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鶯歌石山健行
1月8日,我與社區大學登山隊的好友文欽、秀香、珠子、玉麗五人同行,前往鶯歌石山健行。這是我第四次造訪鶯歌石山,選擇了孫龍步道、牛灶山步道、大光明山稜線至忠義宮的路線,最後沿長壽路下山至中山路。
我們從中壢搭乘08:21的區間車,約20分鐘後抵達鶯歌火車站。步行約10分鐘至孫龍步道登山口,9:20抵達農林禪寺。這段步道平緩,因天氣寒冷,遊客稀少,禪寺的誦經聲讓人感到寧靜。
9:30,我們抵達孫龍步道和二坑步道交接處的涼亭,分享食物,稍作休息。隨後進入石階步道,感受到山谷的幽靜。9:40抵達奇異石,發揮想像力,這堆石塊或像蟾蜍,或像台灣地圖,任憑想像。
9:55,我們抵達孫龍步道和牛灶山步道交接處的涼亭。
前行可通往碧雲宮,我們選擇右行約30公尺,抵達觀景台。這裡視野極佳,可遠眺三峽與鶯歌市區的美景,金碧輝煌的碧雪寺隱藏在山腰處。
隨後回到涼亭,往左進入牛灶山步道的主要路段。起初是石階,經過高壓電塔後變為原始土徑。上次颱風過後,這裡滿地都是摧折的樹幹,如今已經清理完畢。
10:30,我們抵達牛灶山最高處觀景台,海拔243公尺。此時陽光露臉,令人感到開心!大家在此舒展筋骨。此觀景台位於牛灶山步道的中段,步道全長約885公尺。從此觀景台有兩條路徑可通往碧雲宮。
我們朝大光明山稜線步道前行,牛灶山步道從觀景台到大光明山稜線步道,長約400公尺,沿途經過一段竹林。
交接處有通往鶯歌石、大榕樹及忠義宮的路標。朝忠義宮前進的步道全長2000多公尺,途中經過一小段亂石區,但難度不大。
途中,我們遇到一群約30人的登山隊,年約七、八十歲,來自台北。不禁感嘆,年輕人不敢爬山,看到這群老人,應該感到汗顏。
11:52,我們抵達忠義宮觀景台,此處視野極佳,海拔約180公尺。上次來時有許多遊客,今日因天冷,我們幾乎包場。在此可眺望鶯歌三峽的美景。
11:55,我們抵達忘憂亭,位於觀景台旁,下方就是忠義宮。這一帶地勢平坦,設有許多運動器材。
12:11,我們抵達忠義亭,有人正在唱歌。我入廟參拜,並訪問盧姓廟祝。該廟已設立二十多年,奉祀關聖帝君、聖母、觀音佛祖和福德正神。今日遊客較少。
隨後,我們沿長壽路下行返回中正路,該段約500公尺,需走一段陡坡。這條路徑已經走過一次,十分熟悉。
12:50左右,我們抵達 「阿英傳統小吃」(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78巷27號),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這裡的湯頭特別好,價格親民,濃郁的家常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下午茶:
14:00,我們來到 「喝茶天飲茶」(新北市鶯歌區重慶街62-1號),這是玉麗特別推薦的地方。她曾向我介紹過這家店,我之前也曾帶老伴來過,但當時我們選擇在二樓用餐。後來才知道,她指的是地下一樓的空間。地下一樓的「喝茶天飲茶」環境優雅,氛圍靜謐,令人放鬆。我們在這裡聊天,享受了一段愉快的下午時光。我們點了「奶茶加紅茶」,味道相當有特色,是值得推薦的好地方。
旅途交流點滴
一、秀香
