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清明節返鄉見聞

清明節返鄉掃墓祭祖,這時也正是燕子歸來的季節,時光流逝,人事已非,每一年都有不同的的感觸

日期:0402-0406

0402:一下飛機到超商買了兩份便當,搭12:00班車12:30抵家門三弟在10:30到家。從台灣帶回馬鈴薯、大頭菜、荷蘭豆、豆干和豆皮、紅蘿蔔、竹筍等七餅菜及水果回家。

清明天候狀況0402下午0403整天0404到下午2時霧濃飛機停飛。許多鄉親搭船回來回家一趟真不容易。】

0403:一早和三弟到城裡購買祭品金紙墓紙,7:58在公車上遇到大地震,一陣恐慌。上午和二堂哥堂嫂一起到公墓祭拜。我和三弟先去祭掃父母之墳,再和堂哥會合到靈骨塔祭拜14世的祖先春官公仁排66號,遇到簡宗武兄弟。(1 )

下午到山上祭掃祖父母之墳,四弟在農曆2月15日先整理過一半,另一半芒草長得一人高,今年二弟媳也託二堂嫂準備祭品。

0404:當日清明節,先作祭,祭拜父母,之後再祭祀祖先。(今年父母的忌日接近清明節,四弟在215日返鄉祭祖時搏杯請示,先父母的忌日提前在清明節當日舉行)大姊也準備了祭品祭拜父母晚上到南門吃頭我和清泉兄同桌(備二)遇到許維民校長兄弟。

0405:和二堂哥約好一起去山上掛紙。姪兒文洋開車(他昨晚才從台灣回來),載著二堂哥、我和三弟。車停靠在泗湖村入海口附近,我們跨過芒草,攀過一段雜草叢生的小山坡,步行非常艱難。

首先祭掃十九世曾祖父母允米公妣及二伯嘉秧之墳。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清理雜草,終於整理出一個像樣的墓型。接著,我們再度穿越一段茂密的雜草,前往十八世公顏公妣之墳,這裡同樣雜草叢生。我們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才清理乾淨。回程,仍要經過芒草路,我們回到泗湖入海口,在路旁遙祭十九世允專公之墳。由於無法確認確切方位,只能朝向樹林方向誠心祭拜。

接下來,我們來到庫仔底,在龍蝦入海的土坡上遙祭四嬸婆之墳。當年父親撿骨後將其安放於此,但如今山坡上已長滿大片木麻黃,骨骸甕確切位置已無法辨認。隨後,我們前往庫仔底的桃樹林旁,祭拜十五世祖妣之墳。這座墳曾修繕過,但依然需要費力清除周圍雜草。

最後,我們回到網寮路,祭掃十五世祖墳。此墓是自然村的建地,占地49平方公尺。隨後,我們依次到下宮口祭掃十八世祖輩兄弟之墳,再到羅仔腳祭掃十九世允曾公之墳,最後來到宮仔頂祭掃十七世克秋公妣之墳。不幸的是,此墳碑遭鄰人破壞,讓人倍感痛心!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跨過芒草,難行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十八世公顏公妣之墳,雜草叢生。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二伯加秧之墳加秧之墳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十九世曾祖父母允米公妣之墳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祭拜15氏祖妣之墳,曾修理過,仍雜草叢生,我們合力清除乾淨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羅仔腳祭掃19氏允曾公之墳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父母的墳墓

 

0405:朝昌來談到他家族撿骨放靈骨塔一事,今年處理五座,一座約28000元,政府補助12000撿骨一事,是我們要面對的課題。晚上家廟吃頭和金印兄桌。(備3 )

今年大堂哥未回,聯繫不到。(後來得知大堂哥42日在台灣出殯了十分痛心!深感人世無常。)

