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105年翁氏宗親大會
105年11月20日參加中華金門旅台翁氏宗親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及成立六週年慶,受到翁理事長及他所領導的團隊熱情接待,感到很溫馨。我抱著學習態度來參加,一進會場報到處左右兩側,一邊是來賓,一邊是會員,動線清楚,每位招待都穿著制服十分親切有禮,所有理監事們也都穿著制服,在門口接客,表現出團隊精神,貴賓報到簽名都各別照相,及當天活動立刻po文在該會Fb群組,讓來賓可擷取圖片檔,善用網路傳播科技,可見其用心和專業。大會手冊編印雖簡單,發現最重要會員管理十分有嚴謹,將全國各地會員依區域編號並加分組,全國會员有420名,分爲26組,各組組長留下住址電話,方便會會員聯繫,及有效服務宗親。在年度工作計劃中有會籍整理,招募新會員二項,可看出這是一個有計畫有組織的同鄉會組織。其工作計劃列有家鄉寺廟敬鑪金,返鄉祭祖祭品經費預算,可見和家鄉互動十分密切。年度活動計畫除了年度大會外,年初舉行新春團拜,秋季舉行重陽敬老表揚。透過活動來凝聚宗親向心力,今年重陽敬老活動改在當天大會表揚,接表揚的長輩都很開心,在頒獎典禮上翁理事長邀請貴賓一同頒獎和長每個長輩一起照相,留下歷史記錄。當天準備個大蛋糕慶祝六週年慶,十分有創意。參加貴賓很多有吳敦義主席、立委林德福、金門縣政府北區主任孫允裡、戴河生、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秘書長黃木材、薛氏宗親會理事長薛作伍、台北市同鄉會總幹事張自福、新北市同鄉會總幹事李文福及各友會都派代表出席。福建省秘書長翁明治也席,代表金門翁氏宗親會理事長宣達修建祠堂繳丁錢的訊息,當天盤山村長翁明海也來參加,可見該會已得到家鄉的認同。
據說內部組織分工很清楚,有管網路文宣的,有管活動的,有管財務的,有負責攝影的,創會長翁在龍博士是亞太文教機構負責人,很年輕很熱心,翁理事長是一位專業攝影師,他懂得攝影重點剛從影官退休見多識廣,六年的經營使會務蒸蒸日上。
參加106翁氏宗親會新春團拜
中華金門旅台翁氏宗親會3月5日在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35號5樓金世界餐廳舉行106年新春團拜聯誼餐會及摸彩活動,旅台翁氏宗親攜家帶眷踴躍參加,熱鬧滾滾!
活動由該會理事長翁瑞美親臨主持,貴賓很多包括前副總統吳敦義、金門縣政府駐臺北區主任戴河生,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暨臺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台山、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陳復寶、中華金門旅台薛氏宗親會理事長薛作伍夫婦、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會會長洪肇業、中華民國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會理事長黃耀民、李氏宗親李錫敏夫婦,金門銀髮族協會理事長翁明堆 夫婦、前立委楊應雄國會辦公室主任陳陞作等, 我個人也受邀參加,備感榮幸。
翁瑞美感謝吳副總統對金門的照顧,行政院長任內核定金門大橋、提升金門立醫院醫療水準,吳前副總統也證實這些事情對金門大橋一他只負責核定經費,有關得標廠商國登公司沒有建海橋經驗,以致延宕至今----,李台山總會長提到嫂嫂翁氏,曾受到她照顧,無限感激
宴會中認識幾位鄉親:
李慶祥(43初中畢業來台獨延平高中考上台大法律系,金門保送生免學雜費,他在台灣考上竟要繳費,爭取後省400元,是金門人中第一個考上台大法律系。
陳越新:後埔人其祖母作伍夫人認識,60年來台,先生在金門台銀工作。
翁清贊,得知曾祖父帶祖父來到台南安平落腳,在祖先墓碑看到金門盤山,10多年前開始到金門尋根,因方言紀錄,仍不清楚,但是輩分沒有搞錯。他提到祖譜整理是很重要的,尤其社會變遷向外移居很普遍,二代後就會失聯了,各宗族應有專人來整理,言之有理,值得省思!
陳陞阼前立委楊應雄國會辦公室主任,斗門人,兒時羨慕軍人,故去從軍,憲兵退伍,他說當年250人報考錄取150人,只有30人服務滿20年,一個月要取締槍枝一把,可說用生命捍衛國家,令人敬佩!擔任立委國會主任十分認真,成為我的好友。
和戴主任從景安捷運站走到飯店,獲知金門縣政府在金門新村有辦公室也可提供金門同鄉開會用,提及舉辦大會桌次安排很重要,提到雙鯉大會安排縣府桌----處處都是學問。
翁氏宗親會因每年有三次聚會,彼此間有相當的默契,人才濟濟,當天有一名將軍出席,翁明旺是創業協會理事長,翁在龍、翁柏萱博士背景--------。席開22多桌,宗親間彼此熟悉,熱鬧滾滾!