秀香分享了她最近到日本青森縣旅行的心得。當地的氣溫在零下10度左右,旅途中因為天氣太冷,她認為應該把整張臉都包起來,只露出眼睛,其他部位也要包得嚴實。儘管如此,她還是因為受涼而感冒了最近才康復。她表示,這次旅行讓她體驗到了極端的寒冷天氣,是一個難得的經歷。
她提到,這次的自由行是由她女兒規劃的。秀香的女兒目前在一家旅行企劃公司工作。她大學讀的是服裝設計科,曾在服裝業工作過一段時間,但因為看不到良好的發展前景,於是轉到旅遊業。秀香提到,女兒在大學畢業後曾到瑞士遊學了一個多月,這段經歷讓她變得非常獨立,也成為進入旅遊業的一個重要背景。女兒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也非常努力。秀香說,無論成功或失敗,這些經驗都會對未來有所幫助。
秀香還提到,她在台北永春捷運站旁有一棟房子,女兒目前住在那裡。這棟房子是在疫情前購買的,價格非常實惠,讓她感到十分滿意。她表示,退休後有更多時間精挑細選房子,這也是她的理財成果之一。在談到女兒的理財時,秀香提到,她曾建議女兒購買ETF,而現在這些ETF的分配利息已經超過她的薪水。秀香自己從20歲就開始理財,如今退休後財務績效良好,讓她感到非常欣慰。
秀香是一個善良又熱心的人。這次她在鶯歌爬山時,特別傳簡訊邀請我參加活動,讓我有機會與她同行。她對公婆也非常孝順,認為一個人只要和和氣氣地與人相處,就能達到圓滿。她曾經在一次台中旅行中,特地買了香拜拜的香,說是要帶回去給婆婆用。我對她說:「善良的人自然會有好的回報。」她聽了也感到非常開心。
二、玉麗
玉麗是我在運動中心認識的朋友,她的幾個姊妹我也認識。這次是她第一次和我們一起到鶯歌登山。她最近也和家人到日本自助旅行,她說整個活動都是她在安排和規劃。她有一個女兒在一家美國公司派到日本工作,主修會計。我問她女兒為什麼會日文,是讀日文系的嗎?她說不是。女兒在大四的時候,他們到日本旅行,看到她能夠流利地用日語溝通,就有學日文的想法。我再問麗玉為什麼會日語,她說她在台灣一家公司工作,33年退休,因為業務的需要必須學會一些日語。她本身是會計專業。這次她到日本旅遊,還和以前的日本同事合影。
我再度問她女兒的財務如何管理,她幫女兒規劃投資ETF。她提到這兩三年才開始投資ETF。她有兩個女兒,除了小女兒在日本工作外,大女兒在內壢國中教書,女婿是公務人員,十分孝順。玉麗還提到,她的媽媽已經86歲了,住在她家附近。過去都是她姐姐在照顧,現在她退休了,有更多時間分擔責任。旅途中,她母親及外籍看護一直來電,不知發生什麼事。她說媽媽有事都會找她,看得出她是一個非常有責任感的人。
三、珠子
珠子具親和力,相當體貼。她會提醒我頭髮長了該剪了,還分享興國市場、和平市場的購物經驗。她生活常識豐富,身材瘦高,但買衣服時袖子常常太短。
四、文欽
文欽對鶯歌石山很熟,常一個人獨自來健行。旅途中,他還在玩手機抓寶遊戲。他說山中的寶不同於平地,山區以山怪為主,這是他和家人共同的興趣。上了年紀的他仍有一顆童心,相當好學。他學電腦剪輯,學習成果豐碩。
113年鶯歌石登山---
7月17日和吳文欽、秀香、珠子、碧珠、娜娜、仁群等登山隊友人一起到鶯歌石登山。吳兄常登山,經常到鶯歌石山健行,我曾跟他說下次登山要告知,有幸七人結伴同行,真是難得的經驗。
