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鄭師尊書-2

     臨江命下,華君則飛書促不肖亟以老師為言,不肖見臨江,方欲有所陳請,渠卽云傅華二君先之也。因歎老師平生樹人,今食其報。卽言不言,無能為重輕。然老師之能知人、能得士,與傅華二君之不背本,具見於斯矣!乃不肖則又謂,以老師今日刻苦所自豎立,自足最上考,受知當道,安用先容?先容者,士伸於知巳,自當為知巳效耳!京中風塵惱人,懷抱日惡,屢欲具䟽請告,庶㡬道貴治,再瞻光範,領教言為慰。柰舘事方殷,今茲未便,悠悠此心,長托夢魂。朔風日嚴,願言珍攝。餘惟炤亮不宣。

 

-2

          貴里施君謁詮,復得敝邑師。不肖見施君則盛道老師意氣慧眼,不讓渠尊人龍江先生,欲令立碑學中,示後之人有永。渠當時巳領諾,想不虚矣。老師方策閥垂休,為時嚮用,其亦何藉於此。惟是受知左右者,當自不忘。雖然為文學則傳儒林,試政則傳循吏,具是不負平生矣,區區一第,重輕亦安足計。貴省吳按君將出 都門,不肖勤以老師見屬,渠以乃孫及門,故與不肖深相結納, 諒亦無不用情也。前有一札附臨江府陳君,奉候未審曾巳達否,辱厚貺逺來,謹對使人拜受,餘容嗣布不一。

 

573ABACA-0619-4401-8FE3-272D259A5C32.png

 

2C333604-7351-4C9A-BD8F-4EEB6FDCD7C1.png

 

謁詮----選才授官。古代舉士與選官相一致。士獲選,即為官。至 ,試士屬禮部,試吏屬吏部,以科目舉士,以銓選舉官。舉官又分兩途,吏部主文選,兵部主武選。

獨具慧眼---具有特殊的眼光或見解。

意氣---志向與氣概

都門---    京都、京華、京城、京師

嚮用---谓为当时所重;合于时用。

垂休---顯示祥瑞;降福。

施君-- 施三捷

龍江施觀民,施三捷的父親

尊人-对父母或长辈的敬称。

樹人--培植人才。一般指教育。例百年樹人

先容----本謂先加修飾,后引申為事先為人介紹、推薦或關說。指事先聯絡、介紹

當道 -- 指掌握政權的人        .      

背本--背棄根本

食報---受報答或受報應。

及門---授業弟子

飛書---用箭系書射送。

光範--猶光儀。

貴治 --舊時敬稱他人所管轄的地區。

答鄭拙我書-2

       辱大教,兼之厚貺,知老師之惓惓不肖,雖今猶昔也,不肖則豈敢忘。邑士子為老師立碑,其文以屬不肖,自知不文,不足以發揚盛美,然以疇昔之誼,固不得辭。今其草具在,以嫫母而譽西施,識者得無掩口乎!汪老師處奠儀,前附張懷寧致之,有報命矣。吳按君書,則附報代之役,餘惟珍攝,以膺厚祉。不備。

3C6511CC-5344-4F1E-9313-BCD0EC793C17.png

0AE45500-428D-4FB0-BDCB-A9C599AB5234.png

 

 

中國歷史上有西施、貂蟬、楊貴妃、王昭君四大美女,但是也有四大醜女,她們是嫫母、鐘無艷、孟光、阮氏女,雖然長得醜,但是她們個個心地善良,富有才華。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雲:『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她是黃帝的妻子,5000年前,黃帝為了制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面貌醜陋的醜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屈原在《楚辭·九章》中歌頌道:『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淮南子·修務訓》也拿美女西施與醜女嫫母比較道:『不待脂粉芳澤而性可悅者,西施;雖粉白黛黑弗能為美者,嫫母』。意思是西施是自然美,而嫫母是心靈美。

掩口--1.以手捂住嘴巴。2.沉默不語;不敢出聲。

 

別李九我書

      于鄉大老中遭遇台下最後而台下之屬望不肖最深昔人所稱知己,道義意氣為上,文章次之昔人所稱為有功世敎,每以敎育天下英才誘掖造就使不失其性為急務,而汲引又次之厶何幸而得此于左右,厶嘗誦翁之文,慕翁之名,今又見翁之用心即甚不敏,豈敢苟自豎立,以負台下惓惓屬望之意, 以羞吾黨之士役還,謹此布懇,餘惟台炤不宣

