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上沈龍江先生書-2

      某自少,伏讀公為宗伯時所為舉業式,頒行天下者,則己知當朝有沈龍江先生,鋭意斯文,以世敎為已責。既壯,守其轍不敢變,遂叼一售,官中祕。未數月,而公膺天子之新命,入賛大政,為天下宰,厶私喜自語,賢者固不負其位位宗伯也。宗伯主文章風敎,即以文章風敎為己責。宰臣知天下政,獨不以天下政為己責乎而釋之乎?

       文章雖係世道汅隆,於天下之利病安危,要不甚急。若大政一失,則所關於天下甚大,所關於公之出處亦甚大。自古大臣以禮進退始,終其節不汙者,世多有之。其去而復起,而能厭人望者鮮矣。其復起為天子之宰,而能厭人望使無憾者,又鮮。蓋非獨任大責,重者之未易為力也,亦以望方新則難塞,一不如意而苛論我者倍常時。

        始爰立之命下,人曰上以人望用公。有曰:「非也,利其衰卻弱,不爭事,可以惟吾所欲為。」又有非之曰:「否,果若此曷若無之之為愈也。」閣位闕不備者久矣,果若此,此曷為獨畀公?蓋以公忠勤可屬,又久居田間,習知天下人情所苦樂,行且視公所引當否為舉罷。

          及公之辭也,人謂公必不來。夫公嘗謂上卿,致政,功立名成,年七十餘,老矣,復何求而來?有應之曰:「然,功立名成又老矣,復何求而來,倘其來必不苟。」又有曰:「然,來而苟,不如不來。」有謂:「今天下有一事乃舉世所共毒,而上心所甚甘,曩欲罷而不忍罷也。公雖爭,必不聽,---

------------來何寵薄,而猶為道行職,苟不舉,雖貴為公相,而猶為道不行也,苟足以行道,雖以罟正膳夫、公車令、門尉之官卑寵薄而人猶願為之。苟不足以行其道,雖貴為公相,而人猶恥之而不為。

           若曰:「吾自有潛移默奪之術,無事乎悻悻決去就,若小丈夫者之見。」則非愚所能知也。厶淺 陋無知識,唯習聞孔子所謂大臣以道事君之義,謹拭目觀公之所為,惟公審所處,甚幸。

 

中秘---中書省和祕書省的合稱。宮廷珍藏圖書文物之所

--- 承擔。如榮膺大任

畀 注音        ㄅㄧˋ賜與、給予。《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左傳.隱公三年》:「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酬答。《詩經.鄘風.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爰立---《書.說命》:"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孔傳:"於是禮命立以爲相﹐使在左右。"後因以"爰立"指拜相。

污隆---升與降。常指世道的盛衰或政治的興替。 劉向 《列仙傳·馬丹贊》:“ 馬丹 ,與時污隆,事 ,顯沒不窮。” 劉知幾 《史通·載言》:“國有否泰,世有污隆。” 利病--1.犹利弊,利害。 2.优劣。 3.利于治病。

風教--風俗與教化。如:「風教淳善」。《晉書.卷三.武帝紀.制曰》:「禎祥顯應,風教肅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業大矣。」

 苛論 ---過分嚴格的議論﹑品評。

以道事君----先進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卑官---職位低微的官吏

悻悻---憤恨難平的樣子。《孟子.公孫丑下》:「子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 潛移默奪--不露痕跡,自然而然的改移轉變。《明史.卷一八一.李東陽傳》:「其潛移默奪,保全善類,天下陰受其庇,而氣節之士多非之。」也作「潛移默運」、「潛移陰奪」。

公車司馬令-- 官名。掌管司馬門和宮中的警衛事宜。屬衛尉。

拭目而待--      擦亮眼睛等待著。比喻期待事情的發展及結果

E7D732C2-6A9F-4F68-99B1-1505ACFB2850.png

CE154816-14AF-4874-B8AF-E61BDC479BD9.png

 

 

6BBD76A8-5560-4326-A2F2-62C01BFACB7C.png

 

 

F7702174-B167-40D8-AA19-7D14F95066B0.png

 

