寬敞、潔淨,三個小侄兒, 堂弟是醫生,弟妹是護士,受到地方敬重。

伯父嘉宙把金門寄來的家族舊照片都珍藏起來,在金門還看不到這些照片呢!

1982年,我訪談嘉境伯,他和伯父嘉宙一起到南洋,曾在新加坡一家有100多倉庫的外國商行工作。伯父一次扛起5包黑灰,約三四百斤經過一道低矮的門,他蹲下去毫不費力又站起來,當時在估哩(苦力)間流傳很久,顯示他年輕時力量很大,也很講義氣。

5.嘉壽堂叔:沙勞越 ,生四子六女,散居馬來西亞。(外甥洪明燦有聯絡)

6.嘉旺堂叔:沙勞越。

今天我和堂妹彩惜通電話,我問起嘉旺叔的事情,他已退休,並居住在馬來西亞沙勞越的古晉。嘉旺叔常常和妹夫平清一起喝茶。彩惜告訴我,侯垓叔公從金門來到馬來西亞經商,他個性強烈,曾與人發生衝突。彩惜說我父親嘉宙曾兩次幫他解圍。不幸的是,侯垓叔公早逝,嘉旺成為了他的遺腹子。彩惜說侯垓叔公的太太和他母親有親戚關係,侯垓育有一女一男,嘉旺大她兩歲,女大她四歲,彩惜屬蛇,現年71歲。

嘉旺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居住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另一個定居在澳大利亞的雪梨。嘉旺的姐姐也有兩個兒子,他們在新加坡定居。

根據下厝族譜得知,十八世公顏公,共有六個兒子。五叔公祖允藩是公顏公的第五個兒子,他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次子森棣和三子候垓。 (1120626)

1997年到南洋,伯母跟我說:「你伯父生前一直唸唐山的名子,一有金門的電話就非常高興。」看出他對家鄉思念之情。

堂妹彩惜提到他母親生前交代她要和金門家人多聯繫,她母親跟她說:「後頭家不能斷。」看出南洋成員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及不忘本的美德。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祖父許茂盛遺照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伯父嘉宙生前全家福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伯父長子乃榮全家福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伯父長女彩惜全家福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嘉旺堂叔

堂嬸劉嘉娥

次男許樺長孫文青次孫文宇次媳李欣燕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嘉旺堂叔

長男許申長媳陳思吟

 

112祭祖掃墓掛紙

11244日一早我和三弟跟二堂哥及堂侄文浩一起掛紙,堂侄在金門當警察,他已工作十五年了,這二、三年才調回金門,今天特休,特地開車載我們前往,這次掛紙都是三弟負責採購,二弟妹從托二堂嫂壹仟元,他用這些錢去買墓紙和供品,今年大堂哥首次缺席,年歳大了,恐體力不支。

我們從遠而近依序掛墓紙:

十九世允專祖:古墳被軍營的碉堡掩埋,已不見蹤跡,只能在泗湖路上路邊祭拜。

十九世允米祖及妣、二十世嘉秧:墳地位於泗湖出海口附近的「石頭粒」,原本是二塊田園,但因缺乏土地權狀而成為公地。允米祖及妣的墳地登記在慧新母親名下,嘉秧的墳地則是我申請購回。每年都要費盡心思去整理墳地,因为雜草很多。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十八世公顏公妣:他们的墳地在苗堀仔旁,在104年整修過。最近幾年每年都要砍除墓園四周的苦楝、銀合歡、老藤及芒草,但一年过去后,樹木又長得很快。今年,墳前農地被村莊丕明的兒子圍成了羊圈,他正在施工中,並且已經砍除了大樹,開出一條道路。我们仍然努力清除雜草。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十六世源發公:墳地在公顏公的後方,只掛些墓紙在雜樹上,四周一堆雜草叢林。

