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與旅台同鄉總會到泉州參加「2018年两岸金門鄉親慶中秋联谊活动」。
該活動由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泉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晉江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泉州、晉江主辦。
有福建省9家金门同胞聯誼會以及金门和旅台鄉親代表共150餘人歡聚一堂,共慶佳節,暢敍郷誼鄉情。
福建省金同胞聯主辦這次中秋联谊活动,旅台同鄉部分邀請同鄉會宗親會協會卸任的理事長參加.我將在金門經小三通及泉州所見隨意記下來,給此行留下回憶.
一 9月19在金門見聞
中午返金,總會黃耀民祕書長電話告知李台山總會長於六點半在「雲水瑤餐廳」宴請參加團員,大都是旅台同鄉會會卸任理事長。
下午五時搭乘瑞美兄的便車,車上有翁大嫂及作伍兄夫婦,車從後湖老家出發,沿環島南路轉盤果路就到盤山,到了頂堡,左轉瓊安路,東堡村就在轉角處,再往直走路過湖尾溪,五十年前連襟宋兄曾在這裡當偵查兵,他多次說當年常到湖尾溪捉鰻魚,如今已這條溪水已乾涸,只是一條小山溝,真是滄海桑田。
經過嚨口、中堡,在西堡附近向右轉進,經過一條狹窄的小水泥路,就抵達湖尾海灘,這裡的海灣就是后江灣,我第一次來,附近海岸還保留軌條砦---{-軌條砦=反登陸樁 使用軌道鋼材埋入混泥土中 (砦】 ㄓㄞˋ同寨。砦:防禦盜匪的柵欄}
,向西望去就翔安的大嶝和小嶝島,向北望去太武山有如一仙人躺著,這就是金門古稱仙島之緣由。
海岸有很多蚵田,瑞美兄說附近的海螺味道最鮮美,因為螺吸取蚵的營養。海岸東邊有一凸出岬角,就是嚨口,嚨口是當年漁民下海的檢查哨。
山坡高處就是觀音山和東一點紅,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解放軍從此這裡登路,展開一場肉搏戰,青年軍201師就駐守古寧頭,雙方展開肉搏戰,翁兄說201師如夾心餅乾死傷慘最為慘烈,
我在中壢林森國小認識一位95雖的青年金老兵他說5000名青年軍都很年輕只受短期的訓練就派駐古寧頭一代,真的死傷慘烈.翁兄更誇張的說幼時還在海灘看到死人頭顱骨骸,真慘!
金門西海岸面向大陸,沿線都是軍事據點,如今只剩下廢棄的碉堡了,只見海岸雖美可惜垃圾甚多,幾乎都是對岸的漂流物,很髒很難處理.也成為金門政府最棘手的問題.
離開海岸車子進過西堡、中堡,兩村幾乎連在一起,西堡房子座東北向西南,經過中堡的5-2號發現一面牆壁有「藍曬圖3D彩繪」,以冰果室爲主題。過往此地有許多阿兵哥,冰果室,撞球室因應而生,我們在那裡合照留念。
過了湖尾溪就到東堡,東堡村背山(應是觀音山吧)朝西。東堡村路旁有一中興台,建於民國42年,這裡曾是師部所在地,特意保留軍事遺跡供人憑弔。旁邊有一棟美侖美奐的「楊清廉紀念館」這是馬來西亞富豪楊忠禮祖居地,其雕飾有南洋風味。最後到東堡翁兄家參觀,是一棟二層洋房,有五間套房,客廳布置素雅,神明廳在二樓,視野開闊。東堡村居民移民到南洋的很多,而且事業相當成功,或許和房子會向西有關,古諺:座東向西,賺錢無人知。村民大都是翁姓和楊姓.翁兄說東堡以前是王姓土地,附近都是翁姓田地,翁氏就從頂堡遷移過來,楊氏從官澳搬來,楊氏住在頂甲,翁是住在下甲,中間隔一條馬路.
六時三十分到雲水餐廳,位在盤山頂堡,是新開的餐廳,也邀請吳成典副縣長前來,提到后江海灣垃圾問題,他說對岸也努力控制,但是大陸進步太快了,金門政府很認真在清理,吳副學識淵博,為人親切是一位值得信任的政治人物。
台山會長經營事業有成為凝聚鄉情出錢出力,夫人許金賓為人親切常笑容滿面,對旅台許氏宗親會更是竭力心付出.
會長來自小徑,本來是上千人的大徑,現在才10多戶人家的小徑, 有人說被風水傷到(傳言自邱良功作風水在此之後),提到早期金門五條溪、浯江溪、白龍、小徑溪、榜林溪、斗門溪。他說南宋時期泉州是世界最繁榮的城市、小徑港曾經是重要輔助港口,因此小徑曽經繁榮過,他說當年有一條小徑溪,可能開了蘭湖使小徑溪消失掉,但它曽經存在過。38年後小徑曾經是師部所在地,有一條坑道通到太武山,過去有很多駐軍,許多商店因應而生,小徑的「特約茶室」還保留著,軍中樂園就在那裏拍攝。
認識黃康成,他是高雄浯江金門同鄉會前會長,西園人,經營石材生意,其子是現任理事長。
提到八二三戰役,他說當年西園受到傷害最大,因為周圍很多炮陣地,幾乎每一家房子都被擊中,他記得天天躱山溝防空洞,水都淹到小腿肚,苦不堪言!
