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金門後湖才子—許鍾斗

同安縣誌

 許獬原名行周以夢揭魁榜更今名,字子遜号鍾斗,九歲能文即多驚人語,客與其父振之谈夾谷之會,危其事,獬從旁應曰「已請具左右司馬以從矣。」客奇之,年十三淹貫經史,學博鄭耀稱為天下才,司理劉純仁亦謂其當魁天下,延署中讀書,見羅李公材倡學於閩往從焉慕李光縉文章徒步至晉江,師事之,萬歴丁丑舉於郷,戊戌下第歸,讀書梵天寺,參正汪道亨延之署中,談文外不會涉一私,庚子上春官與太倉王衡會文蕭寺,王不可一世獨折獬,云春闈冠君唯與我耳,及辛丑會場後見獬巻大駭曰:第一人今屬子矣!放榜果獬居首衡次之,殿試二甲一名改庶吉士,尋受編修,舘課出入爭抄,傳嘗自勵云:『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大學士李廷機素端介,獨與獬善,談必竟日。閩苦稅璫,有奸人勸璫上書分括山海之利,人心皇皇;獬貽書溫、林二御史,寢其事。居久以思親成病,假歸,囊僅數十金,一日鴻漸山圮一隅大星墜地,卒年三十有七。獬夙聘顏氏將及䈂得疾而眇,其妻父欲易以他女,獬堅執不可,及娶,情好甚篤,既貴一日為孝廉時,有巨姓橫郷里,痛絕其非巨姓,乘獬北上匿眾擊之途,懈下車亟避,忽見兩白衣婦掖過叢棘,入村舍得免,回視寂無人也,性嚴峻狷急,殫心力學,矢口縱筆,精義躍如,海內傳誦其文曰許同安,所著有四書闡旨合喙鳴、叢青軒集六卷,祀鄉賢。

夾谷之會--春秋末年齊、魯二國在夾谷(今山東萊蕪)舉行的盟會。公元前500年,齊、魯二國為結束前段時間的不友好狀態,約定在齊地夾谷舉行盟會。孔子時為魯國的大司寇,被指派擔任魯定公的相儀隨同前往。會上,齊景公使萊人以兵劫魯君,孔子護衛魯定公退後,命令士兵抗擊萊人,並斥責齊人的無禮舉動,使齊人無懈可乘。之後,孔子又利用兩國締結盟約的機會,迫使齊人歸還所侵占的魯國汶陽(今山東泰安西南)之田。夾谷之會表現了孔子勇而知禮的政治才能。

梵天寺---梵天寺位於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廈門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原名興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賜名「梵天禪寺」。「大輪梵天」以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入「廈門二十名景」。

劉純仁(1558-1599),字景范,號元之。南直隸武進(今屬江蘇常州市)人,劉應時之子,劉熙祚之父,武進西營劉氏第八世。明朝政治人物。經歷:萬曆十三年(1585)乙酉舉人。萬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三甲第七十四名同進士出身。授福建泉州府推官。二十二年(1594):甲午廣東鄉試分考官。二十七年(1599)積勞病卒於任上。福建省追崇入祀名宦祠,常州公舉入祀鄉賢祠。政績:福建泉州府推官任上,公平廉慎、獄多平反。凡跡涉嫌忌,其他推官不想受理或不敢受理者,純仁挺然當之。萬曆二十三年重刻韓國華、韓琦父子畫像並題跋於泉州府文廟。常赴沿海地區檢閱兵賦,數月即過勞致發須為白,按察使頻繁檄委辦理案件,積勞疾卒於官。重病時屬下贈禮,仍手答嚴拒,歸葬時家人出賣衣袍才償還喪款。

學博:唐制,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

司理---職官名,掌理獄訟的事。

 鴻漸山是翔安區最高峰,登上高處可見台灣海峽。位於鴻漸山東面山腳的寺廟面朝海峽,岩洞渾然天成,曆史悠久,香火很鼎盛。在它的北邊山麓,還有眾多景點。擬把鴻漸山莊建成一個具濃厚的民間文化、古樸典雅的特色休閑度假山莊,令來此度假的遊客能有回歸自然的感覺。