     與王溧水書-2

     日者行色匆匆出都門,方欲修一酌言別,則巳弗及,恨之恨之。溧水大邑,盤根者多,簿書案牘之積如山,非我丈才名,宜莫能治。古人所稱寄命不小百里,我丈𣗳駿垂鴻,於今伊始。異日宰天下亦如斯巳!不佞弟去書生,還得一書生,旣做不得古人文章,又做不得今人事業,悠悠歳月,茫如捕風,反不若分符郡國,遥借天子之寵臨,猶足有所豎立。易言多譽,乃利在逺。勉哉!我丈,毋負所期。舍親典史王敷,前於京中曾巳面矚,諒無容贅。餘情縷縷,惟炤亮不宣。

 

 

56ABE472-8B6B-4ADF-94A6-C679F1C8CA3A.png

 

EE7634F7-0511-4645-B940-4BD6C083440B.png

 

典史---是中國古代官制,設於州縣,為縣令的佐雜官。典史始設於元朝,原本職責是「典文儀出納」。明清兩代均有設置典史,掌管緝捕、稽查獄囚,屬於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職外官,但在縣裡的縣丞、主薄等職位裁併時,其職責由典史兼任。因此典史職務均由吏部銓選,皇帝簽批任命,屬於「朝廷命官」

王敷--福建平和人

 

爻位不同,反映事物的基本狀態也不同,《易傳》中所說:「其初難知,其上易知」「二爻多譽,三爻多凶,四爻多懼,五爻多功」。

二爻多譽----

二爻和四爻都是陰爻的位置,但位置不同導致一個多譽,一個多懼。二爻處在內卦(下面三個爻組成的卦)的中間,居於核心地位,它還與五爻相應,相當於有後台支持,所以多譽。在古代,二爻相當於貴族的「門客」,這些人很得上層及當權人物的賞識。他們幾乎什麼都會,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醫學、術數……什麼問題都能處理。二爻與五爻相應,說明「士大夫」可獲得領導者的支持,他們的工作因此而得心應手。他們除了為主人出謀劃策、平定禍亂外,還有時間陶冶情操,玩弄琴棋書畫,活得不亦樂乎。所以說「二爻多譽」。

 

 

 ----------------------------------------------------------------------------------------------------------------------------------------------------------------------------------------

沈龍江

沈鯉,別名沈仲化,人稱「沈閣老」、「歸德公」,出生歸德府(今河南商丘),是明朝政治家、理學家,被譽為三代帝王師。沈鯉進士出身,擔任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少保、禮部尚書等職,他修《景帝實錄》,著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約》等作品。於公元1615年逝世,追贈太師,諡號文端。

人物生平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沈鯉生于歸德府。嘉靖年間,沈鯉鄉試中舉。師尚詔叛亂,攻占歸德府,不久向西逃去。沈鯉認為賊民一定會再來,急忙告訴駐守大臣,捕殺城中與賊民勾結的人,嚴加防守。賊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見有了防備,便離去了。嘉靖四十四年(1565),沈鯉考中進士,改任庶吉士,授職為檢討。大學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鄉,未曾因私事拜訪。

明神宗在東宮的時候,沈鯉任講官,神宗曾經指令諸位講官在扇子上書寫文字。沈鯉書寫了魏卞蘭的《太子頌》進奉,神宗於是要他講清大義,沈鯉講得非常完備。神宗讚美他,於是他蒙受寵愛。等到神宗即位,因為在東宮任幕僚的恩惠,晉升為編修。很快又晉升為左贊善。每次秉直講授,舉止端莊雅正,陳說的事情獨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極為稱賞他。他的父母接連去世,皇帝多次詢問沈講官在哪裡,又詢問服喪期滿了沒有,指令讓他先補任講官。

萬曆九年(1581),沈鯉返回朝廷。萬曆十年(1582)秋天,晉升為侍講學士,又升遷為禮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職,升任左侍郎。沈鯉斷絕私人的交往,喜好推舉賢士,不使人知曉。萬曆十二年冬季,被任命為禮部尚書。沈鯉起初做翰林官時,宦官黃錦因為是他同鄉送禮給他,他拒不接收。教導於內書堂,侍講經筵,都多次與大宦官接觸,未曾同他們交往。等到沈鯉官階更高,更加不需要藉助他們的勢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圖,他也不會輕易順從。

