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5苗栗鳴鳳古道健行記
參加桃園市長青領航知性采風班,111年1月5日安排到苗栗鳴鳳古道健行,除認識這條古道,也探訪獅潭老街,發現很多歷史人文故事,真是一趟豐富的知性之旅。
出發前劉老師Line給我們:
【苗栗鳴鳳古道A進B出 單程3KM下坡居多;頭屋雲洞宮-柏油路 緩升坡-步道口300M石板平緩步道-下坡 石板階梯-情人谷 平緩泥土路徑-500M柏油路 –獅潭義民廟。】
網路資訊;
【苗栗鳴鳳古道位於獅潭新店村與頭屋鄉鳴鳳村交界處,起 迄:獅潭鄉義民廟~頭屋鄉鳴鳳山雲洞宮。步道長度:3公里,步行時間:約2小時 。】
這次出遊有30名學員參加,上午八時出從中壢南區中心中出發,中途在関西休息站休息,這時停車場楓香黃葉飄落滿地,景色蕭瑟。
十時抵達苗栗頭屋雲洞宮。老師介紹這次行程,說明登山杖的正確使用方法。從雲洞宮出發,沿途經過義工的店、鳳來儀、春風嶺、怡然彎、忘憂台、裝話亭、情人谷,終點在獅潭義民廟。
一、鳴鳳古道沿途風景:
(一)、參觀雲洞宮
廟前遠眺,山巒綿延,盧兄說如筆墨之形狀,頃刻間群山雲霧飄渺,有如人間仙境。入廟參觀,正殿可能在整修,神佛暫厝他處,記錄數對聯:
正殿:雲洞宮:
名山自古留仙佛;福地如今仰聖帝。
龍雲定國通仙境;鳳動安邦透佛鄉。
上殿:靈霄寶殿
雲靄珠山龍獻瑞;洞聞福地鳳朝陽。
凌聳雲天施雨露;霄通洞動勸人心。
網路資訊:【雲洞宮座落於苗栗縣頭屋鄉鳴鳳村,是一座老廟,屬於二殿二護龍建築格局,廟寺創建於清光緒31年(西元1905年),地方民眾以登記捐獻的方式所籌資。一樓正殿供奉主祀神為三恩主公暨開台聖王,二樓的「凌霄寶殿」則是主祀玉皇大帝,右龕奉祀有至聖先師、文昌帝君、倉頡聖人等三位儒神,左龕奉祀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暨先祖靈位,屬於道教。-------】
左側高台鳴鳳奇峰閱有「鳴鳳山雲洞宮遊憩區緣由」碑文:
略讀:
「本遊樂區位於頭屋鄉鳴鳳村與獅潭公館二鄕之交界,因山形似彩鳳高鳴故稱鳴鳳山,----本遊憩區之開發係奉恩主公開乩指示,於民國78年間,成立觀光促進會,並由雲洞宮無償提供約10公頃之土地-------。
雲洞宮開台聖王廟管理委員會
可知:
1、 雲洞宮主祀開台聖王-鄭成功。
2、 鳴鳳山雲洞宮遊憩區係雲洞宮無償提供約10公頃。
(二 )沿途景觀:
- 雲洞宮起到情人谷,下坡居多,正確使用登山杖,大大減輕膝負擔,大家在鳴鳳山古道群路標前留影,這裡古道很多,在南隘勇古道標示牌下有一古道導藍圖,有南長城步道、延平步道、八達嶺古道--。道路沿途都是「冷青草」這種植物。
- 情人谷之後的道路平緩、淙淙流水,山坡地很多苦茶樹及柑橘,終點有鳴鳳古道入口石碑及有很多舊時照片
途中發現兩座廟宇:
其一、向東排伯公:磚砌小祠,有一石刻福德正神牌位,土地公、土地婆神像在左右,祠的左邊有一塊巨石,信眾奉祀之。後方是一座高山,祠前有遮雨棚,有一邊坡。
其二有一座用鐵皮搭建的慈惠宮,宮前方有一石砌龍王殿,其對聯:龍泉東源順應時;王威德澤庇獅潭。殿下方有數隻烏龜。
經過一座吊橋,就是獅潭義民廟了。
二、參觀獅潭老街:
1、中午在日新飲食店用餐,道地的客家美食,物美價廉,滿滿的客人。參觀仙山仙草,ㄧ人一杯,到獅潭絕不能錯過要去品嘗。
2 到馬偕拔牙龍眼樹下
馬偕到訪獅潭時,總在信徒劉姓弟兄家中的龍眼樹下為鄉民拔牙,因而留下在龍眼樹下為居民拔牙的珍貴歷史照片。而這棵年齡已超過百歲的龍眼樹,如今仍屹立於劉家老宅「彭城堂」三合院中,每年還會開花結果,因而成為當地有名的人文地景。
龍眼樹下設有解說牌與馬偕拔牙的意象,紀念馬偕對獅潭的貢獻。