 

2106DEEC-6AF4-4EDC-8E3E-A636108FF6EA.jpg

425F5A50-2CB3-4D58-ACCD-688230ADAE53.jpg

8E7C1521-AE8E-47A2-945F-D2769ECD29DC.jpg

許開邑諸生懷奇博覽善古文詞,其上下古今論成敗多識見,所著有滄南集,孫獬。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爲諸生。

許開邑諸善古文詞,其上下古今論成敗多識見,所著有滄南集,孫獬。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爲諸生。

 F7C052CB-0A33-4D96-99B8-E0C268DE7A26.jpg

 

--------------------------------------------------------------------------------

《金門志》有傳:「許獬,原名行周,以夢揭魁榜,更今名;字子遜,號鍾斗。九歲能文,即多驚人語。客與其父振之談夾谷之會,危其事;獬從旁應曰:『已請其左右司馬以從矣』,客奇之。年十三,淹貫經史.見羅李公材倡學於閩,往從焉;深得修誠之旨。慕李光縉文章,徒步至晉江,從之遊。萬曆丁酉,舉於鄉。戊戌下第歸,參政洪道亨延之署中,談文外,不涉一私。庚子,上春官,與太倉王衡會文蕭寺;王不可一世,獨心折獬。辛丑會試,場後見獬卷,大駭曰:『第一人屬子矣』.放榜,果獬居首,衡次之.殿試二甲一名,改庶吉士。尋授編修,館課出,人爭抄傳。嘗自勵云:『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大學士李廷機素端介,獨與獬善,談必竟日。閩苦稅璫,有奸人勸璫上書分括山海利;獬貽書溫、林二御史,寢其事。居久以思親成病,假歸,囊僅數十金。未幾卒,年三十七。

 

 

 

