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沈從文家書有關土改的敘述

書名:沈從文家書(1930-1966從文、兆和書信選)

台灣商務書籍

從沈從文家書有關土改的敘述對比台灣的土地改革,台灣人何其幸福

一 在「中壢林森國小老兵的故事--一個823戰役老兵的故事」

-----訪談一位95歲姓汪姓先生江西人

1他說民國三十六年,他二十二歲那年在學校當校長,那時父親是鄉民代表,堂哥(大他四天)是保正(村長)算是政治世家,那時局勢很亂,共軍已經佔領東北,他想如果留在大陸以他家的背景一定會被鬥爭,當時共產黨很害怕知識份子,怕他們串聯。----

236年我隨國軍來台灣,留在大陸的親人都因我的「國民黨」身份而受到牽連,38年之後共產黨要鬥爭我父親,村民說老先生擔任鄕代表是替人民服務的,而他兒子當校長是個教育家,最後最鬥爭我堂兄,他才大我四天,送到東北遼寧去勞改,他在牢裏関了五年,一家三口住在五坪的地下室,受盡折磨。----

二 中壢月眉里詹先生的故事:

「詹兄的曾祖父自大陸移民來到台當長工,省吃儉用陸續向地主購買了八分田,他的祖父擴大耕地面積,向地主承租了八甲農地,再請工人耕作,國民政府遷台,實施耕者有其田和375減租,只要將承耝十年的土地放領給承租戶,詹家一下子就擁有大面積的農田 。政府建築石門水庫,更大大增加農業生產又實施土地重劃,每塊田地都十分方正,又有了道路,便於耕作,國民黨政府實施有效的農業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繁榮。」

三 宋先生的故事

宋兄說他祖父是佃農,其耕地在今復旦國小及附近,地主是楊梅陳姓,民國五十九年左右土地重劃,當時學校附近建地每坪五千元,而劃為公園、學校用地每坪政府徵收每坪80元,當時政府三七五減租政策,地主將土地賣出佃農可分到千分之三七五。他父親三兄弟用分到錢把公園及學校預定地以每坪四十元(佃農身分)價格買下來,共花了七十五萬買下不少土地,而75萬是因佃農身份地主賣土地而分到的,到了民國七十年左右復旦國小用地政府用每坪三萬元徴收,到了八十年公園用地提高到每坪提高到九萬徵收,前後共獲得一億五千萬元

 

我從圖書館借了沈從文家書(1930-1966從文、兆和書信選)

在「川行書簡」有土改的敘述

想到戰爭的可怕,自由民主的可貴.

一、19511119日內江

1、我體會得到,我的生命如有機會和這些印象集合起來,和這些肥沃美麗的自然背景中的山村人事變動結合起來,必然會生長一些新的莊稼,一些特別的莊稼。

......

2世界在動中,一切存在皆在動中,人的機心和種種由於隔離,生分相爭相左,得是積累,在常常時間中,在不同情感願望中,而生長存在,彼此儼若無關而又彼此緊密聯繫,相激相宕形成不同發展,到明天是和風甘雨有助於這個莊稼的成成長,還是迅雷烈風,只做成摧殘和萎悴,沒有人可以前知。...

 

二、195112月末 內江

1...土地改革正是全面展開,每個村中農民男女老幼,都為鬥爭捲入一種不易描寫行動的時候,是土地革命最緊張的一個階段。....

 

2這幾天,村子中正在鬥爭一個大地主,由全村農民把一、二十年前一、二斤甘蔗或相似小事,到拉壯丁家小死亡的大事個一個的申訴,特別是老婆婆對郷保長兼地主的申訴,事越瑣碎越使人起嚴肅感。因為這即是階級鬥爭和農民革命,封建的徹底消滅,新國家基礎的建立,都由之而來。也只有從這個嚴肅而殘酷的鬥爭發展中來讀毛選之「實踐論」和日來北京方面文藝工作的檢討文件,才更深一層明白個人提高學習政治認識的重要,以及文藝服從國家的重要性。....

 

3如一一說來有,由虎虎記下,記到某些段落時,虎虎也會捏一把汗的。僅就一個小小村子裡已有那麼多事情發生,那麼多問題待處分。想想同時在進行的是萬萬人民、廣大區域用同一方式進行工作,有萬千種鬥爭,有萬千死亡已毀滅,也同時培養的萬千新生種子,你就明白了。身歷其境的工作者,若不感到時代歷史的嚴肅,到怕是不太可能的。....

 

三、1952129日內江

1、隨後即帶了抬土工具去去掃墓,是去年有二十八個工作幹部在這裡區公所中,被殘匪包圍犧牲的,打了一整天。土改幹部,農會中幹部,教師,各村群眾到時都來了,大家壘土到墳上去,還紥了白紙花,集合各式武器,十來枝槍枝向天嗚了兩排槍,小村子來了個燈籠。大家繞著那一長列......墳轉圈子,有個洋鼓聲音啞啞的,鑼也破了.....熱鬧的很,也寂寞之至!犧牲的有北來解放軍區長,有學生幹部,有本地年輕男女幹部,有軍大畢業區幹部。一切和目前人員配備相差不多。掃過墓,我們二十個人回到 區公所,一個副區長宣布再集合,把武器一集中重新分配到幹部身上。即出發到一個村子裡去抓匪特。趁新年去來個措手不及。不多久,果然就甕中捉鱉,把個逃亡漏網二年的壞鄉長,從一個人家樓上衣櫃中清出來了,去抓人的有黨員,北來的中學教師、本地小學女校長、統戰幹部,副區長,區文教,法官,師範學校學校出身的女幹部,臉龐紅紅的勤務員,人這麼一個隊伍把五個犯人捉回來,走在田坎路,到處有油菜花黃成一片,有穿毛藍布衫衣、包白頭巾的農民,三三五五預備上場看戲。街上許多人擁擠時,忽然看到一群工作人員捉了一串回來,實在太戲劇性活潑熱鬧了。但是鄉村年景的靜,還是統治了一切,因此一來,似乎反而格外顯得靜,特別是把那些東西捉到公所等待訊問時,院子中極靜。

 

2盧因寺古城堡.....

,一個錦繡原野下面的竹林之中,一星期前即還有大小約六百地主成串成堆的捆在那裡等待過關,竹林山盡頭處糖房背後,就進行過三千群眾大會,把一個在本村霸道十年的保長蕭四爺,當場結果了,這時節什麼都不見,似乎事情已過去了多年,大家都忘記了。

 

3....盧因寺山上有面大鼓,有口大鐘,過去是為菩薩準備,幾天來沒到村中開大會著急群眾時就鳴鐘號召,我已聽過多次的鐘聲,這個鐘的致用意義,過去可說是唯心的,現在可能純粹是唯物的了。

 

參考資料:

19569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政治報告時解釋說:「我們黨沒有採取單純依靠行政命令、『恩賜』農民土地的辦法去進行土地改革。……用徹底發動農民群眾的群眾路線的方法,充份地啟發農民特別是貧農的階級覺悟,經過農民自己的鬥爭,完成了這一任務。……由於我們採取了這樣的方法,廣大的農民就站立起來,組織起來,緊緊地跟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走,牢固地掌握了鄉村的政權和武裝。因此,土地改革不但在經濟上消滅了地主階級和大大地削弱了富農,也在政治上徹底地打倒了地主階級和孤立了富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