0404 清明節當天,生土也回後湖祭祖,送我一本《後湖唸歌謠》。用閩南語創作,相當的用心。同時,在後湖村莊牆壁上布置八首歌謠,這是後湖社區創生的一件大事,每件作品都有 QR Code,用道地金門口音,展示後湖特有的文化,創作者是許生土。我一一攝影,向他致謝。他說這牆壁歌謠能夠完成,許丕肯宗親的幫忙,他負責金門地區的設計營造,這是後湖社區創生跨出一大步,希望凝聚更多共識,促進社區進步。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0405 昨日遇到許維民下午請大姊開車載我到湖下拜訪許維民,同時也約生土一起前往,大姐是維民的親姊姊,我第一次到他的別墅,別墅在湖下占地很廣,面海可以眺望廈門灣,視野相當開闊。他喜歡收集古董家具,字畫,客廳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太太劉湘金校長,相當能幹,三個女兒都當醫生,大女兒自行開業,二女兒是衛生所主任,三女兒在醫院實習,兒子法律系畢業準備,諄備參加高考我和生土感謝他對後湖村史的幫忙,有他擔任主編才能完成。談話中提到金城陳詩吟洋樓金門古蹟,其中有一女兒是下厝慧新的伯母,(應是許炳昌的太太),又提到南門許允選的南洋子孫,打算送一批古籍給文化局,就我所知,許允選是珠浦西宅六房,旅台許文鉅叔公也是這一房,乃紅說許文鉅家族是書香世家,從村史得之許春時曾在南門教書,許文鉅說曾送一批古籍給文化局,看來這些書籍是後湖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古籍。另外他也提及昨晚家廟吃頭,許金印念一收歌謠----。不久生土載我回家。

備一遇到簡家兄弟

43日,我於金城靈骨塔遇到鄰居簡宗武及其三位兄弟和大嫂。他們一家此行是為祭拜外祖父、外祖母及外曾祖母。簡宗武提到,41日是他父親的忌日,因此兄弟們都返回金門祭拜。簡宗武的母親是我的堂姊,現年90歲,住於大同之家。他的父親簡榮和是閩西客家人,家中共有六男一女,目前大哥及一位弟弟已過世。他們的外祖母是惠安人,而母親是堂伯的獨生女。受到母親教育影響,經常來祭拜許家祖先,其孝心令人感動。

44日,簡宗武的四兄弟來到後湖拜訪舅舅。我與簡宗武交談,得知他的兒子於民國74年次出生,畢業於元智大學資訊工程系,目前在一家德國公司工作,月薪達十萬元,且公司配有美國上市的股票,福利優渥。清明節期間,他的兒子正在德國旅行。

我特地贈送簡宗武一本《後湖村史》,其中收錄了我撰寫的〈簡榮和功在對金門教育〉一文,他對此非常感激。我還告訴他,他的父親曾是怒潮學校的學生,而該校遺址目前仍位於新竹新埔。聽後,他對探訪遺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備二、4月4日在家廟吃頭和清泉兄談天:

清泉兄談到有一位姪女在馬來西亞巴生興華中學擔任副校長,多次前來金門學校進行交流和尋親。沒有人知道他是副校長的堂叔

金寧中小學和巴生興華中學之間經常進行校際交流,金寧中小學校長宋文法太太恰好是後湖許丕民的女兒,這位副校長姪女以及宋文法校長太

太都是後湖人。然而,校長太太竟不知道他是副校長姪女的堂叔。即使向後湖的文史專家許文傑詢問,他也不知道這個情況。這位姪女是他四叔

公加成的後代。許清泉進一步解釋了家族的結構,指出他的祖父有五兄弟,父親有15個堂兄弟,祖父行二,有二子,父親居長,叔叔嘉旭也下南

洋,五叔公侯平有四子,除長子嘉貞回金門,其他弟弟旅居印尼萬雅佬(馬納多),四叔公加成有六個兒子,加成是家族中的長子。四叔公的家族大

多數在馬來西亞,清泉兄說:「我想要到南洋探親並尋找家族成員下落。」

他也提到兒子近況,長子明禮台大政治系畢業,任職自由時報,二名孫子就讀台,大身高180,老二明義台大法律系畢業太太日本人,是兩岸律

師,三子明廉清大電機畢業,曾任華碩高級主管,四子明恥企管系畢業,曾任職正新輪胎高級主管,現在為一家生技負責人,生雙胞胎,一家20

多口,他相當滿意孩子的成就。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備三後湖耆老金印兄唸二則歌謠