金門縣先賢會元許獬公傳略

鍾斗公 】:自勵名言:『 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

                                                                  同邑池顯方直夫甫撰

    許獬公:【明朝】嘗聞三世善讀書者,必發。五世善讀書者,必有文章名世。故有杜預之武庫,傳七世爲審言工詩,而因有孫甫,有蘇味道之才,傳數世爲佑,佑三世俱工文,而因有孫軾,今複見於許氏。許八世俱能詩,而發於子遜,初名行周,後以夢更名獬,人稱鍾斗先生,子遜其字也。先世居同安浯洲丹詔村,自  五十郎公徙居後浦,五傳至光祚公以詩名,自是世能詩,至滄南公惟達,髫齡入頻,博學篤行。工古文詞,每爲民上書陳利害,有司重之。判有集載邑乘,即公大父也。達生封編修,公振之在頖有聲,乙酉閩擬元,主者留以待後,竟困數奇,萬曆庚午生公,少穎異,九歲能文,即多驚人語。封公偶與譚夾穀之會,危其事,公從旁應曰:「己具左右,司馬以從,何危乎?」客驚服,十三歲淹貫經史,居處常有赤光,後藝日進,試輒屈,鮮有知者,癸已以府藝見賞於學博鄭公耀,以天下才期之。甲午府試司理劉公純仁首拔之,評其文雲:當魁天下,延讀署中,是年徐公即登取入頻。時李公材倡學於閩,公往從之,深得修誠之旨。丙申以孟文見擯于學使者,亡何直指以前題觀風,公直書前文,遂居首。其勇自信如昌黎雲:丁酉舉於鄉,有以侯主司常儀邀公,公曰:吾儕不負舉主端不在此,且舉主必不以此課勤情,劉太史聞而深器之。戊戍下第歸,讀梵寺,不入公門,不從,雅重其品延署中,譚文而外無一及私,庚子冬抵都, 與辰玉王公衡會文蕭寺,辰玉不可一世,獨心折公文。雲今春冠軍惟我與爾,公亦自負莫己若也。比放榜果居首。王次之;海內爭誦其文。大詑得人,謂震澤而後,不一二見也。延二甲一名,選庶吉士,往時主司長隨,常無禮于門下士,士多隱忍受之,公不少假借,必令其泥首謝過而後已。每館課一篇出,人競傳寫。即宿望名公,無不咋舌。常自勵雲:﹁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時閩苦稅璫,有奸人勸璫上書,分括山海之利。人心皇皇,公貽書溫林二禦史寢其事。泉漳兩郡之民,皆公活之也。公性至孝,以望雲成病, 遂歸子舍。宧裛僅數十金,悉分惠戚屬。未嘗只字幹有司第,里有不平者,則侃侃陳之,不令其人知。即其人知而謝竟弗受。以故豪右斂手,縣令不骫法以冤民。兩尊人素嚴,公務委曲得其歡心。溫清之暇,即與諸弟商略古今,而歸之道學。丙夜無倦,乃病日劇。然神猶王,每接人譚娓娓不休;一日鴻漸山圯一隅,大星墜地,而公翛然逝矣。時明神宗萬曆卅四年丙午( 西元一六零六年 )六月望日辰時也,春秋僅三十有七,聞者無不惜之。公生平無他嗜,獨篤倫力學。自謂性戇,多忤世,因廉交遊,有觸輒吐,若不能容,而人過必忘,終不與較,有巨姓專利蠹民,力阻其謀。遂乘北上,匿衆擊於途。公下車亟避,忽兩白衣婦掖過棘中,入村捨得免,回視寂無人也。登第後,有言報復者。公唉而止之,太學士李文節公,素端介,不輕假人以言,而獨善君。數過從,譚竟日,皆正己範俗之語。其制義則痛快直截,暢已所欲言,與人所不能言,文則敍事條達。析理靈通,出入白蘇,上下陸賈。詩則沖秀雄雅,兼收陶謝。蓋得之家傳焉。使加以年,將軼轡七才;而起衰八代矣。所著有:「叢青軒詩文集六卷、易解、四書闡旨合啄鳴、小題秘旨、九九草、存笥稿制義千餘首等行世」。諸子若孫,俱安貧嗜學,無媿家聲。

    論曰:餘生晚也,且居孤島,不及交先生,余友張君與先生善,每述先生孝友天性,而清操勁節,壁立千仞,文特其緒耳。葛學使稱其生無媚骨,文有別腸。祀之黌宮,猶末悉其素履。王元美謂李子鱗不暢實,位不配望,壽不竟志。而無涯之智,結爲大年,余于子遜先生亦雲。摘自:( 同邑池顯方直夫甫撰  孝廉 )

 

金門縣孝廉鍾斗公傳略

    金門先賢才子,許獬公,初名行周,字子遜,號鍾斗。以夢揭榜魁,故改名獬。獬即獬豸,乃獨角獸,性忠。見人斗,則觸其不直者;聞人論,則叱其不正者:後世以之爲禦史補服,蓋取其大剛中正之義,後來許獬果中了會元,本可再中狀元,以獬同亥屬豬,爲帝所棄,改爲榜眼。以聰明絕頂,而又秉性狷介,正行如其名,頗聳視聽於當時。

    本來許獬既天賦穎悟,又生於書香世家。父振之,登萬曆廿二年甲午( 西元一五九四年 )副榜,祖父惟達,垂發已爲諸生;乃祖若宗,具是文才濟濟,早有﹃八代能詩﹄之美譽。及獬時,九歲能則能文,且多驚人語;年十三,便淹貫經史,因見羅李公材倡學於閩,遂往師事之;又慕李光晉文章,不惜徙步至晉江,執經求教。歸築讀書處於金門後浦( 今改爲金門縣政府 ),中有叢青軒,獬即以名其文集。其爲學也,醞釀致精,未嘗稍苟,每讀一書,不盡其卷,不復他涉。故李光晉之評許獬也,謂:『讀書館課,魁瑰雄麗,如泛大海。其爲文也,包羅左國,吐訥莊騷,出入揚馬,鞭棰褒雄。其爲詩也,煉格漢魏,倡材六朝,同工沈宋,登壇李杜。天府之高華,人文之鴻鉅,歎爲觀止矣』。