 

951BB559-270B-4E15-94CC-B5DDAA13FC6F.png

A3750E0B-82D8-4711-BD64-0277A8D0E91A.png

屬望:期待、注目。《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既拔自困殆,龍興即位,天下喁喁,屬望風政

意氣:意態、氣概。《史記.卷六二.管晏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汲引:引薦;提拔。《漢書•劉向傳》:“ 皋陶 傳相汲引,不為比周

 惓惓,謹也,又懇至也     猶不忘君惓惓之義也——《漢書·劉向傳》

豎立樹立;建樹。《隋書·北狄傳·突厥》:“臣既蒙豎立,復改官名,昔日姦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違法。

李廷機(1542年-1616年),字爾張,號九我,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新門外浮橋(今屬泉州市鯉城區浮橋街道)人。[1]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內閣首輔。

李九我李廷機號九我

福建晉江人鄉試第一會試第一進士第二,同禮部尚書

著李廷機文集

 

與臨陳江書

行色匆匆,弗敢屢凟閽人,然大意不過如前邂逅所稱硤江惡地。乙榜望輕日夕惴惴,惟獲戾上下是懼,勉加扶𣗳,使以最聞,秋毫皆明公之賜也。夫傅華二君受知在不佞後,而言乃在先,不佞愧之!惟明公垂念,使不佞有以藉手為知巳者効,卽不佞幸甚。此老居家則孝友,處鄉鄉人稱其㢘直。在敝邑為諸生師槩,不納脩脯資貧士,業將獎進士類,所識㧞皆知名士。此不佞素所稔知。今在硤江未知作何狀?然當不至變前所守,失其常心,以辱明公之舉。餘惟炤亮不宣。

 

 

F7CE59BC-98EB-40C0-9ADA-F6AD4DABF55E.png

0902E352-1C6E-487A-8786-BBF2A2B734D5.png

--冒犯、輕視侮蔑。褻瀆神明。

閽人-- 舊時宮門晨昏按時啟閉,故稱守宮門的人為「閽人」。後泛指守門人。

邂逅 ㄒㄧㄝˋㄏㄡˋ久別的親友不期而遇。

乙榜--科舉制度中取中舉人的別稱,亦稱一榜。榜即考試后揭曉名次的公告。乙與甲對立而言,中進士則稱甲榜或兩榜。

惴惴不安--形容因恐懼擔憂而心神不安寧。

獲戾--得罪;獲咎。《書·湯誥》:「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孔傳:「此伐桀未知得罪於天地,謙以求眾心。」

垂念--指上對下掛念,也用做敬辭,指別人對自己掛念。

扶樹--扶持培植。

受知 --受人知遇

修脯 ㄒㄧㄡ ㄈㄨˇ舊時稱送給老師的禮物或酬金。修,通“脩。

常心--素的心跡。

答吳按君-2

   睽違經載未及再通問訊,知門下大度,不以踈節罪我也。吳干之劍,雖陸斷水剸,終是尚方近御中物,門下今其以矣顒望顒望不佞迂朽無似,近遭馮老師之喪,數月忽忽如忘。曩昔識我於根荄者,有武進之劉,其在鄉場則有餘姚之陳,俱後 先凋謝不意臨朐公復彊年長往。自念性既寡諧,賦緣又薄, 慨然以寸竪未能,不獲少酬知己報國士之遇為恨。陝江得藉鼎力,不負鄙私,分毫皆門下之德也,感何可言。令孫學識殊長, 決科何疑,中間不無彈射論文耳辱厚貺敬謝,惟台炤不宣。

 

A2266339-BAA3-4BFE-9906-99721A07C1A2.png

74A1CE93-2CA0-47A1-A179-A4117FB85F1E.png

 

吳干---春秋 吳國 的干將劍。亦泛指寶劍。

《戰國策·趙策三》:“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

《呂氏春秋·疑似》:“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干者。” 高誘 注:“吳干, 之干將者也。