我坐在他旁邊,實因下午到維民校長家,他說昨晚在南門家廟吃頭,錄下金印兄的歌謠,我特別請他唸給我他,第一則字參考村史,第二則文字,經生土修改。

1、自編褒歌

我是九十幾歲矣老阿兄,我編一首歌要來唱給逐家聽,我阿姑在嫁查某囝,親戚五十,朋友七十,逐家乎伊請,館夫師真出名,煮菜煮拄好有鹹汫,請您逐家吃乎飽,要轉去就慢慢行,囡婿乖巧兼好囡,新娘生得得人疼,明年伊著會生囝、生好生(男)有官命,大官小官不知影。請您兄弟朋友注意聽,我來唱幾句乎恁逐家會知影。有錢的人講話逐家講有影,沒錢也人講話沒有人要知聽,勸恁查甫囡就打拼,賺錢賺銀飼奴矣某囡,飼別人壞名聲。放伊序大人,(父母)咧歹命,有人講伊是不孝囡,你講有影阿不影,有孝爸母天地會知影,子孫一大陣牽出來咧行,人人呵𦚱(稱讚)伊真好命,逐家歡喜拍噗仔聲。

2、白賊七仔摃澉鼓

白賊七呀講六腳八矣!蹽過澎湖溝,雙腳黏著十八擔蝦仔,金門一隻水牛,頭殼伸到台灣去吃黍仔,福州一支杉,二十隻手圍袂屹。水牛的皮來圍杉,成一個鼓,打屹「嘭、嘭、嘭」,白賊七咧摃澉鼓。

3.談後湖馬墓》

後湖歌謠中有:

「白菜路一馬墓」

為什麼馬墓能夠保留人們的記憶中呢?

建成說:牛和馬,對一個農村而言有重要的地位,靠著他才可以為生,故不忍殺之。

生土說:馬墓在阿由養雞場附近。後湖養馬的有乃楷、丕六、加庚。(我家也養馬。)

金印說:馬墓在乃楷的田頭。

後湖養馬的有乃楷、丕六、加庚,我的家也養過馬。

維民說:山外羅神父更特別,他養的鷄不是殺來吃,往生後幫牠埋起來。

 

113年9月15-17中秋節返金祭祖

時間過得真快,又是一年中秋。和往年一樣,我和三弟回金門,各自準備祭品。我與三弟、四弟每年春節、春分(農曆二月十五)、清明節、母祭日(農曆三月五日)、中秋、冬至都會回老家祭拜祖先。

老家大門平時緊閉,只有這些節日我們才回去。來去匆匆,像蜻蜓點水一般。對老家的記掛始終存在,對祭祀的擔子,也無法沒有憂慮,但又能如何?

這次中秋返鄉,三弟於9月15日中午回家,我搭下午的班機,抵達已是下午4:30。自清明節返鄉以來,已有四個多月,庭院內外雜草叢生。三弟一回家便著手清除庭院的雜草,可說披荊斬棘,把庭院的大樹砍掉。等我到家,他仍在整理,我們合力將庭院雜草清理乾淨。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庭院水泥地面竟長出小樹與雜草。屋內塵埃遍布,我們合力清掃了一下午。

在清掃中,忽然發現廁所四周及後廳角落有許多螞蟻窩,囂張至極。去年夏天返鄉時也是如此,當時螞蟻在我的臥室門邊四處流竄。當時用了廁所鹽酸消毒,效果尚佳。這次我用鹽酸噴灑螞蟻,結果螞蟻太多,整瓶鹽酸都用光了。

購物與家務

第二天早上,我們到城裡購買螞蟻蟑螂噴劑及洗廁所用的鹽酸,繼續處理螞蟻問題。房子長期無人居住,不加以處理,屋子終究會毀壞,實在可怕。

弟弟用拖把將房間清洗得非常乾淨。他說大門附近特別多灰塵,還提到燒金紙的筒子被風吹得很遠。無人居住的老家,總是這副模樣。

中秋節的活動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我們都準備了祭拜的食物,第二天一早便到金門市場採購。隨後,我們到後湖海灘欣賞晨光,海風徐徐,水波不興。傍晚,我又到海灘欣賞夕陽,許多人在海邊挖花蛤,有些人還用工具拖拉。