    明萬曆廿五年丁酉( 西元一五九四年 ),許獬舉於鄉,爲丁酉舉人。當赴試途中,有泉某自視甚高,嘗疾言奪魁;及聞與獬同科,震其才名,乃要獬同宴並加留宿,蓋欲試獬之才,以決其行止也。宴罷款談,某即以「冬雪造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囑對;獬仰觀天色,頓有所悟,即對以「秋雲排羅漢,風吹移步往西天」。某甚折服,是科竟未敢赴試,獬榮歸,參政注道亨延之署中,談文外,一涉一私。越四年,獬入京會試,道出江南,與太倉會文於蕭寺。過王家,見其門聯:「子當承父臣,未報君恩」,大不以爲然,笑謂衡曰:君子倒罝,孰若改爲「恩君臣未報,父老子當」,王衡世代翰林,父曾爲宰相,素性高傲,獨心折許獬,引爲知已。及會試放榜,獬居魁榜,而衡次之。嗣後殿試,獬得二甲一名,改爲庶吉士,尋授編修。館課一出,人多爭抄其文,譽爲「許同安」其時( 金門猶隸同安縣轄 )。許獬著有叢青軒文集、四書闡旨合啄鳴、小題秘旨、九九草、存笥稿制義千餘首等行世。獬嘗自勵:『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大學士李廷機,本甚端介,獨與獬友善談必曰:許獬公在朝居官,以才高性直,不畏權勢,致罪于宦官。嘗因皇上舉行祭典,指獬宣讀祭文:屆時啓卷,竟爲白紙,知爲閹黨所圖。猶急中生智,出口成章,帝聞其文內清新,明切要,索閱其文。獬以白紙呈進,並奏明栗委。皇上振怒,懲其宦官,而獬反受獎。此外地方輕賦稅,爲鄉里除豪強,亦每見義勇爲惠及黎庶。  

    許獬居京久,思親成病。假歸,囊僅數十金。夙聘顔氏,及笄,得病而眇,妻父易以他女,獬獨執不可。既娶,情愛彌篤;後貴更相敬如賓。所憾居家未幾,便賦悼亡,公生於明隆慶四年庚午( 西元一五七○年 )八月三十日巳時,卒於萬曆卅四年丙午( 西元一六○六年 )六月十五日辰時,享年三十有七,墓葬金門山前村後,石獅山旁,穴稱( 石獅披鐵甲 )。又立坊吳厝村,題文曰:﹁文章垂世,孝友傅家﹂。子三:長鉉、次鉞、三鏞,俱爲諸生,世居後浦,後湖等村。邑人兵部尚書蔡複一,爲文祭之曰:歲之辛丑,餘即在京。君方獻賦,平陰光鳴。霧深澤豹,風厚起鵬。振衣而喜,壯我南溟。青燈綠酒,共敘生平。餘耽邁軸,君直蓬瀛。西方荷芙,秋露金莖。題書相問,空月盈盈。旋周家難,廢蓼涕零。萬里歸賻,惜逝閔梵。未幾何時,君亦南征。觀濤枚叔,消渴長鄉。間一過從,倒屣逢迎。情崖孤援,辯濤縱橫。其骨立,峰削峻嶒。察其神王,隼擊蒼冥。筆尾所揮,千秋弦誦。謂可小損,行當漸平。譚猶捫虱,夢勿騎鯨。匕發無功,二豎見淩。雲迷梁苑,日落茂陵。鳴呼哀哉!方君首舉,士未知名。既出所業,滿座盡驚,群英失色,萬籟收聲。銀河垂波,風馭冷冷。雲屋天構,匠者奚營。王唐與瞿,峨揭前旌。皆以鉅魁,主藝林明。而此超乘,實推代興。雲胡文章,而命是憎。年年及強,定不待成。堂老椿萱,原非鶺鴒。別鶴雛鳥,何以爲情。虛空聞蜩,疏慢依螢。鳴呼哀哉!君之急氣,雄以文並。當其勿往,莫我敢乘。至有不可,斷斷引繩。閻浮何隘,須彌可傾。謬收餘狂,稍許抗衡。同里於島,同門於城。相杆尚輟,引在戚朋。接訃匍匐,怛焉中怦。朝縈夕悴,感此沾纓。修短同盡,好丑難憑。高山大川,永藏精靈。筆花不死,敢爲列星。壘塊難澆,激爲風霆。德幃雖冷,汗簡自馨,悠悠世態,吊客青繩。讀此文祭文,益見許獬之文才洋溢,天下知名,卒後,入祀於鄉賢。清幹隆間,又與許順之、王力行、呂大奎、丘葵、林希元諸名賢,同祀于朱文公祠,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實在是值得頌揚呀!