干將本來是干(也寫作邗)國人。干國是江淮間的小國,在揚州一帶,世產工匠。吳國滅掉干國後,它的大部分工匠轉為了吳人,稱吳干,就是「在吳的干人」,有點雙重國籍的意思。另有一部分工匠投奔了越國,被稱為越干。《戰國策·趙策》有記載說,「吳干之劍」,不光能斷牛馬,連銅臉盆也一斬兩段。稱讚的就是干國工匠和干國工匠的作品。

剸ㄊㄨㄢˊ割;截斷。

颙望ㄩㄥˊ ㄨㄤˋ仰望,敬仰地期待。

不佞ㄅㄨˋ ㄋㄧㄥˋ 不才,自謙之詞。

豎ㄕㄨˋ家中未成年的僮僕。《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根荄--比喻事物的根本。

分毫--形容極細微或極少量。

長往---死亡的婉詞。

投射---漢考試法之一。選士的一種以經術為內容的考試方法。主試者提出問題,書之于策,覆置案頭,受試人拈取其一,叫作“射”;按所射的策上的題目作答。 射是投射之意。

決科ㄐㄩㄝˊ ㄎㄜ謂參加射策,決定科第。後指參加科舉考試。

貺ㄎㄨㄤˋ贈、賜與。

答吳按君書-2

曩方持斧出都門,甚嚴不敢請間旣而自恨以小嫌廢公誼,終愧古人。夫忘人之德,掩人之能,以成巳之高,而使膺簡命舉剌人才,急欲得人同升如明公者,終有不能盡知之嘆葢非古人所為故敢因鴻便遂陳左右。硤江知縣鄭燿,乃某之師,曩作敝邑教,廉不取貧士一金,所識㧞皆知名士如某則尤所憫念其貧時分篋中金而佐之學者而某時尚㣲為齊民未得與庠士齒,則尤難。燿閩縣人,為八閩都會,某以鄉會試往來其家,又知其於孝友最著,今世為人如此者有㡬。明公與某相知無間,不復疑其他,其必知燿也無疑矣夫以燿之為人,固自可知,而區區猶以為言,蓋亦示天下有知巳之感云爾。令孫岳岳自是逺器,不知後來亦知許先生否大抵為師者必實有可稱道之賢,無可忘之誼,而後可以薄德責其弟子。稅使縱橫日甚,江以西惟明公自賴,明公勉之餘惟炤亮不宣。

 

C9E725F8-19BC-4830-BDC4-149244CD01BC.png

C9E725F8-19BC-4830-BDC4-149244CD01BC.png

篋ㄑㄧㄝˋ放東西的箱子。

縱橫--放肆、恣肆。

八閩--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建寧、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

舉刺 --提拔與黜責。

岳岳---1.挺立貌;耸立貌。《楚辞·九思·悯上》:“丛林兮崯崯,株榛兮岳岳。”王逸注:“岳岳,众木植也。”《文选·王延寿》:“神仙岳岳於栋间,玉女闚窗而下视。”李善注:“岳岳,立貌。”

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巨厦煌煌周八面,丰碑岳岳建中央。”

遠器---(1).远大的器度。(2).谓有才能、能担当大事的人。 

《新唐书·房琯传》:“琯有远器,好谈老子、浮屠法,喜宾客,高谈有馀,而不切事。”
程颐 《上谷郡君家传》:“姜应明者,中神童第,人竞观之。夫人曰:‘非远器也。’后果以罪废。”明 焦竑 《玉堂丛语·夙惠》:“王文恪公年十二能诗……识者知其为远器。”
 

認識峽江

玉峽文化,實屬巴邱。巴邱文化,首推觀瀾書院。這方的山水浸透了峽江人的聰明智慧。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山水一方風情。由於地域的不同,橫衍出不同的地方韻味。讀到練子寧斷舌蘸血明志,無不為忠臣之節的傲氣與傲骨所佩服。也为“才华一代文章伯,事業三朝社稷臣(楊士奇語)」的內閣大學士,歷仕三朝翰林學士,七日為君的金幼孜剛毅果斷而折服。自古忠烈多壯士,敢教日月換新天。

—若谷(廖紹昆)

 