在海灘用河洛誦讀《赤壁賦》。其中有一段文章寫得好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面到海天一色之美景感到心曠神怡今天是中秋節前夕,海水滿潮時間在中午與午夜,上午與傍晚則是退潮。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晚上,我們在家欣賞月亮,腦海裡浮現母親還在時的中秋節情景。當年母親會拿著月餅祭拜,歷歷在目,如今母親已離世七年。三弟說,他曾夢到爸爸媽媽坐在庭院裡的模樣,十分清晰,思之淒然。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隔壁養成嫂送來炸物、豆花及香菇,還送我們許多火龍果。她說這些果樹種在機場附近的香菇園旁。嫂子提到,她兒子曾與人合資經營一艘船,從大陸運香菇到金門,卻因經營不善,合夥人逃之夭夭,讓她兒子獨自承擔後果。她還提到承包機場停車場的經歷,因疫情期間生意虧損,後來被台灣廠商接手,如今雖然恢復正常,但想要標回來經營,已經很困難了。

與三弟一起到金城探望大姐,大姐提到孫輩們的成就,感到十分欣慰。她說長孫女就讀海洋大學,因為英文優秀被送到美國當交換學生。孫女出國前特地回到金門祭拜爺爺,並給她一個紅包,說這是過年的紅包,因為她在國外不能回來。對於這個一手帶大的孫女如此懂事,大姐感到非常開心。

祭拜完祖先後,我們返回台灣。這次回金門,我仍然被蟲咬得滿身紅腫,趕緊就醫。老婆建議下次住在二樓,那裡比較乾淨,蟲也少。

回金門期間,我曾到村莊的活動中心看醫生。掛號費全免,還能拿一個月的藥,地方政府對偏鄉的照顧,讓人深受感動。

我們原計劃探望舊金城的四舅與表兄弟,但因天氣炎熱,只能留待冬至再訪。然而,生命無常,誰能保證下次還能見面呢?

遇到堂哥天從的兒子阿育,他提到父親清明節前過世,因染疫住院一月,特別交代一切從簡處理,令人唏噓。阿育也談到祖墳是否遷往靈骨塔的問題,讓人陷入兩難:保留傳統,或一勞永逸?

回程路上,思緒萬千,人生如夢幻,真是令人感傷的一次返鄉之旅。

 

 

113年冬至返鄉記

我與三弟、四弟每年固定在春節、春分(農曆二月十五)、清明節、母親忌日(農曆三月初五)、中秋及冬至這些傳統節日回老家祭拜祖先,這已成為我們從先母106年過世後,約定的習俗。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今年冬至和往年一樣,我與三弟一起回到金門,各自準備祭品。老伴貼心地為我準備了祭品,包括菜碗、炒豆乾、三層炸豬肉、煎魚、湯圓、水果以及雞肉等豐富佳餚;三弟則帶回烤雞、豬腿,還特地準備了餅乾,要送給大姐的小孫女。

此外,我還到東門市場購買金紙,補充了一些食材,為祭拜儀式做足準備。鄰居養成嫂也熱心地送來了七餅菜、七餅和燕菜,讓今年的祭品更加豐盛。

返鄉期間,兄弟合力整理環境,修修補補,拜訪親友留下一段難忘的記憶。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一、家務事

12 19 日,我回到家時,發現大門竟然打不開,只好從窗戶進入,心裡十分苦惱。大門壞掉,真是麻煩。我給三弟四弟告此事,小弟建議買一個鎖頭就好,但後來想想,這種鎖容易生鏽,並非長久之計。於是,我在網路上搜尋開鎖店,專程前往金城總兵署,找到了一家名為「三和刻印鎖匙行」的店家。