二十世四嬸婆:墳地在崛仔底山坡,位於頂厝「龍蝦出海」古墳之後。父親從另一個地方遷葬到這裡,用甕裝,周圍都是相思林,很難找到正確的位置。只能在路邊祭拜。

十五世祖妣:墳地在崛仔底,左前方是桃仔林。該地被鄰人登記走了,但該土地存在古鬮書中。

十五世:墳地位於網寮路,朝東,屬自然村建地,面積有49平方公尺。

十七世克秋公妣:墳地在宮仔頂園頭,龍眼樹旁,原本完整的墳地被鄰人破壞。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十九世克增公:墳地在螺仔腳。

十八世公港、公記公之墓:他们的墳地在下宮口,朝坑溝,已經不見墓形。

祖父母墳:他们的墳地在篩斗山,我和四弟在215日進行了整理,而在44日下午,我和三弟再次清除了雜草,我们也討論了是否要檢骨的問題。

大伯公侯會之墳:他的墳地在祖母墳的左側樹叢中。

父母之墓:合葬在金山公墓,政府目前鼓勵撿骨。在45日清明節那天,和三弟走路前往,來回共走了4500步。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南洋伯父母掃基:墳地在沙勞越沐膠坡華人公墓,堂弟和侄兒去掃墓,看起來非常隆重。收到了外甥女潔晶從檳城傳來的照片。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析論

45日在家祭祖。

           

   再整理中----

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解讀

、從鬮書可以了解家族的發展

這份光緒乙未年(西元1895年)的鬮書是一份現存的古老文書。原本共有四份,其中一份原保存在老家的一只木頭箱中。然而,在父親民國102年過世後,這份鬮書遺失了,非常可惜,因為這份珍貴的古老文書紀錄著家族的歷史。

幸好,天從堂哥那裡還保存一份鬮書的影印本。民國112年清明節返鄉,我從他那裡透過手機攝影下來,然後用電腦打出來,才能夠保存並清楚呈現這份鬮書的內容。儘管有些字模糊,尚能整體呈現出來,它讓我們了解家族過去的歷史,是追根溯源的重要資訊。

這份鬮書的價值不僅在於紀錄家族的財產分配和繼承規則,更重要的是它作為家族歷史的紀錄和連結。透過研究和探索這份鬮書,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家族的發展和價值。

 

從鬮書中看出當年後湖村人才濟濟

1.公顏公在生前將田園、瓦屋、廁所都清楚地記錄並公平地分配,同時關注公記、公立之祀業、六子之婚費、長孫房、二老養老,甚至去南洋的兒子返鄉後的房屋建造等。可說鉅細扉遺。這些細節顯示了他對家族的傳承和福祉的重視,特別關注祀業的延續。公顏公關心的重點在這些詳盡的遺囑中得以體現。

2.依俗敦請族親戚屬,當堂焚香告祖拈鬮。看出早年族人在財產分配時有進行這樣的傳統儀式;敦請族親戚屬,在祖宗面前公平地進行鬮選,並以焚香見證。這反映了當時族人彼此之間的深厚情誼,也顯示了村莊中有重要的長者協助處理財產分配的公正性。同時,這也反映了當時尊重老人和賢者的風氣,以及對敬老尊賢的重視。

3.村中的代書人爵候能夠將公顏公的公平分配的心思引經據典,諸如「食舊德家聲不替」、「人心不測,爭競宜防」、「狡賴生端,藉口混淆」、「至公無私,豈不合天理順人情,而於國法有不背也哉」、「無致鬩牆生衅」、「異日者雍雍穆穆,和氣迎人,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胥於此基矣」。可見他受到傳統教育,具備深厚的國學知識,也顯示了後湖村中人才濟濟的情況。然而,關於代書人爵候是否是候爵,代查。

解讀析論

(一)立鬮書父許公顏為持平分析,以勸親親事,顏行三,舉有六子,長米、次兼、三豔、四濯、五藩、六增,0000 或食舊德家聲不替,頗堪自慰。

註記:

1.食舊德:訟卦第三爻,爻辭: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訟卦第三爻爻辭釋義,

食:飲食之意,引申為喜好、保持。舊德:指自己原有的功德,一種祖先留下的功德。「食舊德」是指保持舊有的功德,或者是指享用祖先的餘蔭,也就是「吃老本」之意。

2.家聲:家庭聲譽。

3.替,廢也。

解讀析論:根據鬮書所述,立鬮書的父親許公顏持平分析,以勸親親事。許公顏共有六名兒子,依序為長子米、次子兼、三子豔、四子濯、五子藩、六子增。他們的家族聲譽在過去的歲月中並未減少,仍然可堪自慰。公顏公是十八世祖,他有三位兄弟,分別是公港、公記、公顏。總括而言,這份立鬮書記載了父親許公顏的持平分析,並提及他的六名兒子及家族的聲譽,對於家族的歷史紀錄和傳承有著重要的價值。

(二 )緣顏二兄公記無後,以三子豔承之,不幸夭亡,功兄公立無後,以四子濯承之,現在番邦,其長子米、次子兼、五子藩經已婚娶,唯六子增尚未議親,本應原了子評,然後使之另歸各食,奈顏年屆八旬,覩支派以藩昌,恐爭端之由兆,即與妻陳氏相商,少子未婚婣期,有日人心不測,爭競宜防,與其俟長幼俱成,然後持平而分析,何如就目前先裁定,無使日後之紛爭。

註記:

1.原了子評」出自何典待查。

2.人心 莫測:猶 人心難測,指人的內心難以探測。

3.爭端:引起爭執的原因。

4.事情發生前所顯露的徵候 兆、徵兆、吉 、禍 ----

5.持平之論: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解讀析論:根據所述,許公顏的兄弟公記和功兄公立都沒有子嗣。因此,許公顏選擇讓三子豔承繼公記之業,但可惜的是,豔在年幼時夭折了。之後,四子濯繼承了功立之家業,目前居住在番邦地區。

目前,長子米、次子兼和五子藩都已經結婚,只有六子增尚未議親。原本計劃等待兒子們都成年後再做決定,讓他們分得適當的資產,以免日後產生爭端。然而,許公顏年事已高,看到家族中的支派興旺,擔心未來可能產生爭議,因此與妻子陳氏商量後,決定先對目前的情況進行裁定,避免將來的紛爭。

(三 )爰將所有田園、瓦屋、廁所,除抽給豔祀業、增婚費、會長孫園、二老飬贍外,做四份均分、依俗敦請族親戚屬,當堂焚香告祖拈鬮,俾有定業,庶無後言。第增親尚未議,所有給增婚娶之業,議歸於顏掌管,艷祠位未立,所有給艷祀業,或園、或厝,議仍作四份暫交米、藩、兼、增等四人掌管,後如有兒承繼於艷者,即將艷之祀業承管,其他人不得與。至於濯在外洋未回,後日如若回家,無論有無財帛米藩兼增等四人,每人各宜備銅錢拾仟文助濯贖立之遺業,而濯亦認其承繼於立,應得立之業,不得與米藩兼增狡賴生端,藉口混淆,希圖再分父業。

註記:

1.狡賴:狡辯抵賴。’

2.生端:惹事生非;制造矛盾。

3.藉口:借用別人的話,作為自己論說的依據。

4.混淆:擾亂觀念、事物,使人無法分辨

解讀析論:根據所述,將所有的田園、瓦屋和廁所進行均分,除了抽給豔祀業、增婚費、會長孫園、二老飬的費用之外。按照慣例,請族親戚聚集在一起,當堂焚香告祖,並進行拈鬮,以確定每個人的份額,以免以後產生爭議。

由於第六子增尚未議婚事,所有與增的婚姻有關的財產將由顏掌管。至於艷祠位尚未建立,給予艷祀業的財產,不論是園地還是房屋,將仍然暫時交由米、藩、兼、增等四人共同管理。如果將來有子承繼艷祀業,那麼該子將承擔艷祀業的管理,其他人則不得參與。