從文人騷客中的有關描述巴邱的古詩,時光把我帶進了一幅明清畫卷里的峽江,又彷彿超越了時空,觸摸到了玉峽觀瀾書院的歲月邊緣,一種記憶的斷層里拾起消失的時光余溫。回憶像凍僵的碎片,遠去的滄桑彷彿在定格,在一張發黃的周瑜廟與觀瀾書院的照片上,這種蕩然無存的滄桑,使我刻骨銘心的記憶在腦海裡翻滾,彷彿看見周瑜廟閣上的風鈴在暮磬下,夕陽映照學子歸去的天涯芳草的巴邱,在朗朗的書聲里又蕩起了生氣。

   說起周瑜廟,就不得不道觀瀾書院。峽江城北的觀瀾書院(峽江中學內),處在古驛道的贛江邊上,始建於明萬曆31年(公元1603年),現建築為咸豐八年(1858)重修,觀瀾閣高有三層,全木結構,四角飛翹系有銅鈴,屋頂鑲嵌八角藻井,且彩繪雲龍紋,格窗迥廊可觀贛江流水,盡收成子洲煙雨。可見在當時厚重的峽江,沈澱出十足的歷史文化韵味,也是巴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曾幾度攀倚樓閣,惆悵地望著檐角的風鈴,揣摩樓閣外的「天開玉峽兩崖丹,隔岸諸峰似翠環」峽江的驚濤駭浪,以及成子洲的波瀾潮聲。記憶里的閣前依江岸柳,一幅煙雨峽江的漁舟唱晚眺入眼簾。若佇在樓閣上,木窗若鏡,觀賞江景,視野開闊,頗有近看花木扶疏,遠眺江波暗湧;遠觀白雲隱逸,近聽贛水歡歌,詠上一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唐詩,卻道玉峽江畔好流連。是巴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透過時光中的幾度春秋,撩開歲月里的幾重煙雲,依舊可以洋溢出一股觀瀾書院,濃郁而厚重的書香味道,彷彿看到玉峽古道上走出的一百一十四副書生卷氣身影。不難想象观澜阁,她目睹赣江竞发千帆的阵势,闻过玉峡城郭千烟的熏礼,一幅活脱脱的峡江生活画卷浓缩在观澜书院里,这里传承着玉峡文化的韵脉,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峡江诗篇。

 

 

       玉峽自古有節氣,觀瀾書院聽書聲。遙想當年知縣鄭耀捐俸倡建書院,蓋因「觀瀾書院」取自孟子之語「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其意為追本溯源,瞭解根本,獲知行為方式,從而解決問題。探其書院,彷彿看到了知縣鄭耀親自招募學童授課,推出國學經典,傳授孔孟之道。

       歷史的長河裡彷彿響起了省親故里的金幼孜講授北國山川地貌的掌聲,以及路過峽江水路的楊萬里講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乃至解縉相邀至觀瀾書院授課,「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的朗朗書聲。曾幾何時,君不見贛江雲集的風帆,多少文人墨客逗留巴邱,提筆揮寫歌賦。雖然我們沒讀到黃庭堅贊玉峽的詩句,你敢說黃庭堅去泰和不經過峽江水域?

        遠說三國周瑜鎮守巴邱,甚至說歐陽修,文天祥,周必大,楊萬里,羅洪先,解縉等人,哪個沒有在峽江逆水行舟或投宿巴邱客棧,倚江茶樓對酒當歌?或在城北觀瀾書院探幽尋古,登樓閣觀贛江兩岸草木蔥蘢;玉峽懸崖暮雲疊嶂,成子洲頭霧湧雲簇;以及峽江小舟競渡,江霧裡回蕩的艄公吶喊。

 

 當年解縉在觀瀾書院登周瑜廟,吟道「都督峰高玉峽山,真君樓下水彎環。周郎遺廟經千載,三國聲名振百蠻。緣暗寢園春樹合,錦繡壇單古苔斑。祈靈幾度椒漿奠,桂子飄香去復還。」的詩句。玉峽的文化人如三孔,乃至金幼孜,練子寧,曾櫻等,是地域文化的書香熏陶他們的心靈。

        觀瀾書院,是一座承載於厚重的峽江文化底蘊,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一連串的漣漪。在時光的記憶里,彷彿觸摸到了歷史間的滄桑余溫,感覺到了歲月無痕的詮釋。真乃:玉峽岫峰,千旋百重生;巴邱煙波,萬頃映晚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