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沈鯉時年八十歲,明神宗派官去探視慰問,賞給他銀兩。沈鯉上書答謝,又陳述當時政治的要務。萬曆四十三年六月辛卯日(1615711),沈鯉在家鄉商丘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贈封為太師,諡號文端。明神宗非常悲傷,祭文中稱讚他"乾坤正氣,伊洛真儒。"

  為政舉措

沈鯉一生方正剛介。首輔張居正病,滿朝官員為討好張居正,爭相為之設壇祈禱,而沈鯉獨不往。萬曆帝喜愛珍寶,曾為買一顆寶珠花銀2000萬兩。朝臣紛紛為萬曆捐俸,並自以為得意。沈鯉卻說:"我只知養謙,不知逢君之欲。"聞者無不慚愧。有人上奏,光山產麒麟,萬曆聞奏大喜,欲取而觀之。沈鯉奏道:"聖上喜歡什麼是小事,而傳播出去就成了大事。此物一進,天下千奇百怪的東西紛紛進獻,勞民傷財,怨聲載道,豈不有損盛德。"萬曆只好作罷。此外,秦王請封其弟為將軍,鄭妃為父請恤,萬曆欽封鄭氏為皇貴妃等,均遭沈鯉據理抵制。  治理黃河
萬曆年間,黃河中下游多次決口泛濫,民不聊生。沈鯉為民請命,修築兩道大堤。據《歸德府志》劉榛記載:"中州水患最甚者莫如黃河,每逢秋夏水發,城郭漂沒,民鮮定居。"沈鯉為民請命,奏明聖上,先後奉旨修築了兩道大堤。一道西起滎城,東止洪子湖,全長400公里。另一道北頂東西黃河大堤,南由歸德古城北城郭外向東南方向,經會亭驛(今夏邑會亭)至永城曹家窪,全長90公里,後人稱為"沈堤"。由於修築了這兩道大堤,"河南州縣始免衝決"

  代表作品

沈鯉著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約》、《南宮草》等,均《四庫總目》並行於世。沈鯉一生方正剛介,為明代萬曆年間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為人峻潔峭直,力行古道。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被稱為"三代帝王師",世稱"沈閣老""歸德公"。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約》等傳世。

  文獻記載【沈歸德身後】沈龍江相公清節近世罕見,室無姬媵,謝政後,伉儷皆將稀齡,夫人猶劑調經藥,因絕血胤。其女尤奇妒,沈繼子為所毒,遂懵不識人,相公彌留欲一見之,遏不令通,銜恨而絕。其女必欲以他子承業,而氏宗人不許,其繼子尋夭,所得諸蔭,皆為群從分受拜官而去,丹旐素帷,莫適為主。聞靈柩至今在堂,賜域尚虛,蒸嘗失所。先朝耆德,一旦為若敖之鬼,聞者憫默,歸德在事,受其知者不少,必有經紀其家者。

人物故事

歷經400年白雲蒼狗的變遷,商丘一代又一代百姓對於沈鯉"乾坤正氣,伊洛真儒"的美好記憶,卻不僅不曾改變,而且愈加濃厚。陸陸續續,記者得到了大量散落在民間關於沈鯉的傳說和故事,如沈堤、鬧龍街、無梁廟、閣老廟、沈鯉賣盆,等等。

沈鯉家鄉商丘,明代稱歸德府,人們便尊稱沈鯉為"沈歸德"。沈鯉告退歸里後,在家鄉修文雅社,立社倉,設義塾。公元1615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三年,時年85歲的沈鯉病逝。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聞訊,頗為悲傷,贈太子太師,諡文端,諭祭諭葬。並先後遣河南布政使司堂上官於首七、三七、七七、百日、周年、三年,六次諭祭,祭文多次稱讚沈鯉"乾坤正氣,伊洛真儒",並御筆親書"責難陳善""肖德世臣"二匾以賜。並且先後累贈沈鯉之父沈杜、祖沈瀚、曾祖沈忠為柱國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皇恩波及,眷顧特隆,四世褒封,同列一品",這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同時也彰顯出一貫"遊戲政治"的萬曆皇帝,對他的老師沈鯉視如父親般感恩戴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