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事(金門珠譜許氏)

一、  談金門許氏家廟暨高陽堂之沿革。

二、  族譜有載始祖婆係陳國樑的女兒存疑。

淑林文:

1.南門家廟在未成為家廟之前原係真君堂,明嘉靖十一年先祖諸賢向政府購買改為家廟(族譜記載)三落坐向各有不同(此被人譏笑無團結之病)據山前許寛宏宗長生前謂此乃明朝地理師張定邊高明之處(因風水輪流轉三落三字向不會犯空年年都可進)此家廟係半月沈江龍脈發自鴻漸山渡海來聚龍象,所以每次奠安追龍都到北門㚈陳仔山頭祭龍。廟內奉祀始祖考妣東西菊祖考妣及十九位先祖賢人和長房五世袓與德公,民國六十四年奠安寛宏叔公祖説此家廟宏大需多進主吸龍氣因而增加各房三四五世等,今此家內只有上所述先祖牌位。自斯次奠安之後就有宗親諸多提議:

要進主家廟實在很難;所以有乃化宗老提議將高陽堂擴建大家來進主。如一富一貴兩廟成一對。

2.至於高陽堂原是政府公產民國三年由「許卓雲,許筆,許鉄及許嘉文」出資去同安府購買(斯時陳氏宗親亦去爭購,因許筆在同安人脈較豐富而購得。陳氏購不得後來才購買現在的陳祠堂:莒光路與中興路交叉處)並非明朝就有此高陽堂,前po高陽堂舊照片乃民國十六年上棎而成,自斯時而后只有冬至祭祖吃頭清明即缺如。籌改建自金龍宗長任縂幹長即每次倡議,均意見未能統一至炳錫宗長任理事長時意見漸趨一致,所以炳錫退任時宗親會除修理家廟成工尚有六七百萬餘款且每年可從祖產收入二百多萬元,如今兩廟相輝可謂祖先餘䕃全族之光。

淑林給許可昇文,許筆可能是令曽祖吧,我只認識永木叔及永年叔而金星叔就不認識了,而再傳森林就很熟。許鉄份额後來由其子許太平賣給許添發及許鎭土,現許秋霖住宅地。

許可昇文:

許筆是我曾祖父,我是永年的孫子,再傳的大兒子。

許可昇來文:我曾祖父是同安西塘人

 

 

許文傑文:西塘之歷史:

「明朝前期愛公十世裔孫美公于1190年由普江市金井鎮胡厝村分支遷居原廈門同安三角埕(現翔安區西圹村)開基創業,繁衍後裔,後經三至四代繁衍,人丁興旺,並建祠于碧水池塘之東,故村名西塘,祖廟坐東向西,祖廟神龛中供奉侍禦公神像,燈號“瑤林”,廟柱對聯:“太嶽贻謀以垂燕翼,西圹作廟尤荷龍光”。另一對聯:“派衍瑤林以堙祀,芳傳玉樹振家聲”美公裔孫不斷發展,現在翔安區的上圹村、內厝、蔡厝口、馬巷深溝以及湖裏區湖裏,都有美公裔孫。遷居境外的有:福鼎、金門、台灣、南洋諸島。美公支派的字輩爲:贻謀觀細,孝子賢孫,開高建成,世永複興。後來又增加;笃生英傑,冠倫魁龍,弘揚祖業,不丕振家聲。

清末仍有不少許氏移居金門,金門旅台許氏宗親會之組成:凡自金門來台,不分早晚來台不分那一個房祧,甚否女姓也可加入旅台許氏宗親會。

 

※奠安首日有一個高潮,那就是在清晨進行的「追龍」。追龍儀式包括追龍、安龍、敬龍。民間信仰,建廟必須尋找龍脈,宮落成奠安時,則要「追龍入穴」,以蘊蓄靈氣。

凡是神像開光、奠安追龍,都會在龍穴處舉行。

※參考古台南地形東半部為台地,西半部(府城範圍)急遽傾斜,隔一台江與外圍沙丘形成內海,南北有數條東西向的河流切割,注入台江。府城部分有如半璧滿月斜插入江,形家因謂之「半月沈江」。

※「半月沉江」是一個從空中鳥瞰府城的角度,北、東、南面呈一弧形,而西面退縮後已經拉直,所以整個城池就像半個月亮,慢慢沉向彼時的台江內海。

※後浦,舊名塗山,位於金門西半島,其地是北高南低,北側山丘環繞,防蔽海風;南邊濱臨浯江溪,溪口與海交接,形成一灣澳與溼地。

「風水學」角度看,金門與同安是「同一條龍」。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登鴻漸山(因產黃菊,故又名黃錢山)歎曰:「鴻漸腦已渡江矣」,也就是說,金門的龍脈發自同安的鴻漸山(今屬翔安區內厝鎮),因而「浯洲各鄉,凡鴻漸照到者,無不吉利」(明洪受《滄海紀遺》)。據黃振良先生介紹,站在陽宅村口,可以看到鴻漸山,所以陽宅成為金門文化的發祥地。  

 

S__26386462.jpg

 