理事長翁瑞美表示,此次新春聯誼餐會,感謝各界及全體幹部與鄉親之熱心提供下,募集超過百個彩金及獎品,種類煩多,得獎者雀躍不已 ! 鄉親度過一個温馨感性的新春聯誼餐會,亦為活動畫上圓滿句點。
認識盤山
村中舊有住居範圍,由東北起而向西南有「十分仔」「頂堡東」「頂堡西」「下堡東」「下堡西」「前厝」六個傳統角落,加上「下田」等共七個部份,各房有各房的家廟。
經營民訴的翁世章說盤山是翁氏聚集處,分為頂堡東、西,下堡東、西、下厝。有四間家廟,頂堡東是大宗,目前下堡東祖廟剛重修完工,東側有一活動中心,盤山 翁氏輩分排序:德、享、文、明、克、紹⋯等。文:漢文、世章;明:明海、明治;徳:瑞美
翁氏堂號是六桂衍派。洪、江、翁、方、龔、汪共同堂號為「六桂」。
盤山村地勢平坦,適合農業發展,地方「盤山牛」稱呼,當地的蘿蔔十分有名,中山林雙乳山是其東界山,地界曽經到達昔果山、後湖海域,整村有300戶,屬於大型村落。台南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翁明愰下堡西人,他說祖父經營事業有成,下堡西唯一棟洋房,他說金門大學金寧鄉公所等精華地帶都是翁氏土地。昔果山吳校長文:聽長輩口述,盤山沿著紅土蝕溝,到昔果(菽稁山 )打魚,昔果山的山和海都是盤山人的,昔果山的新移民都來當魚工,捕到的魚要分給盤山。紅土蝕溝曾是日本佔領金門時做戰壕用,昔果山目前仍有翁姓居民。
參考資料:金寧鄕概況介紹:
盤山村包括頂堡、下堡、前厝、乳山、賈村、仁愛新村等村落所組成的。盤山村位於金門島西內陸,是翁姓血緣聚落為主,民國以來亦有多姓居民定居於此。
一、位置與形勢
盤山村位於本鄉東南方,南與榜林接界,西南連接金城鎮,西面和湖埔村相連,西北緊接湖南自然村,北方緊靠東堡,東北與西山自然村接鄰,東方即後盤山與雙乳山。 本村東有雙乳山、覆頂山,東南則為青山坪,西有長安山,北方為湖南高地,東北有觀音亭山與西山。 群山環繞,中有盆地。地勢則東南略高,傾斜向西北。 本村距金門政經文化中心金城鎮市區不過二公里。 北距古寧戰場約四公里,東離太武山區約五公里,東南近尚義機場不及二公里,伯玉路由村東南貫穿而過。形勢十分險要,接戰期,乃為戰略兵家要地。
二、地名由來
本村原名前半山村,村名來源無法考究,猜測當年由后浦登太武山,行至后半山約為全程之半,故名之半山,後來翁氏子孫遷至村前,於是原來名叫半山者改名為後半山,而在其南方的村莊便名為前半山了。 翁氏始祖康叟公,於元末由晉江破澗,避居至金門后洲厝。 康叟公不幸英年早逝,祖婆帶二幼子往居后半山依娘家,後來祖婆謝世,就近葬於后半山,二世祖兄弟仍在后半山居留,至三世祖守萬公兄弟始遷後半山南方,名前半山之村落,所以大約五百年前,翁氏便是前半山村最主要的居民,翁氏的活動也是前半山村史料的主要資材。 前半山村所以改名為盤山村,翁氏流傳的說法,便成最有力的主證。明代中葉,翁氏六世祖出了一位秀才,赴省城應舉人業,遭主考官奚落:「不住山頂,不住山腳,卻住半山,實在怪異」。 落榜之後,還鄉商於長輩,更村名為盤山。 為何更名為盤山,翁氏九世祖延柱公曾在族譜中,利用地理堪輿之學加以說明,其說明十分深奧。大意略謂:本村東有雙乳山、覆鼎山,東南有青山坪、雞籠山,西南有丁火山,西有長安山,北有湖南高地,東北有觀音山、西山。 在群山繞抱中,本村如同一隻圓盤,居於其間。 四周高地及群山如同八卦環峙,形成本村天然的屏障,故無外患之虞。 村中有湖尾溪貫穿而過,沃饒豐茂生機,內則無缺乏之憂,原是光前裕後之福地,根深盤穩,故名之曰:『盤山』,實具雙重意義。
三、居民概況
本村原屬十九都古湖保,改制之後始終屬於金寧鄉,且長期為鄉治所在地。 村中舊有住居範,由東北起而向西南有「十分仔」「頂堡東」「頂堡西」「下堡東」「下堡西」「前厝」六個傳統角落,加上「下田」等共七個部份。民初「下田」因疾病流行,居民全數外遷,已成廢墟。近年政府在當地營建新社區,名曰【仁愛新村】,並將鄉公所、警察所、衛生所、圖書館遷建於該地,現在變成為本村重要的精華區。伯玉路開發以後,二旁商家林立,另有新社區曰【柏昱新居】共同組成本村第八個獨立新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