我們搭乘08:13的中壢區間車,下車後朝右走,在08:58抵達鶯歌石入口,走了一小段斜坡,於09:07抵達鶯歌石觀景臺,大家在此留影。
然後繼續前行,我們沿著光明山稜線前行,10:27經過碧隆步道及牛灶山路標,走在竹林間,涼風徐徐,真是避暑的山徑。
1108抵達光明山大樹佛,旁邊有一觀景台。
11:27經鍋中坑步道分岔路口
11:56在前往百年大榕樹前要經過一段陡升的石階步道,這段路徑可稱為好漢坡,我為同行的隊友攝影,感謝一起出遊。
1159到達百年大榕樹的最高處,這裡視野開闊,是龜山和鶯歌的交接處。
大榕樹旁有一堆石頭--大寮層
百年大榕樹有多棵,之後是福源步道,可通往龜山。
我們沿著柏油路往山佳方向前行,下行約1公里路段沿途綠樹成蔭,相當涼爽,整條路段都是柏油路,但是坡度大,難行。
13:30抵達正安宮,這是一間土地公廟,稍歇一下,有自來水,沖一下臉真舒服。
13:40抵達山佳火車站,到車站旁邊一家小吃店用餐,該店以藥膳聞名,順便帶一包豬腳湯。
全程步行約19000步,這次的登山健行深具挑戰性,鶯歌石有很多條登山步道,值得再度探訪。
鶯歌石觀景臺碑文
鶯歌石是位在鶯歌區北面山舉的一塊巨大岩石,也是鶯歌地名的由來,因形狀似鷹,古代稱為鷹哥石,又因 「鷹」與「鷺」同音,後來「鷹哥」被改為「鶯哥」,之後又因“霉”為無意義的語助詞,被改為「歌」,清朝光緒 年間改稱為鶯歌石庄。
鶯歌石是鶯歌鎮最具傳奇色彩的地方名勝,也有增添神祕性的傳說,其中較廣為人知的民間傳說:「此塊巨石 音時經常吐霧食人,庫千蔽天,迷人去路」:清朝同治10年淡水廳誌也曾經描述指出「鶯歌山在三角湧,相傳吐氣 成庫。為鄭進軍迷路,炮斷其頭」,意指明朝鄭成功率軍經過當地,被鶯歌石所吐出的瘴氣所阻而迷路,鄭成功下 令指揮士兵巨砲轟斷鶯歌石的頭部,導氣散去,軍隊才得以繼續前進,而民間傳說則指出當時三鶯地區有兩隻巨鳥 相門,荼毒鄉里,鄭成功聞訊,乃至樹林之太平橋,彎弓搭箭,二鳥中箭斃命化成鶯歌石王峽鳶山之地方故事。
民國96年當時公所為了讓鄉親有更佳的鶯歌賞景視野,努力促成鶯歌石上方觀景平台的誕生。這處觀景平台面 積約7坪,係配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完全以人力搬運建材的方式興建,同時整理周邊環境與搭設仿木欄杆,順利於 96年12月底完工,遊客可於平台上可近觀鶯歌石頂部,或者眺望遠方大漢溪、三峽鳶山。鶯歌石步道全長約1公 里,沿線設有涼亭休憩,屬自然健行步道,也可順遊孫龍步道及牛灶坑山步道。
大寮層碑文
本區域地層以第三紀中新世至第四紀現代形成之沉積岩為 主,經過造山運動地形抬升作用,形成東北一西南走向的 山子腳背斜,本區域可見自然露出的木山層、石底層之岩 層節理,兩地層皆具可採煤層,豐富的煤礦蘊藏,曾造就 了樹林、鶯歌一帶輝煌的煤礦產業,展開了產業與環境相 輔相生的山林故事。
大寮層整合在木山層之上,石底層之下,上部以厚層灰色 頁岩為主,偶夾薄至中層砂岩,中部以一厚約50公尺之塊 狀砂岩為主、因抗蝕力強“常突出為山脊,下部以厚層頁 岩偶夾薄層砂岩為主,全層富含海相化石,且常集中成化 石密集帶最有名的如野柳和芝山岩公園中的鈣質結核與 海膽化石。全層厚約400公尺。
(113年7月20日,遇到許元忠宗長。他提到說鶯歌石山是他們家族產業,起自孫臏廟。當年開採煤礦時,經過的輕便路需要向他們承租。我想鶯歌地區應有許多值得探訪的歷史和人文景觀。)