楊維居高雄浯江金門同鄉會前理事長,官澳人,經營船務公司,他說當年馬祖外島駐軍多,基隆到馬祖的商船,從一週三趟,如今因減少駐軍一個月才一、二趟。
認識洪先生,他是李台山會長大嫂的弟弟,後門港人,現住台南,提到金門前面村落的俗諺如後門港酒、下市罾(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水頭鱟的典故,後門港「漲九降」,係農暦九月十五海水倒灌村莊的故事。
晚宴上認識了一些鄉親,感謝台山會長為促進鄉誼的付出。
二 小三通見聞
搭乘上午9時50分 ,經小三通自水頭開往泉州石井碼頭,這航線是第一次搭乘,十分新鮮,船往北走經過興建中的金門大橋,短短一座橋拖拖拉拉的,到現在還沒完工,十分無奈!
到古寧頭附近的岬角一片白沙即「烏沙頭」,尚保留一片森林,據說還有駐軍在,如有一天再還地於民,那肯定再也見不到森林了。
往北走看到北山斷崖及北山播音站,遠處海彎又見一突出的岬角那就是嚨口。
遠處太武山如仙人橫臥,再往西北看有三座小山,即馬山、天摩山、五龍山。
船往前行,在官澳西園一帶海域有許多定網捕魚。
住西園的耀民說,這條航道以前是運海鹽和蚵殼的,並說西園人晴天曬鹽,雨天剝蚵,是適合居住的村落。
船過了馬山,東邊天摩山之後有一塊礁石,叫「後嶼」,西邊的小嶝、角嶼、小伯等島嶼,看得一淸二楚。
這些島嶼38年前都屬於金門管轄。
從事船運的楊維居董事長,指著手機上他所搜集的資料,他說對岸已經規劃1800公尺的隧道或橋,將從大陸的小嶝連結金門的馬山。他說民國六十八年在馬山當連長的王毅夫就是趁著退潮,游泳到對岸的角嶼,楊說漲満潮及退滿潮是海流最平穏的,馬山到角嶼很近,退潮時可走一大段,游泳的距離更短。
閒聊中不知不覺就到了石井碼頭,這裡是鄭成功的家鄕,一到石井,金胞聯幾位幹部張亞輪、張亞宗等在出口處歡迎,隨即開往泉州市鯉城酒店,大約五十分鐘的車程.
三泉州參訪行程
飯後前往「金雞水閘」參觀,經介绍金雞水閘河位於晉江的主幹上,晉江提供泉州市百分之八十的水,被稱為泉州人民的母親河,晉江入海的最後一道関口,是泉州地區水資源調度的總樞鈕,攔河闸全长327米,有28孔闸门,金鸡拦河闸提供400多萬人民生話題供水及工業灌溉用水,金鸡拦河闸被稱為泉州人民的“生命闸”。闸址以上集雨面积5100平方公里,占晋江流域90.6%,年平均径流量50亿立方米。
泉州參訪行程
飯後前往「金雞水閘」參觀,經介绍金雞水閘河位於晉江的主幹上,晉江提供泉州市百分之八十的水,被稱為泉州人民的母親河,晉江入海的最後一道関口,是泉州地區水資源調度的總樞鈕,攔河闸全长327米,有28孔闸门,金鸡拦河闸提供400多萬人民生話題供水及工業灌溉用水,金鸡拦河闸被稱為泉州人民的“生命闸”。闸址以上集雨面积5100平方公里,占晋江流域90.6%,年平均径流量50亿立方米。
再往山美水庫,車程近二小時,一抵達看四週山巒蔥翠、碧波盪漾,美景如畫;此庫容有6.55億立方米,其水來自德化、永春一帶,而水源有專門管線,水源地管理嚴格,看不到濫砍濫伐之情景。
四 晚宴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總會長李台山、金門縣議會前議長、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陳篤彬、泉州市委副書記陳奕輝等致詞,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總會長李台山表示,今天參觀了山美水庫、金雞攔河閘等工程十分高興,也十分感動。兩岸同胞血溶於水,如今成功通水更使兩岸水脈相連,兩岸同胞的親情誰也無法割斷。希望以兩岸通水為契機全面推進兩岸各領域合作,共同為家鄉金門發展,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金門縣議會前議長王水彰出席晚會並致辭。他表示,參觀供水工程,往事歷歷在目。大陸向金門供水工程從二十年前提出到今天成功供水,其中離不開兩岸鄉親的共同努力。希望兩岸今後進一步加強各方面合作,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陳篤彬表示,多年來兩岸金門鄉親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為促進兩岸交流交往,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了許多積極的貢獻。