老闆將我加入他的 Line,我把照片傳給他後,他表示可以修理,費用為 $1500。兩天下午,師傅過來,順便更換了房門的手把鎖,並提醒勿用水清洗,且需定期添加縫紉機油潤滑。這一兩天為鎖的問題苦惱,終於解決了。

然而,又發現瓦斯熱水器無法啟動。我打電話給瓦斯公司,請他們送來一桶瓦斯,並請師傅稍微檢查一下。他表示可能是沒有電池所致,並提到瓦斯桶若超過一定時間需要檢查。

一桶瓦斯的價格多了 $400,本來是 $750,加上檢查費用變成 $1150。師傅建議最好更換電熱器,才不會有這種困擾。我專程步行到金城購買一號電池,但在燦坤竟然沒有買到。後來,終於找到電池,換上後,瓦斯熱水器恢復正常。

第二天,四弟回來,發現瓦斯箱有一灘水,原來是水管漏水。我們專程到前面買了一個水龍頭,弟弟靈活地進行更換,終於解決了漏水問題。

談及環境衛生,19日回到家時,門口有非常多的信件,到處亂飛,庭院雜草叢生,十分凌亂。9 17 日(中秋節)和三弟回來時,大力打掃,但才三個月,雜草又冒出來。小樹苗不客氣地從牆角冒出來,若不拔掉,樹就會日益壯大,成為巨木,房子可能因此傾倒。

二堂嫂來電話提到,下宮口旁的祖墳有一部分被鏟平我特地去查看,祖墳面向天坑,其左側開一條路,左側遠處放置一貨櫃,據聞該處有開發蓋房子,該路將養成嫂的原豬舍刨平,其舊豬舍隔一條路和祖墳相鄰,養成嫂也跟我說,她去抗議為何把豬舍被拆平了,她跟我說鄉公所回應這裡要開一條路,且在都市計劃案內,甚至說會穿過這我們的祖墳,我擔心這塊墳沒有登記,這下子就麻煩了。於是我和四弟立即去城𥚃買一罐油漆,噴上「墓」,提醒一下,這墳地'不可以變動。墳地旁邊是三弟的田地,回台灣後,要去地政局查附近土地規劃圖。

二、訪友探親記

1219日中午回金門,氣溫十二度,陽光普照,感覺不寒冷。我邀好友生土老師開車載我從山外前往碧山睿友文學館,參觀許維民校長的「我騎著拐腿的瞎馬」文學作品展。未料遇上週四休館,無緣入內參觀。從門口的圖片解說中,仍能窺見其著作的豐富內容,不免感到些許遺憾。隨後,我們在碧山村落四處走訪,又來到復國墩漁港參觀。村莊內彩繪牆及金門蟹的雕塑及復國墩文化遺址及地質的解說,展現了後國墩特殊的特色,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欣賞。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220 一大早到金城,拜訪表弟洪明燦。

明燦是我五叔公的外孫。他有多名兄弟,而我跟他比較熟。他和明傑、明標等兄弟都是金門地區的名人,在書法、繪畫、文學創作等領域都有不俗的成績。

趁著返鄉祭祖的機會,我去他家分享了在沙勞越參加侄兒婚禮的經歷,也見到了他的表兄弟們。明燦提到,他媽媽在民國70幾年曾到沙勞越木加坡。他的舅舅嘉壽有十名子女,其中五、六位曾在民國98年回金門,當時是為他外公做功德,也順便探望他們的姑姑——明燦的媽媽。他提到對乃國勇印象比較深刻,乃國曾說,他們兄弟之間見面很不容易,因為彼此距離太遙遠。(乃智住美里乃勇住泗里縣乃國柱古晉)

我提到另一位嘉旺的事。他是侯垓的兒子,而侯垓是他外祖父的弟弟。侯垓早年先到南洋,返鄉後又帶他的舅舅嘉壽到南洋。嘉旺還保存著他祖父允藩的照片。明燦提到,他外祖父的父親允藩的墳在金城「金合利」後方,他們兄弟每年清明節都會去祭掃。