113年8月19日鶯歌登山
和吳兄克欽相約到鶯歌登山,自上次7月17日,七人到鶯歌石登山後,我跟他說下一次要再來要告知我一聲, 才有今天的行程。
一早搭乘0805區間車從中壢到鶯歌,下車後步行約10分到孫龍步道入口,入口處有孫龍步道和鶯歌煤礦的解說(備註1) ,
該路花木扶疏,水泥道路,相當平整好走,涼亭多,晨間散步的遊客相當多。
沿途涼亭很多水泥步道相當平坦
08:57抵達神農寺,傳來信衆唸經聲,有一處觀景台(備註2),環境清幽。
09:04抵二坑隧道(備註3) ,到此走了1 .4 K。
09:12抵達涼亭,此為二坑步道和孫龍步道的交會處,續往孫龍步道前進,進入陡坡。
09:15往孫龍步道前進,開始進入石階陡坡。
09:21經過奇妙石(備註4)
0930抵一處涼亭,位於孫龍步道和牛灶山步道的交會處。
0935觀景台
吳兄建議我一定要到觀景平台,五公尺路程,果真視野遼闊,360度視角,可俯瞰碧雲寺,飛閣流丹,金碧輝煌,山峽地區,大漢溪穿越,高樓大廈林立,遠處山巒起伏,層巒聳翠,美不勝收!
0950抵碧雲寺
1012抵龜公山,從龜公廟往後走,爬一段約50公尺的陡坡,碧龍宮後方的山峰標高205公尺,這裡有座涼亭,涼亭旁 寫著「龜公」,此處可遠眺三峽,高樓林立,山巒環抱。
10: 25碧龍步道400公尺,沿途布滿亂石,樹根盤曲交錯,道路崎嶇不平,還好兩旁有繩索。
10:3 3碧龍步道600公尺,有木枕石,道路平坦。
10:37碧龍步道800公尺是終點處,與牛灶山400公尺交會,有一座凉亭,有牛灶坑山的解說牌。
10:43走到牛灶坑步道600公尺處,路旁遍布箭竹,茂林修竹,十分幽靜,仿佛行走在隧道中一般。
1050走完牛灶坑步道,舆主幹線光明山陵線交會,我們往忠義宮方向下山,途中我們午餐, 繼續前進二坑步道,全長400公尺,路徑原始,雨後青苔滋生,路滑難行
11:52走到終點見一座鐵工廠,路旁積水,十分泥濘,二坑步道銜接孫龍步道,回程途中經過一處泉水,用毛巾洗臉,換件衣服,真舒服。
12:09抵達神農寺景觀台,休息片刻,回鶯歌車站。
搭乘12:50的火車南下,感謝吳大哥的帶領,讓我對鶯歌石山有個多認識, 並期待下次再訪。
(備註1)
孫龍步道與鶯歌煤礦
孫龍步道起於孫臏廟後山,途經二坑隧道沒注上續行可抵達碧龍宮,步道前百年前採礦合車所走的輕便鐵道路線;原用途是將山區開採煤礦運至鶯歌火車站轉運。
鶯歌地區的煤礦產業始於西元1910年間,當時的海山地區(包括現今三峽、鶯歌、樹林、土城等地)近山陸續開採煤礦,鶯歌建附近的「共榮炭礦」也於西元1940年正式開礦,採出的煤炭便由一輛輛以人力推動的合車(輕便車)運送。當時鶯歌火車站為三峽、鶯歌等地的煤礦集散中心,在車站北側設有炭埕,每月運出的煤炭量達2、3萬噸,曾為全島最高比口量,可想見開採盛況。
二戰,「共榮炭礦」改名「互益煤礦」,仍持續興盛經營多年,直到1970年该因探煤成本提高,油燃料取代煤礦,各地礦坑逐漸沒落,鶯歌互益煤礦於1982年封坑走入歷史,遺留下的這段運煤合車路線也轉型成為鶯歌最易親近的登山步道。
(備註2)
農林禪寺觀景台
這處觀景台位於農林禪寺旁邊,面積約十坪大,站在此處可遠眺鳶山及大漢溪河岸風光,是登山民眾多半會前來欣賞美麗風景的地點之一。