從彭城堂三合院中外牆始整條巷弄都是壁畫,是遊客攝影的好地方。
3 洗衫坑:設計很多洗衣板,這裡是鄰里婦聊天話家常的好地方。
4 豬皮伯公廟
路旁有豬皮伯公廟的說明:【說起當年太平洋戰爭時,前線物資匱乏,日軍將庄頭伯公,棄置小東勢溪旁,並在溪邊滷起豬皮,風乾後製成皮靴補給前線。等到台灣光復後,鄉民集資將伯公安身,多年來陸續整建,才有今日的模樣,為了讓後代了解這具有歷史性的改變,因此將「庄頭伯公」改名為「豬皮伯公」。】
正殿有福德正神香位,有金庫銀庫,兩座金爐,頂上是葫蘆造型,祠的左側有一遮雨棚,棚下有石桌石椅,是鄉民休憩的好地方。
5 楓樹伯公廟
楓樹伯公廟的說明:【在一百多年前一座小小石頭伯公,在此護佑鄉民,在蒼勁老楓香挺立,陪伴著土地公守護村莊安全,客家族群把土地公,稱作「伯公」,於是這裡的福德正神,就暱稱為「楓樹伯公廟」。】
福德祠單殿有拜亭,右側有一八角涼亭。對聯:福被民眾千家泰;神護戶鄉村合境安。楓樹在廟的左前方,樹後有一供桌及香爐,相當特別。
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獅潭教會
獅潭基督長老教會簡史:【一八七三年獅潭尚未開發,到處荒山野嶺,只走少部分原住民居住,平地人為了生活漸漸遷入居住,同年馬偕牧師為了傳達主的福音,從淡水、中壢、新竹、經新港徒步翻山越嶺進入山區獅潭,憑著愛心以及關懷,建立互信,幫助百姓治病,跟百姓建立深厚的感情和友誼,也開啟了福音的大門。同年十月十日,居民搭蓋一間鋪茅草的禮拜堂,也是獅潭第一間禮拜堂,馬偕自一八七三~一八九一出入獅潭共有七次之多,他的關心使上帝福音的種子在此播散、發芽、生長。--------------】
內牆有:【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篇119:105
獅潭教堂建築特色:六層尖塔、寶塔形小尖帽、幾何形牆飾及尖弧形門窗。
7 貳號糧倉(獅農小鋪)
這裡是舊時獅潭農會的穀倉,保留舊時打穀機,配合彩繪,從稻穀礱米、糙米、白米的過程,詳細說明,相當有敎育意義。獅農小鋪是販賣部,販賣當地農特產品,我買了杭菊及紅茶,同行幾乎人手一袋。
8 、神祕小徑:將一條小巷的牆面彩繪如此美麗,獅潭小鎮的彩繪已聞名全台。
9 、觀魚步道:河水清澈,岸邊農田種植很多草莓。
10、河濱公園內有「拓殖先賢---黃南球塑雕像」
1994年19世裔孫黃逢谷碑文:「當是時也地方未靖,人相殘殺,當道耳先生之名,舉為参事,授以紳章先生,惟一力撫眾安民為己任,凡地方公益,靡不捐資樂助。至於鑿池、開圳、興水利、修道路、造橋梁,為地方造福,難以枚舉,1907-08年,承政府委先生襄理築造 工事,為地方公益起見,只與參贊,絕不稍分其潤----」
網路資料:「黃南球(1840年7月8日-1919年4月5日),字韞軒,有時也寫作蘊軒,乳名阿滿,人稱黃滿頭家。為清朝棟軍的主要將領,出生於臺灣桃園楊梅,15歲時隨父黃梅怡(一作梅邰)搬至苗栗南庄,曾短暫居住於銅鑼鄉的雞籠山下。為苗栗很多地區的首要開墾者,包含今苗栗三灣、獅潭及大湖,都是他於19世紀中期以創辦的墾號所開墾。」讀其文獻可知道黃南球對地方開墾的功勞,從「地方未靖,人相殘殺」,附近的義民廟乃祭祀保衛鄉土犧牲生命英靈,可看出漢人開墾的艱辛。
過去到獅潭只是路過,沒留下任何印象,這次來鳴鳳古道健行,走進探獅潭小鎮探訪,苗栗縣在1110201推薦特色農旅路線--「獅潭鄉新店社區充滿客家風情、保留純樸樣貌,寧靜又純樸的新店老街結合鳴鳯古道、觀魚步道、河濱公園及獅潭茶街等。」小鎮值得再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