至於四子濯目前在外洋尚未回家,如果他日後回家,無論他是否帶有財產,米、藩、兼、增等四人都應每人準備一定數量的銅錢作為助他贖回父親留下的遺業。同時,濯也應承認他對遺業的繼承,並應得到應得的業分,不得與米、藩、兼、增等人狡賴生端,藉口混淆,企圖再次分割父親的財產。

(四 )諸兒載明,至公無私,豈不合天理順人情,而於  國法有不背也哉,但願拈鬮以後各自認鬮管業,無致鬩牆生衅,則顏持平分析之心既遂,而記立地下之魂亦可慰矣,異日者雍雍穆穆,和氣迎人,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胥於此基矣。今欲有憑,立鬮書一樣四本,每房各執一本。願存炤,惟願爾等勿違父命是囑。

註記:

1.願存炤,惟願爾等勿違父命是囑。

2..天理人情: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3..鬩牆:語本《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比喻兄弟相爭,引申為國家或集團內部的爭鬥。

4.衅同釁:古代祭祀時,把牲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有血祭、 縫隙、裂痕 過失 、禍患、爭之意。 

5.雍雍穆穆:從容大方舉止端莊 雍雍:猶雍容,從容大方。 穆穆:形容舉止端莊。

6.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意思是願子孫們莫荒廢此禮,永遠繼承將福壽永葆!替,廢除。引,延長。

7.立鬮書:依照我國民間傳統,被繼承人在生前,親屬間經常會先將被繼承人之財產預作分配,並由各繼承人共同簽訂協議,以求被繼承人百年後,繼承人能共同遵守。此種協議又稱為「鬮書」、「鬮分書」、「分鬮書」,白話來說就是「分家產」協議。

解讀析論:所述諸兒的安排完全合乎公平和公正的原則,不僅符合天理和人情,也不違反國家法律。希望在拈鬮之後,各自承認自己所分得的財產,避免引起爭執和衝突。

這樣一來,顏公持平分析的心願就能實現,也能安慰在地下的祖先的靈魂。將來的日子將充滿著和諧、熱情,子子孫孫將在這個基礎上延續下去,不要為了爭議而破壞這種和睦的氛圍。

現在希望有一份可信的文件,立下四本相同的鬮書,每房各保留一本。請保存好這份文件,並希望你們不要違背父親的囑托。

 

第一部分田園名稱:

  1. 中坵

  2. 下園東

  3. 墓仔口

  4. 西埔下坵

  5. 石雍內垵

  6. 泗湖海墘路

  7. 泗湖公園壹坵

  8. 祖墓耳仔二小坵

  9. 坃溝底

  10. 長僚

  11. 官邊園南

  12. 苗仔窟南壹平,壹仟陸佰條,北與允專毗連

  13. 泗湖後洲仔

  14. 宮仔頂北壹平,南與允專毗連

  15. 歸仔潭壹坵

  16. 芒仔腳全坵

  17. 西埔頂坵

  18. 窟仔底海沙東

第二部分瓦屋

長房瓦屋

1.下護厝南勢尾間壹間

2.下護厝廳南壹平

3.頂間護厝北勢房壹間、北勢過水仔壹所、北勢廳壹平其門路通行

4.天送門口厝地壹平,與大伯或東或西

二房瓦屋

1.現居護厝南勢房一間、尾攑頭壹間、下過水一所、中廳一平其門路通行出入。

2.宮邊園頭小厝一間,并西勢壙地壹所。

3.後壁大厝地東壹平。

五房瓦屋

1.現居大厝西勢房壹間,廳壹平,并二㩮壹間,其門通行

2.一宮邊園頭小厝壹間,并西勢空壙地壹所,

3.後壁大厝地西壹平,

六房瓦屋

1.現居大厝二攑頭并尾攑共二間

2.現居大厝西勢尾㩮壹間

3.下厝西勢二攑壹間

4.後壁東平護厝地壹塊

5.下祖厝西勢二櫸頭

6.後壁大厝地東壹平

相關族人:

1.後埔大埕南勢廁所半口,與本鄉侯箕合置共契

2.後浦允龜橋南廁所全口,南與本鄉怡老毗連

3.苗仔窟南壹平,壹仟陸佰條,北與允專毗連

4.房親功侄允進

5.族親怡老

6.代書人爵侯

(允專:公港公之三子允專

生於咸豐丁己,年1857年六月十六日辰時

卒于光緒壬寅年1902年五月初九日申時享壽四十六歲,光緒乙未年37歲)

 

金門後湖下厝「光緒乙未年鬮書」乙份

立鬮書父許公顏為持平分析,以勸親親事,顏行三,舉有六子,長米、次兼、三豔、四濯、五藩、六增,0000 或食舊德家聲不替,頗堪自

慰。緣顏二兄公記無後,以三子豔承之,不幸夭亡,功兄公立無後,以四子濯承之,現在番邦,其長子米、次子兼、五子藩經已婚娶,唯

六子增尚未議親,本應原了子評,然後使之另歸各食,奈顏年屆八旬,覩支派以藩昌,恐爭端之由兆,即與妻陳氏相商,少子未婚婣期,

有日人心不測,爭競宜防,與其俟長幼俱成,然後持平而分析,何如就目前先裁定,無使日後之紛爭。爰將所有田園、瓦屋、廁所,除抽

給豔祀業、增婚費、會長孫園、二老飬贍外,做四份均分、依俗敦請族親戚屬,當堂焚香告祖拈鬮,俾有定業,庶無後言。第增親尚未

議,所有給增婚娶之業,議歸於顏掌管,艷祠位未立,所有給艷祀業,或園、或厝,議仍作四份暫交米、藩、兼、增等四人掌管,後如有

兒承繼於艷者,即將艷之祀業承管,其他人不得與。至於濯在外洋未回,後日如若回家,無論有無財帛米藩兼增等四人,每人各宜備銅錢

拾仟文助濯贖立之遺業,而濯亦認其承繼於立,應得立之業,不得與米藩兼增狡賴生端,藉口混淆,希圖再分父業。諸兒載明,至公無私

豈不合天理順人情,而於  國法有不背也哉,但願拈鬮以後各自認鬮管業,無致鬩牆生衅,則顏持平分析之心既遂,而記立地下之魂亦可慰

矣,異日者雍雍穆穆,和氣迎人,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胥於此基矣。今欲有憑,立鬮書一樣四本,每房各執一本。願存炤,惟願爾等勿

違父命是囑。

(備註-子子孫孫勿替引之---《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意思是願子孫們莫荒廢此禮,永遠繼承將福壽永葆!替,廢除。引,延長。)