※再補充

追龍、安龍、敬龍:國人深信「地理」,「風水」,相宅必尋龍脈,而後卜穴築居,以求地靈人傑。宮廟興建自然也是依據周圍地理形勢,遵照巒體形勢「龍」「砂」「水」「穴」和理氣方位等要則,決定宮廟座向。落成啟用,則追龍入穴,俾收蘊積靈氣,以繁榮鄉里。追龍、安龍、敬龍即在這種思想下的一道科儀。一般多擇於清晨五、六時,集結安排好的追龍隊伍,於長老上香之後,即在彩旗、鑼鼓、神輿、長老、道士的引導下,帶著自持鋤鈕追龍武士與大批人馬,浩浩蕩蕩的前往龍脈﹂所在地設壇誦祭,道士或法師作法,用七星寶劍割下雄糾氣昂的一節雞冠,以珠筆醮血為龍「開光點睛」,乩童在場配合作法,一條活龍即行擺舞,整好隊伍奔回宮廟,武士等追龍隊伍隨其後趕回宮廟,安置於廟正後方,按著便是呈上紅圓、湯圓等供品致祭,令龍神好好安頓於廟地穴,蘊積靈氣,冀末代代子孫都有才子佳人出世。

 

 

 

二、  族譜有載始祖婆係陳國樑的女兒存疑。

 

文傑po

根據《上學陳氏世系譜》所載,後浦陳氏始祖興仁公之祖父姚芳公在元世祖時為廣威將軍上騎都尉,受封萬戶侯,而興仁公父親灝公為信武將軍騎都尉,世襲千戶,興仁公本身世襲爵位,委任南京廬州府。元末,為避禍,所以棄官遷移至金門島,並卜居於金門島西南方。 初始興仁公居於水浦之濱,堂號為「上學」;後陳氏族人遷居至今日後浦一帶。原先上學祠堂建造方向面北,並遶水揖山,而遷居後的陳氏族人為顯示出不忘祖之心,雖以地勢來說後山而前浦,但仍「以浦居後,故名後浦」,故現今陳氏族人認為金城後浦地區之名與其宗族先祖遷徙發展過程有關。 然,宋末詩人丘葵有首五言詩名為「初六日早過後浦莊」,若丘葵描述的是金門的後浦,上學陳氏之說仍有待商榷。其次,明末,許應宗自後浦遷居泉州城的南郊,《泉州市前後浦許氏族譜》譜序云:「名曰『水田』,有田一頃,耕鑿以自娛,但不棄居舊之所,因地而從金門後浦鄉名號,取名曰『水田後浦』,而後浦名有自來矣。」後浦一名是否因陳氏遷徙發展而得名,還待進一步考證。但可確認的是,上學堂陳氏開基祖與後浦開發關係密切,見證了金城鎮後浦開發史,具有在地歷史意義,後浦上學陳氏祖塋乃了解陳氏宗族與今日後浦地區發展史的實證之一。

 

 

2ED65B60-EDE5-4274-8E5A-95634ABC5250.png

 

金門縣埔後陳氏國樑公自序

立國必有群臣之腹心,斯可以兼制治家,只憑一人之手足,亦可以經營,此良臣肖子所宜知也。遐思我祖 興仁公,基址穎川上郡,身襲侯職,家資完美,傳稱富貴之盛也。不意身遭大禍,擬難保全,遂棄官微服,攜家帶奴婢二十餘口,分散步行逃入荒郊瘦島之中,卜居於水浦之濱伊上郡。故家再名上學堂;在當時鍤兩盈囊,善結鄰風饑者,分惠以濟之,寒者解衣以衣之!鄰里咸稱仁惠,各助其力,稱謝不已。起居五載,東置壟之田百餘畝,北墾原野之地數十公頃。可以偏安避秦,而生聚教訓矣!迨生我復穎公,兄弟九人:長曰復穎~~~~。何則蓋曰:「穎~~~」列而名之,示不忘焉!是以苗裔眾盛,而子孫不群(1),為使不稱也。於近我子孫動云聚眾(2 )濟濟,實以此耳。故我所生,五男一女:長曰—-,彌茂何多讓焉。但一女者張氏,最所鍾愛,不忍遠配他鄕,乃就後浦附近丹詔許許氏者,素有鄰里相親之義,遂贅於我家,男女一團和氣,豈不稱哉!獨是先祖逃難於斯,其開創田地,亦甚難矣。而我之生成於茲敬祖人之業,亦未易易也。況乎春秋六十有八,西山之日耳!為子孫者,當斯竭力行善,則先祖之靈,永永彰彰於後世矣。

(1)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樣。 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

(2 )濟眾 救助眾人。. 《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

 

 

7851072A-05C8-457A-BA8C-081669C5A7A1.png

 

7D3B30CD-A493-469E-83A3-8FFFD506CE57.png

 

B193A0C0-322B-4E0F-80AF-4D97EC990D52.png

B4697289-BD1B-4591-A1A2-424FC8B62F24.png

FE66D5F0-9B66-4A6D-8ACE-3968CC5B9AE2.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