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草嶺古道健行記
桃園市長青樂齡「快樂旅行班」11月22日到草嶺古道的健行,有專業老師詳細的規劃,有班長志工的熱心服務,有一群愛好戶外活動的朋友同行,來到淡蘭古道草嶺段登山健行,欣賞一望無際如白浪般的芒花,真是一趟愉快的旅行。
出發前老師在群組發文:【從大里起登至草嶺虎字碑,緩步上升,原路來回,約6公里,正值芒花季,搖曳生姿,是打卡美拍的場景,腳力較好者,可多走一段,看看廣闊草原及海景,自備:午餐、水、登山杖、陽傘、薄外套。】
老師在車上導覽:草嶺古道是淡蘭古道的北麓,有客棧、有營區、過去也有土匪出沒,一般健行路線是從遠望坑到大里共9公里,從
遠望坑到到啞口是緩坡,今天走大里到啞口,二點多公里,啞口有一座土地公廟,啞口下方有一塊「虎字碑」,這一帶芒草最漂亮,但
風大,虎字碑下方有「雄鎮蠻煙」石碑,虎字碑是同治六年劉明燈書寫,在坪林也有一塊虎字碑。其中草嶺的「虎字碑」是真跡,是雌虎,坪林跑馬古道是雄虎。老師開玩笑說,虎是為了震風,兩隻虎變成虎虎生風反而風越大。再往下還有一處叫「跌死馬橋」,
老師說提醒我們走這條古道,要用100多年前的思維和想像。下次到汐止翠湖,再下次到大稻埕看古蹟,茶行-----。
此行我和老同學何兄坐在一起,車上大家閒聊,很快來到大里遊客中心,天氣真好,陽光普照,大里天公廟遊客真多。
大里遊客中心前廣場有兩座複製的虎字碑,老師特別講解其中的不同點,草嶺的虎字是母的,寫在同治六年,有署名官職,坪林跑馬古道的虎字是公的,寫在同治七年, 沒有署名官職,研判劉明燈可能即將調離台灣-----。
我們從大里天公廟山路慢慢登上啞口,時走階梯,有時走大馬路,路況良好。當我們抵達啞口時已近中午,天氣熱,我們擠進到土地公內用餐,旁邊有一對老夫婦轉述前面的導遊介紹的這座土地公廟有趣傳說,他說該廟有三座土地公的緣由,原有一對土地公和土地婆,不幸,一天兩尊神像被偷走,後來土地公先找到,信眾就買了一尊土地婆,這尊土地婆神尊較黑,不久,土原來的土地婆又找到了,於是該祠就有了三尊土地公,旁邊還有一尊虎爺,相當有趣。走草嶺的旅人到此處秋冬之際,狂風暴雨,虔誠祈求神明護佑撫慰心靈。
啞口兩旁是高原,從土地公廟前方有一條步道可往桃源谷,另一高原在土地公後方。看很多人在上面,我和何兄沿著陡坡登上行,好不容易來到最高處,在高處平台,四周視野遼闊,前可遠眺龜山島,後可俯瞰福隆海濱,此高台是草嶺古道最佳觀光景點,我和何兄彼此照相,留下一段美麗的回憶。
不久我們來到虎字參觀,同行分批留影留念,接著來到附近涼亭,今天天氣晴朗,山上遊客很多。
不久我和何兄一起下山,我們邊走邊聊,輕鬆走完全程。
來到大里天公廟遇到呂范倆位大哥,他們沒有登山,老師為不同學員設計行程,這種個性化的安排確實能夠讓每位參與者都有愉快的旅行體驗。
來到大里遊客中心拿到了一份東北角單車路線,從福隆火車站出發,有挑戰30公里的路線,值得嘗試。
這次草嶺之行,天氣絕佳,我們成功登上山頂,眼前一片開闊的綠野,山海蔚藍相接,龜山島清晰可見,讓人心情舒暢。回想起兩年前的造訪,
那時正值東北季風肆虐,天寒地冷,還飄著雨。當時的草嶺,被狂風吹襲,一片白色的芒草在風雨中顫動,給人一種淒風苦雨的感覺。兩次健
行,不同的季節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讓我深刻體會到大自然的多變與奇妙。
網路資料介紹
【草嶺虎字碑,右上角書「同治六年冬」,左下角書「臺鎮使者劉明燈書」。與坪林虎字碑比較,草嶺的虎字左上角較圓順,
因此後者被視作母虎。草嶺當地居民稱此虎字為「一字筆」,豎看似「立虎」,橫看若「奔虎」。坪林文史工作者楊超銘認為
書寫反映了劉明燈不同的心境,草嶺的時候心境平和,次年因要出征,坪林的有粗獷豪邁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