明金門先賢魁首許獬公傳略

    許獬公:原名行周,字子遜,號鍾斗,泉州府同安縣( 今福建省金門縣後湖村 )人。明萬曆辛丑( 西元一六○一年 ),會試第一,官編修。爲人氣概偉岸,志行高潔,殫心力學,矢口縱筆,精義踴如。海內外誦其文,學者稱爲許同安。著有:《八經類集、許鍾斗集》。

    許獬生於書香門庭,家境清平。從他出生之後,父親許振之對他就抱很大希望,給他取名「行周」,就是希望他學習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行周。唐代的福建,文化還很落後,曾被中原學者譏爲﹃閩人不知學﹄。歐陽行周從小有志氣,發憤力學,他上京赴試,終於在大學問家、當朝宰相陸續主考天下名士時,名登龍虎榜進士,並與著名文學家韓愈齊名。歐陽行周成名的故事,千古流傳。對當代及後代都有很大影向,特別是福建的讀書人,對他推崇備至,並奉爲楷模。望子成龍,見賢思齊,是天下父母之心。許獬的父母便把自已的兒子取名「行周」。後來,爲什麽更名爲許獬,是一種異獸之名。傳說,此獸獨特,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以角觸不直者。許獬曾夢見自已文場奪魁,名登金榜,從而産生對人生新的憧憬。他欲有一番作爲。但是,在那黑暗的封建社會里,爾欺我詐,不擇手段,不平之事很多。在人生道路上的選擇,應該做個什麽樣的人?他覺得應該正道直行,做一個正直之人,故又改名獬。

    許獬從小時候起,許獬就受到良好教育,讀書非常用功,人的資質也很聰明,有神童之稱。他九歲能文,十三歲淹貫經史。從小就紮下堅實治學基礎。在學習中,他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語出常有很多驚人之處。有一次,賓容與他的父親許振之談論『夾穀之會』。這故事記載孔子在魯國爲相時,同魯定公于夾谷地方與齊侯會盟,時齊強魯弱,齊國有意以強淩弱。所以談論之中,人們都擔心孔子會吃虧。許獬在旁從容地回答道:『已請具左右司馬從矣』。賓客感到十分驚奇,說明許獬精讀經史嫺熟於心,他深知當時孔子的作爲,孔子認爲:『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所以,在他與魯定公會齊侯之前,早已作了戰斗部署。

