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亮宗賢—泉州華僑大學創建者
聽聞後湖許東亮宗賢,在香港創業有成,成為著名的僑領,籌資興建泉州華僑大學有功之訊息,興起參訪意念。
旅台許氏宗親會於106年5月12日至15日舉辦「2017廈漳泉敦,親睦鄰參訪團4日遊」,到泉州訪『華僑大學』了解宗賢事蹟才是重點。 參訪團35名宗親,其么弟許乃紅亦是成員之一。當我們抵達校門,校方高掛紅布條,熱烈歡迎我們蒞臨。立即帶我們參觀『紀念許東亮誕辰100周年圖片展』,看到宗賢募資或以個人公司捐資興建華僑大學的功績,歷歷在目。接著到校園參觀,看到很多棟大樓以其所經營的公司或其本名來命名,甚至在許東亮紀念大樓前還雕塑一尊銅像,彰顯其對建校功績,其銅像面向廖公。從展覽圖文資料看出,當年因印尼排華,許東亮被印尼追捕,廖承志營救之,廖承志擔任華僑大學校長,許東亮感念之,回憶曰:「有一次開會,那是廖公最後一次見到他,那次開完會後,人慢慢走散,廖公把我拉到一個小房間,兩人緊緊握手長久不散,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復辦華僑大學,當務之急就是資金緊缺,廖先生深情的重重地說了一句話:「許先生一切拜託了。我只是點頭,什麼話也說不出來』。許東亮先生用自己的大半生,實踐了他對廖先生的承諾,籌資興建泉州華僑大學。許東亮宗賢在僑界的領導地位及其建校功績,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大陸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表揚。宗賢事蹟在『華僑大學董事會通訊紀念許東亮先生誕辰100週年專刊』有專文介紹。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宗賢『立功』事蹟應載之村史,以為許家子弟效尤。
許東亮(1914-2008)原名許乃昌,也曾用許開盛,民國四年出生
於金門縣後湖村。是著名的愛國僑領,擔任華僑大學第一至第五屆董事會副董事長,曾經就讀福建省龍溪工業職業學校,一九三八年到東南亞謀生和朋友創辦「信德行」「光昌行」「通達行」等商行,一九五零年和好友蘇秀榮創辦「公大行」商貿行,經營印尼土特產出口貿易。
許東亮事業有成,一直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當地僑社和僑教工作,五十年代起。他便身兼「新華」「群益」「僑眾」等多間中小學的校董。後擔任印尼雅加達中僑團總會財務部主任,印尼排華期間東亮以此身分參與中橋委接待安置歸僑的任務,負責接洽香港太古集團租用接侨所用的船隻為接僑安置鵿侨做出重大貢獻。一九六五年東亮先生因回中國參加國慶觀禮被印尼軍方政府通緝,與家人移居香港謀求發展,擔任華豐國貨有限公司、大眾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東亮先生曾任香港福建社團榮譽顧問、香港福建商會理事長、榮譽會長,華僑大學香港教育基金會榮譽會長、香港福建中學董事會董事長、香港僑界社團榮譽會長、香港華僑華人總會榮譽會長、香港僑友社會長等社會職務。先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福建省、廣東省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工商聯委員等職。東亮先生是華僑大學董事會創始人之一,不負寥公囑付,為華僑大學的辦學事無私貢獻,帶頭捐款,便從海外籌集資金,幫助華僑大學各項建設先後捐款籌建華僑大學、陳家庚紀念堂。除了繼之以印尼中華僑團總會的名譽籌得巨資興建「僑總圖書館」,尤其任董事長的香港華豐有限公司出資興建留學生公寓「華豐樓」,兩千零四年東亮先生又偕同蘇秀榮先生以香港大眾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的名義捐資重修華僑大學「大眾圖書館」,兩千零八年。臨終之際,囑託親屬捐資支持學校發展。東亮先生始終秉持「誠信待人、以人為善」的人生信條,其高風亮節、深得世人贊譽和社會承認,兩千零二年榮擭華僑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同年榮獲香港特區政府紫荊榮譽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