希望大家今後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交往,進一步為兩岸鄉親謀福祉,進一步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共同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活動現場,兩岸金門鄉親還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助興節目,有唱起動聽歌曲的,有演奏悠揚古箏的,大家互述鄉情,互贈祝福,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旅台黃耀民和夫人對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李錫敏高唱龍的傳人----(當地媒體報導)
五 和清安兄泉州逛街
晚宴九時結束後,和清安兄約好去関帝廟逛街,從旅館大約十五分鐘左右,先看到清真寺,旁邊就是関帝廟,夜間廟的屋頂燈火通明,顕得金碧輝煌,商家告訴我每天上午五時開門,附近有古玩市場,買了一把太極劍,劍輎是桃木,有鎮邪安宅作用,甚歡喜。走進一戶老宅店鋪有許多木雕、字畫。
次日清晨五時再往關帝廟,沿途許多清潔工在打掃落葉,道路兩旁種著榕樹,榕樹遮蔭效果雖好,但落葉太多,可苦了清潔工,到了廟前有很多賣金紙的小販,廟裡有很多善男信女,有一對夫妻正跪在神像前,法師替他們唸上疏文,替他們改運解怨。
回程中看到錫蘭僑民舊居,及清真寺,二、三層高的門牆和圓形拱門。從這些建築物可看出泉州歷史的悠久,後面有一條小河,有一拱形小橋叫隠居橋,接著走到古物街,整條街都在賣古文物或字畫,十分有特色。
一位年輕人告訴我們文廟(孔廟)就在附近,在文廟左側閣樓看到「南音研究社」,廣場播放著南管音樂,十分悅耳,小時常聽到南管音樂,感到很熟悉。
文廟前廣場很大,這裡是泉州春晚的場地,從文廟的牌樓進來,有一洙泗橋,一條小河環繞著文廟,文廟腹地很大,九點才開放,不能進去參觀有點遺憾!離開文廟來到承天寺,走進狹長的通道,兩旁樹木參天,許多出家人也在掃落葉,走到廣欽和尚紀念館,在於廣場上有人在打拳,看出有些功夫。
六 第二日參訪行程
到晉江龍湖取水泵站參觀
據悉,金門供水水源來自晉江流域,上游由山美水庫調節,再由金雞水閘引水至龍湖,供水規模達38萬噸/日,而金門供水線路供水規模為3.4萬噸/日,金門田埔的供水經龍湖取水泵站,從金井鎮丙洲附近入海,通過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田埔水庫,輸水線路總長25公里。
我們參觀「取水泵站」的電腦控制中心,簡報得知目前每天平均供水1、5萬立方米的水到金門,電腦每日歸0,並加以累計。根據統計資料:金門平均年雨量 約1047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684毫米, 金門一日用水約需5.7萬噸,自來水只能提供2.3萬噸,其餘的3.4萬噸全部來自地下水源,金門每日超抽輛剛達1萬噸,讓地下鹽化問題日益嚴重 ,金門一直嚴重缺水,晉江通水是民生問題,不應有太多政治干擾。
午餐後到廈門五通碼頭,搭下午三時三十分的船返金,部分同郷去辦理居民證,方便出入。
在碼頭附近海域看到許多帆船,廈門的五緣灣是帆船俱樂部,吸引各地的玩家,五緣灣就在五通碼頭附近。相信一水之隔的金門更具有觀光休閒潛力。
七 認識金門地區鄉親
此行還有金門美術學會,畫家唐敏達是我高中同學,唐氏來金門才一百年,族人都長於藝術,好友楊蒼林母系唐氏,也長於書法。金門紅十字會會長洪国正也是高中同屆同學,曽任烈嶼鄉郷長,提起小嶝宗親越界捕魚被関了一個多月,他說當前海巡署對越界捕魚嚴格取締,通常會多次警告,不聽才會帶回金門拘留,通常大陸魚民都十分困苦。
認識王水彰,二十三年前擔仼金門縣議長和縣長陳水在推動晉江金門通水,經過多年努力終於通水,心中充滿喜悅,他和清安兄初中同學,初中一畢業就去當兵,退伍從商從政,十分上進多年前取得福建師範大學博土學位,博士論文研究明朝金門的進士,其中會元許獬部分受到小學老師許金龍的指導,曽在金大教書,現在在廈門大學教書,最近出了一本家鄉呂厝村史,他說金沙地區六甲是指呂厝、浦邊、長福里一帶村莊。
他說金門王姓有二支、
一、一支:從山后到呂厝到東沙到中䦨、到浦邊、尚義。
二、一支是在後盤山。
史料記載開墾新竹的王世傑是東沙人也對,其墳在太武山下蔡厝附近,和呂厝也有地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