長房份額第壹鬮長房允米拈

園坵

一中坵南壹平壹仟六面條膳業北與三鬮毗連

一下園東坵壹拾貳股壹仟陸佰條膳業

一墓仔口壹坵貳仟貳佰條

一西埔下坵拾股壹仟條并娥伯數壹條在內

一石雍內垵南壹平壹仟參佰條北與三鬮毗連

一泗湖海墘路壹平壹仟貳佰條,西與三鬮毗連

瓦屋

一下護厝南勢尾間壹間

一下護厝廳南壹平

一頂間護厝北勢房壹間、北勢過水仔壹所、北勢廳壹平其門路通行

一天送門口厝地壹平,與大伯或東或西

廁池

一窟仔底厠所壹口

一後埔大埕北勢廁所全口

一後埔大埕南勢廁所半口,與本鄉侯箕合置共契

一後埔觀帝廟邊小廁所全口

一後浦允龜橋南廁所全口,南與本鄉怡老毗連

其後浦廁所共三口議每人各輪流壹個月周而復始總以長幼為序不得踰越

@另六斗種壹坵伍仟條此坵係貼增婚娶費用不在鬮內又山仔尾壹坵壹仟條此坵係長孫媽會大孫業不石鬮內

給允艷祀業份額

一泗湖公園壹坵

一中坵六股仔壹坵,東西俱允係毗連

一祖墓耳仔二小坵

一坃溝底一小坵

一祖厝西勢旁四份得一壹所

以上俱艷祀業議後如承繼於艷者即以上所載田園瓦屋掌管他人不與

計間

二房份額第三鬮 二房允兼拈

園坵

一長僚南壹仟平,壹仟壹佰條膳業,北與四鬮毗連

一官邊園南壹平,壹仟伍佰條膳業北與四鬮毗連

一苗仔窟南壹平,壹仟陸佰條,北與允專毗連

一泗湖後洲仔壹平,玖佰條,西與二鬮毗連

一宮仔頂北壹平,參佰條,南與允專毗連

一泗湖海墘路西壹平,壹仟貳佰條,東與一鬮毗連

瓦屋

一現居護厝南勢房一間、尾攑頭壹間、下過水一所、中廳一平其門路通行出入

一宮邊園頭小厝一間,并西勢壙地壹所,議若拈此一鬮者,小厝二人公用壙地,二人共管如二人中有能先行起蓋壙地者,宜將小厝歸於未能起厝掌管,其未能起蓋者宜備銅錢壹拾貳仟文貼能行起蓋,俾二人各有壹所

一後壁大厝地東壹平,東於二鬮護厝地毗連

廁所

一溝墘廁所壹口,與四鬮毗連

一官邊園廁所

一後浦大埕北勢廁所全口

一後浦大埕南勢廁所,與本鄉侯箕合置同契

一後浦觀帝廟邊小廁全口

五房份額第四鬮五房允藩拈

園坵

一長寮北壹平,壹仟壹佰條膳業南與三鬮毗連

一歸仔潭壹坵,貳仟肆佰條

一泗湖墘下坵,壹仟八捌佰條

一窟仔底爐兄壹坵,壹仟條

一窟仔底沙西壹平,壹拾貳股玖佰條

瓦屋

一現居大厝西勢房壹間,廳壹平,并二㩮壹間,其門通行,此二㩮與二鬮尾櫸同契,後若取贖契面錢二份均分

一宮邊園頭小厝壹間,并西勢空壙地壹所,議若拈此鬮者二人公用壙地,二人公管,如二人中有能先行起蓋壙地,將小厝一歸於未能起蓋者,宜備銅錢拾貳仟文貼先行起蓋,俾兩人各有一所

一後壁大厝地西壹平,東與四鬮毗連

廁所

六房份額第二鬮六房允增拈

園坵

一中坵北壹平,壹仟陸佰條膳業,南與一鬮毗連

一下園西壹平,壹仟條膳業

一芒仔腳全坵,貳仟柒佰條

一西埔頂坵玖佰條

一窟仔底海沙東壹平,壹拾貳股壹仟條,西與四鬮毗連

一泗湖後洲仔西壹平,玖百條,東與三鬮毗連

一洪仔領北壹平,參佰條

瓦屋

一現居大厝二攑頭并尾攑共二間

一現居大厝西勢尾㩮壹間此與四鬮同契後若娶契面錢二份均分

一下厝西勢二攑壹間

一後壁東平護厝地壹塊

廁所

一過坑廁池壹口

一後浦大埕北勢廁池全口

一後浦大埕南勢廁池半口,與本鄉侯箕合置同契

一後浦觀帝廟旁邊小廁池全口

一後浦允龜橋南廁所全口,與本鄉怡老毗連

其後浦廁所共三口每人各輪流壹個月周而復始總以長幼為序不得踰越

另六斗種壹坵伍仟條此坵係貼增婚娶費用不在鬮內,又山仔尾壹坵壹仟條此坵係長孫媽會大孫業,不石鬮內

光緒乙未年拾月日立鬮書父公顏

長房允米

二房允兼

五房允藩

六房允增

知見人妻陳氏

房親功侄允進

族親怡老

代書人爵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