明燦的太太非常賢慧。她知道我要來,特地到東門石坊下買了蘿蔔糕招待我。我們邊飲茶邊閒聊,他提到民國70年的時候,他舅舅嘉壽回台灣時,有一位年輕人帶他去師範大學找人,但他當時不認識這位年輕人。我告訴他,那人就是許展堂。

明燦住在北堤路96號,Mimo咖啡樓上,而Mimo咖啡的老闆正是他的公子。

12月21日  冬至祭祖後,我和四弟搭乘公車前往舊金城,探望四舅陳義乞。來到他的農場時,他正在睡午覺。我們喚醒了四舅,他雖然已逾92歲,仍然精神矍鑠。看到我們前來探望,他十分開心! 四舅熱情地分享了他豐富的人生經歷,談到如何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並以付出為樂。他提及自己擔任社區理事長期間,重修了古地城隍廟及關帝廟,為社區出錢出力,造福鄉里。因為他的善行,他也得到了福報,子孫個個成材。 四舅的長子阿雄育有三個孩子,皆已大學畢業並參加工作。二兒子圓面從外交官職位退休,為十一職等,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在和平醫院擔任牙科醫生。退休後,經常回金門探親。第四個兒子阿準育有兩男一女,尚在金門的大學高職就讀,全家都留在家鄉生活。小兒子阿吉育有一子,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目前在電力公司工作。 四舅勤於學習,能為豬隻注射疫苗,進行人工授精,甚至親手幫助母豬難產。他也為出生的小公豬進行結紮,養豬經驗相當豐富。目前,四舅飼養的豬隻數量已減少至不到10隻,與以往上百隻相比明顯減少。他解釋,這是因母豬不易受孕,公豬缺乏生殖能力,可能與疏於照顧有關。 四弟在台北也種木瓜但是收成不好,發現四舅種植的木瓜果實纍纍。四舅說木瓜喜歡沙質土壤,要求土壤不能太黏,且不需澆水。此外,他還種植了許多蔬菜,並在約2000坪的地塊上種植地瓜,使用牛耕作。四舅將收穫的農產品分送給親友,認為施比受更有福。 四舅握力驚人,食量也很大。他提到年輕時打籃球,一人能應付兩三個對手,令人欽佩。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113年清明中秋冬至返鄉記

隨後,我們拜訪了炳仁表哥。見到表嫂,他已經八十二歲了。見到她,我彷彿看到了母親的身影。表嫂曾說:「我愈老愈像俺姨。」我母親正是她的阿姨。炳仁表哥正在午睡。他曾在浴室跌倒,導致行動不便。表嫂提到,她現在無法上三樓的神明廳拜拜,因為走不動了。現在都是媳婦在拜拜。她提到他們家的神明很大龕,要祭拜很多祖先。她已經博杯,祖宗已同意神明廳移到一樓了。二媳婦在家裡,多年前我帶母親到他們家時,這位媳婦正懷孕。她告訴我,女兒現在已經讀六年級了,時間過得真快。表嫂說,大兒子以前在署立金門醫院上班,現在到衛生所工作。兩個孫子在台灣工作,住在湖下村,每天都回家吃飯。炳仁表哥和表嫂真是有福氣的人。

隨後拜訪炳漢表兄和表嫂。他退休後在家旁邊養了許多雞,使用酒廠的酒糟餵養,認為這樣的雞特別美味,且酒糟免費取得。
炳漢提到他曾投資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在廈門擁有兩間店面出租。在 10 多年前投資,當時一棟約台幣 400 萬,租金約台幣 2 萬元。他經常前往大陸,早上去,下午回來。此外,他在台北和金門大學附近也有房產。他為人節儉且善於投資。他的女兒在台北的土地銀行工作。炳漢提到,現在前往大陸的旅客很多,不像以前那麼方便,一日往返變得困難,因此他較少前往。他還提到,抵達廈門後,有白牌計程車以約新台幣 300 元的價格載他到店面。他認為廈門非常熱鬧,物價高昂,飲食價格也不便宜,人們的穿著十分時髦。近期小三通的旅客中轉政策已重新開放,國人及陸配都可以透過小三通往返兩岸。