鎭長蘇有仁爲讓民眾享有既舒適又安全的觀景空間,指示建設課在這處觀景台搭設仿木欄杆,以維護安全,並進行涼亭美化、整修與修補地面等,全部工程於九十七年一月底完工,令這處觀景台展現亮麗又安全的新風貌。
(備註3)
二坑隧道
一坑隧道位在孫龍步道途中的鶯石亭附近,可通往附近已封玩多年的互益煤礦一玩。
這條小隧道所在的輕便車路〈載運煤礦的鐵路〉,原本是一處彎道,當時相關單位顧及安全而「截彎取直」,開鑿了這條小隧道。
由於一坑隧道是鷲歌區山區唯一的小隧道,長度僅約8公尺餘,寬度約3公尺,高度也僅約2.5公尺,屬於比較少見的迷你型隧道,經常有登山民眾好奇觀着或拍照留念。
鶯歌區互益煤礦一坑與二坑,是在約60年前日據時代開始出產煤礦,曾經具有一段輝煌歲月,礦工人數最多達2、3百人,但後來因石油逐漸取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該煤礦才在約
40年前封坑”而該煤礦的輕便車路,也在約20年前被改變登山步道。
(備註4)
奇妙石
由孫龍步道上行約100公尺,可以發現眼前小山頭有數塊巨石構成,長的很特別,一說像是頭朝左雙眼睜大蛙鳴狀的蟾蜍,一說像是臺灣寶島,究意巨石形狀有多奇妙,大家可以在此歌歇腳動動腦,一起想像奇妙石到底像什麼?
113年11月3日鶯歌山登山健行
今天和吳克文欽大哥相約到鶯歌登山。今天是星期日,我問他為什麼選今天。吳兄說前幾天下雨,昨天放晴,今天地面乾了,適合出來旅行,且氣溫在24、5度,涼爽,非常適合。吳兄是登山好手,紀錄這次見聞,留下一段回憶。
我和吳兄來過兩次了,對這裡的山徑有初步認識。這次我們走飛龍步道,從宏德宮(孫臏廟)旁邊進入。宏德宮後方山腰處有一座正德宮福德祠,該路花木扶疏,水泥道路,相當平整好走。經過很多涼亭、紅橋,路旁有椅子可坐。晨間散步的遊客相當多,神農寺後是一段斜坡,直行終點是一座涼亭,此為二坑步道和孫龍步道的交會處。往左是二坑步道小徑,路口有一廢棄的廠房,我們曾走過。
宮前是孫臏廟
在涼亭遇到一位母親帶著一對兒女,她的兒子今年讀三年級,一直在那裡玩手機遊戲「寶可夢」。她說她的先生也在玩寶可夢,母親很想帶孩子出來看看綠色的青山,可是孩子們一直玩手機。這讓人想到,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繼續走孫龍步道,離開涼亭朝右不遠處左轉,進入一段陡坡,途中經過奇妙石頭。奇妙石,文字說明,「由孫龍步道上行約100公尺,有數塊巨石構成,形狀特別,一說像是頭朝左雙眼睜大的蟾蜍,一說像是台灣寶島。大家可以在此歇腳動動腦,一起想像奇妙石到底像什麼。」我們仔細端詳,認為像蟾蜍,但往上行,回頭看這些石頭,覺得只是一堆亂石,什麼都不是,仍然是一堆石頭,角度不同看法就不一樣,真有趣。
這段路徑坡度很大,難行。09:33抵達一處涼亭,這裡是孫龍步道和牛肚山步道交會處,有詳細的路標,橫向是灶山步道,全長885公尺,往右走約5公尺可到觀景台,孫龍步道續往前走可到碧龍宮(241公尺)。觀景台和碧龍宮上次走過了,這次不打算去。我們決定走牛灶山步道,我們在涼亭休息一會兒,我誦讀蘇軾的《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栖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後赤壁賦一寫山和做夢為主,若是夜間到此,必能有「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之情。