    青少年時代的許獬,就受到當時社會名流賞識。學博鄧耀稱他爲『天下才子』;司理劉純仁認爲他『當魁天下』,因此延引他到署中讀書。而許獬到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並不因爲人家的稱讚而自滿自足。他的求知欲望十分強烈,只要那里有名師可拜,有學問可求,他便前往拜師永學。李材,字見夢,這是李質的好朋友,官兵部侍郎,此人有個很大的特點,無論到何處倡學。正好被眨到福建爲官,因此他就在閩倡學,許獬聞知消息,非常高興,便去拜他爲師,並且較爲深刻地學到他的主要學問。葛學使評許獬『生無媚骨,文有別腸』。他的爲人文風,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李材、李質的影向。李光縉,字宗謙,是當時的名士,學者稱爲『表一先生』。明萬曆己酉( 西元一五八五年 )舉福建鄉試第一,負有盛名。因爲他不願意做官,便家居講學,所收學生很多,著有《景壁集》、《回書要旨》等書。許獬很羡慕李光縉的文章,便徙步到晉江,拜他爲師。許獬不止求知欲高、求師心切,而且對治學的態度也是十分嚴肅認真,是知之爲知之,是不知爲不知,一絲不苟。對學術上的是非曲直,他都要辨明清楚,而且一經形成自己的見解,就不經易改變自己的觀點。他曾經寫過﹃孟義﹄這篇文章,但是被當時學者使摒棄不用。以後,直到徐北魁觀風,再命這題目。許獬並不因爲以前所寫的被摒棄不用而改寫,他仍然按照以前所寫的文章獻上。結果徐北魁很賞識,把他撥爲文章之首。這件事說明他治學態度嚴謹。不是把治學作文章爲『敲門磚』,看風使駝,投上所好,而是表現一種求實精神。

    在封建社會中,多數知識份子的出路,是從科舉道路進入仕途的,許獬也不例外,他雖然才學出衆,但在科舉道路上,也不是平步登雲的,萬曆丁酉( 西元一五九七年 ),他舉於鄉,戊戍( 西元一五九八年 )下第歸。但他並不氣餒,繼續在梵天寺讀書。參政汪道彎延次署中,除讀書論文章之外,不涉一私。庚子( 西元一六○○年 )上京赴禮部的考試之前,他以文會友,與江蘇才子太侖人王衡相會于肖寺( 即佛寺 )。王衡自負不凡,不可一世,但唯獨十分佩服許獬。他說:『今春的會試冠軍者,只有我和你』。辛丑( 西元一六○一年 )會試結束之後,他看到許獬的試卷,大爲驚服,說:『第一屬你了!』榜文公佈之後,他改庶吉士,在翰林院繼續讀書,天下第一肴( 有才學 )『許獬進士頭』。中進士之後,在翰林院繼續讀書,授編修。他所寫文章,人爭傳抄。這時許獬已經名震京師了。但是,令人可貴的地方,是在他成名之後,並不因此而得意忘形,其實,科舉求學功名,並不是他最終目的,他有他自已更高的追求目標。他自勵名言地說:『做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可見,在他心目中,不儀重功名,更重視人品。爲二『做天下第一等人品』,許獬確實身體力行的,他爲人的品質籲是高尚的,無論是對待朋友,或者對待自己的妻子,他的品質都是很高貴的。當時凡大學士李廷機,字爾張,號九我,泉州晉江人,爲人端莊嚴肅、耿介正直,交友不廣,但獨與許獬非常友好,交談必竟日。可見,他與人相交,也是真誠相見的。他爲官清正廉潔,到他請假返鄉,歸來行囊儀只數十金。他對自己妻子的態度,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早年他訂聘顔氏,但是顔氏這個姑娘,長大得病雙目失明,其岳父要他另娶他女,但是許獬堅持不肯,成婚後感情甚篤,到他富貴之後,仍和往昔一樣。對於社會上壞人壞事,他敢於主持正義,進行糾正,爲孝廉時,有巨姓橫行鄉里,他便挺身而出,痛繩其非。

    朱明王朝,到明代中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封建統治階級爲滿足自己驕奢淫逸生治,揮霍無度,財政匱乏。於是,皇帝便派出他的親信太監,到各地徵收稅利,奸人便慫通太監上書皇帝『分括山海之利』,大肆搜刮脂民膏。老百姓知道之後,人心惶惶。爲解民之倒懸,許獬便致書給溫、林兩禦史,才制止此事,可見許獬對於民衆疾苦,及爲關心,應該說,他曾經爲家鄉人民做過貢獻,兔除一場災難。

    可惜,這樣一位才德兼略的人物,只享年三十有七歲,就與世長辭了,大才未展,壯志未酬,至今人們想起了他,還不能不感到痛惜。摘自:( 八閩許姓發祥史,許書記、許在全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