離開表哥家後,我們便搭車前往金城,本想去大姐家,卻一直聯絡不上。只好匆匆買了一個熱水器水龍頭和一罐噴漆,隨後搭公車回家。回到下宮祖墳地,我們用噴漆做了註記更換熱水器水龍頭。這時,電話中才得知大姐在家。飯後,我們再次搭車到金城拜訪大姐。今年冬至,我們沒有到南門祖厝參加「吃頭」。

大姐說,隨著陸客自由行的開放,金門迎來了大量陸客。他們大多攜帶大皮箱進行大規模購物,尤其是在全聯社等商店,商品經常上午上架,下午就被搶購一空。此外,許多年輕遊客租用電動自行車在街頭穿梭,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大姐還提到,今天冬至,她回到山外老家祭拜。她說,山外武德新莊社區婚喪喜慶頻繁,禮尚往來成為日常。每當有婚喪喜事,鄰里之間都會送禮,包紅包或白包。她表示,如果是不熟的喪事,一般只包200元;如果較為熟悉,則會包更多。每月在這方面的花費至少一萬元,這對一般上班族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此外,大姐提到,姐夫過世時,勞保給付的遺囑金每人可領取兩萬元,加上應有的房租收入,讓她的生活無需過於操心。她的大兒子和媳婦收入頗豐,在台北購置了多間小套房作為投資。她的長孫女目前就讀海洋大學,被美國大學選中前往國外擔任交換學生。她對孫女的表現感到非常驕傲。不久後,大姐讓長孫開車載我們回家,並將冰箱中的東西大包小包送給我們,其中還有親家從台南寄來的魚,轉送給我們兩片。二女婿來自台南,相當貼心長孫目前就讀金門大學企管系二年級,途中還分享了他的工讀經驗。他在住家附近的摩斯漢堡店打工,老闆給他很高的時薪,因此他的學費完全靠打工所得,甚至還有存款,讓人感到欣慰。他的小四妹妹也一同前來。他們兄妹倆已經很久沒回到後湖,主動向家裡的觀音佛祖及祖先拜拜,十分懂事,令人感動。
老家平日深鎖,鄰居只有養成堂兄、慧成堂弟和養成兄嫂互動較多,就像家人那樣親切和溫暖。過去每次回家要返台,先父母都會大包小包地要我們帶回家,如龍眼、樹薯、青菜……等等。如今返鄉,養成嫂不僅送來七餅菜、七餅及燕菜,回台還送來自己種的香菇及一大把青蔥。

冬至前夕到養成家,他住泗湖的二女婿薛德福,跟我們談有關太陽能板一事。他村莊泗湖有四、五戶有安裝。他說裝了之後使用20年,每一年大概有 $6,000 的回饋金;組裝一間房子大概 150 萬元,有些人自己花錢,大概七年之後就可以回本。他建議岳父裝太陽能板;如果老家加了太陽能板,後面廚房上面就不會那麼悶熱,甚至可以再加蓋一間鐵皮屋。太陽能組裝使用鋼骨比較厚。老家是否要考慮裝太陽能板,得再考慮一下,且要所有權人同意。畢竟我們剛花了 370,000 改善鐵皮屋了。

冬至早晨,女婿又來岳父家。養成嫂給女婿很多的七餅菜。這個女婿住在隔壁村莊,經常來到後湖看老丈人,好像走廚房一般。彼此之間關係非常得好,沒有隔閡。養成兄育有兩男兩女,長子在台灣,二兒子及兩個女兒都在金門,子孫經常回來看他們。他們的老年不會寂寞,養成兄算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養成嫂提到,很多人因為搬家到台灣,只好將祖先牌位放在佛堂,當然要繳一筆錢。這也是未來面對的問題。我們兄弟都住台灣,逢年過節輪流回金門。將來我們老了,還能指望下一代也如此嗎?他們在台灣出生,對金門沒有很深的感情。再說,大家為生活打拼,也沒那麼多時間。祖先牌位一事,是我們要記掛的。我已經進入古稀之年,傷悲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