不久我們朝牛灶山步道前進,前段路徑是石階,
09:53經過途中一座高壓電塔,這裡也是一個觀景點,可俯視碧雲宮。
電塔觀景台之後的路徑,道路崎嶇,有許多石頭擋在路上,須攀越,深具挑戰性,感受到登山的趣味,在牛肚坑上的觀景台前有一根大樹傾倒橫在路上,可能此處地勢高,難於承近日颱風的摧殘,台語有句話:「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樹根穩固,就不必擔心樹梢隨風搖曳。這也象徵著穩定的基礎是抵禦風雨的關鍵,無論風雨如何摧殘,只要根基牢固,便能夠挺立。這也許正反映了登山精神,無論沿途多艱難,只要心志堅定,就能一步步攀登、跨越困難。
10:17到牛肚坑上的觀景台,全長400公尺,牛灶山三角點標高243公尺。
涼亭上遊客眾多,此處有一導覽地圖,這裡是碧龍步道的終點,全長800公尺,可通往碧雲宮。這條步道我們曾走過,道路崎嶇難行,印象深刻。我們朝光明山稜線步道前行,
10:30抵達光明山稜線,走完885公尺的牛灶山步道。路口有三路標,除了牛灶山步道外,朝右是光明山稜線(往1號大榕樹景觀平台)1503公尺,朝左是光明山稜線(往忠義宮)。
我們繼續朝忠義宮方向前進,途中發現一棵巨樹,樹根向四面八方緊抓地面,狀似虬龍。
11:05遇到一岔路,路標顯示可往二坑步道、中坑步道、妙善步道。我提議走妙善步道,依指標前進,但因標示不清,找不到妙善寺,最後回到光明山稜線上。我們朝忠義山步道前進。
11:34路過一岔路,有路標:北臨步道向左往福德宮(205公尺),光明山稜線朝忠義宮(896公尺),往光明山稜線(往1號大榕樹景觀平台)2659公尺。我們猶豫要不要走北臨步道回火車站,這段路比較近。考慮到體力尚可,決定繼續挑戰忠義山步道。
11:43經過一段亂石擋住的路線,需攀越。蘇軾用「履巉岩」,我們用「攀越」形容!再走一段後,
11:54發現一座「光明山觀景山亭」,這裡有帆布遮雨棚、小屋、椅子,有四位遊客在休息。這裡視野好,可俯瞰三峽、鶯歌一帶的風光。我向一位經常來此的遊客詢問鶯歌火車站的方向。他指著位置,並解釋此處可俯瞰三峽土城群山及大漢溪美景。
休息片刻後,我們繼續前進。12:10經過一座忘憂亭,亭子很大,有十多位來自北投的年長遊客。他們在此留影紀念。
此處有一岔路,往幸福社區1300公尺。
12:20抵達鶯歌百年老榕10號大榕樹,這裡有二張導覽解說:
1、鶯歌百年大榕樹群:其說明如下:「可由忠義宮登山口上行走進光明山稜線步道・接往福源山步道、妙音步道及望湖山步道,探索鶯歌山林的16棵大榕群。」待他日再一一探訪。
2、光明山棱線步道導覽圖:從忠義山,經過光明山大樹佛,到達大榕樹。
12:28忠義宮這裡相當熱鬧,遊客很多,卡拉OK有兩台,歌聲傳遍整個山林。這裡有遊樂運動器材,許多人在此休息。12:30發現忠義宮旁邊有路標,往大湖路725公尺,往林長壽紀念圖書館650公尺。我們朝紀念圖書館前進,該路徑都是陡坡,登山杖充分運用。
12:45山下有一座福德祠(福正宮),
下山後我們朝火車站前進,搭火車回中壢。抵中壢快下午2時,騎單車回家。此行走了14000步,帶了護膝、登山杖和自備午餐,途中彼此分享人生經歷。吳兄來自雲林縣四湖鄉,靠海的村落,沒有水灌溉,只能旱作,海岸線產蚵仔。他說垂釣式養殖的蚵仔比較大,竹桿式的蚵仔比較小。
吳兄曾到江蘇昆山當工程師四年,民國103年回國。他分享自駕車遊南京、揚州、杭州、上海、蘇州等名勝古蹟的經歷。他年輕時曾擔任船員,遊遍世界各地。他告訴我,星期一在老人大學上的課是剪影編輯,激起我的興趣。吳兄開朗健談,感謝他的帶領,紀錄登鶯歌石山的見聞,留下美好回憶。
1050走完牛灶坑步道,舆主幹線光明山陵線交會,我們往忠義宮方向下山,途中我們午餐, 繼續前進二坑步道,全長400公尺,路徑原始,雨後青苔滋生,路滑難行
11:52走到終點見一座鐵工廠,路旁積水,十分泥濘,二坑步道銜接孫龍步道,回程途中經過一處泉水,用毛巾洗臉,換件衣服,真舒服。
12:09抵達神農寺景觀台,休息片刻,回鶯歌車站。
搭乘12:50的火車南下。
(備註1)
孫龍步道與鶯歌煤礦
孫龍步道起於孫臏廟後山,途經二坑隧道沒注上續行可抵達碧龍宮,步道前百年前採礦合車所走的輕便鐵道路線;原用途是將山區開採煤礦運至鶯歌火車站轉運。
鶯歌地區的煤礦產業始於西元1910年間,當時的海山地區(包括現今三峽、鶯歌、樹林、土城等地)近山陸續開採煤礦,鶯歌建附近的「共榮炭礦」也於西元1940年正式開礦,採出的煤炭便由一輛輛以人力推動的合車(輕便車)運送。當時鶯歌火車站為三峽、鶯歌等地的煤礦集散中心,在車站北側設有炭埕,每月運出的煤炭量達2、3萬噸,曾為全島最高比口量,可想見開採盛況。
二戰,「共榮炭礦」改名「互益煤礦」,仍持續興盛經營多年,直到1970年该因探煤成本提高,油燃料取代煤礦,各地礦坑逐漸沒落,鶯歌互益煤礦於1982年封坑走入歷史,遺留下的這段運煤合車路線也轉型成為鶯歌最易親近的登山步道。
(備註2)
農林禪寺觀景台
這處觀景台位於農林禪寺旁邊,面積約十坪大,站在此處可遠眺鳶山及大漢溪河岸風光,是登山民眾多半會前來欣賞美麗風景的地點之一。
鎭長蘇有仁爲讓民眾享有既舒適又安全的觀景空間,指示建設課在這處觀景台搭設仿木欄杆,以維護安全,並進行涼亭美化、整修與修補地面等,全部工程於九十七年一月底完工,令這處觀景台展現亮麗又安全的新風貌。
(備註3)
二坑隧道
一坑隧道位在孫龍步道途中的鶯石亭附近,可通往附近已封玩多年的互益煤礦一玩。
這條小隧道所在的輕便車路〈載運煤礦的鐵路〉,原本是一處彎道,當時相關單位顧及安全而「截彎取直」,開鑿了這條小隧道。
由於一坑隧道是鷲歌區山區唯一的小隧道,長度僅約8公尺餘,寬度約3公尺,高度也僅約2.5公尺,屬於比較少見的迷你型隧道,經常有登山民眾好奇觀着或拍照留念。
鶯歌區互益煤礦一坑與二坑,是在約60年前日據時代開始出產煤礦,曾經具有一段輝煌歲月,礦工人數最多達2、3百人,但後來因石油逐漸取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該煤礦才在約
40年前封坑”而該煤礦的輕便車路,也在約20年前被改變登山步道。
(備註4)
奇妙石
由孫龍步道上行約100公尺,可以發現眼前小山頭有數塊巨石構成,長的很特別,一說像是頭朝左雙眼睜大蛙鳴狀的蟾蜍,一說像是臺灣寶島,究意巨石形狀有多奇妙,大家可以在此歌歇腳動動腦,一起想像奇妙石到底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