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清明節認識南京許小春宗親返金祭祖

C9C8B0D7-FD1E-4A04-82A4-8CA2A672BB59.jpg

280E4400-9480-4C95-A4AB-07BBFAAEA6E4.jpg

清明節返鄉遇到來自滯留大陸南京的許小春夫婦及其大姐許德惠宗親,祖籍是金門官裡12號,屬於金門珠浦始祖50郎公二世祖東菊公派下東厝房後裔。

我因1080404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秋霖宴請許小春等及廈門許氏宗親青年團我作陪,1080405東門掃墓祭祖及晚上家廟吃頭相遇而認識南京的宗親。

2018-10-13 許惠德首次參加「兩岸交流和平之旅」在官𥚃的親人,後1964年出生的弟弟許小春二度回金門。

姊弟告訴我,他父親許丕勇1922年生於馬來西亞。因響應愛國僑領陳嘉庚號召抗戰,返國投入大陸雲南的抗戰建設工作,當時陳嘉庚從南洋募集了許多物資送到雲南,許丕勇協助運送戰備任務。因表現優異於1940年考進黃埔軍校第十七期並和韓國瑜市長的父親同期,成為國軍的一份子。歷經抗日剿匪,編入74師,張靈甫當師長,參加國軍最重要的山東「孟良固」激戰,後退到南京駐年,1949年大陸變色, 滯留大陸,娶當地女子為妻,50餘歲時客死南京異鄉。

他說祖父自南洋回到金門官裡等待兒子許丕勇回家,仍等不及在民國45年在官裡老家過世。他的父親在大陸遭受到很多苦難,許小春二度回官裡聘請安岐加栽的兄長修袓墳,其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精神令人感動。

 

許小春108.0508微信po 文給我:

【地方文化】覓史尋蹤走英雄路 ——參加紀念南僑機工參加抗戰八十週年文化之旅紀實

原創: 周永沛 寫生龍川江 5天前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文化之旅

南僑機工是指抗戰時期,從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他們從各個地區先後回到了祖國,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抗戰進入最艱難的時刻,東北淪陷、華北淪陷、華東淪陷,國民政府西遷。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生命線。為應對時局變化,國民政府在昆明成立了「西南運輸處」負責相關運輸事務。而運輸處成立以後的第一要務便是大量地招募和訓練司機,於是,大量的司機被政府派遣至緬甸仰光接車,從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期間,滇緬公路一共搶運回國一萬三千多輛汽車。有了汽車司機卻嚴重匱乏。東南亞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發出了「南僑總會第六號公告」,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參加抗戰,與國家一同戰鬥,眾多愛國華僑踴躍報名,有的甚至放棄了當時的優越條件,當時志願回國援助抗戰的華僑前後共有3192人。他們被稱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隨著時局變化,怒江對峙,機工生活陷入困境,有的上前線血灑疆場,有的回到南洋,有的流落國內。在昆明西山的「南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碑文上這樣寫道「當年回國服務的南僑機工共有三千多人。有一千多人因戰火、車禍和疾病 為國捐軀,另有一千多人在戰後回到居住國,而剩下來的一千多人則一直留了下來。目前,幸存者不及百人……」。

如果滇緬公路意味著抗戰的物資保障,那麼那些歸國服務的南僑機工們就是運輸這物資的人,據統計,抗戰中中國軍隊的物資和裝備幾乎有一半是通過滇緬公路運進來的,而運輸著這些物資的汽車,正是由南僑機工們和其他司機一起駕駛的。他們為抗戰做出的貢獻,正如「南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底座上書寫的四個大字「赤子功勳」。

2019年4月27日至5月5日由馬來西亞砂拉越華人學術研究會主辦,雲南省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歷史研究會協辦的「覓史尋蹤走英雄路--紀念南僑機工參加抗戰八十週年文化之旅」參訪團一行踏訪雲南南僑機工抗戰舊址和紀念地,追尋共同的鐵血記憶。筆者有幸作為其中一員參加了滇西行程,在此記之,以期共勉。

   參訪團一行來到12個方陣402尊單體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前,深切緬懷逝去的英烈。大家瞭解到這裡曾是滇西抗日的主戰場,瞭解到松山戰役是整個滇西抗戰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遠徵軍先後投入了八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和一個工兵營,加上盟軍及其空軍地勤人員4萬余人的兵力,歷經大戰十次,小戰百餘次,全殲守敵三千餘兵,中國遠徵軍傷亡官兵7600余人,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滲透著英烈們的鮮血。 松山戰役的勝利,是無數愛國志士英勇獻身換來的成果,是對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考驗。松山戰役的勝利,不僅打破了滇緬戰場的僵局,更是拉開了中國大反攻的序幕。從此,通過滇緬公路,大批部隊和裝備、物資可以暢通無阻,源源不斷地向龍陵和滇緬戰場送去。此外,這場戰役也是中國軍隊首次殲滅一個日軍建制聯隊的戰役,成為日軍在亞洲戰場的第一個所謂「玉碎」戰。松山也因一場為期96天的戰役而聞名於世。

抗日戰爭中,日寇封鎖我國海上交通,滇緬公路成為國際援華抗日唯一通道。日寇從1940年10月—1941年2月對惠通橋6次空襲,使橋梁受到破壞,負載能力已降低。1942年初,日寇5月4日攻陷龍陵縣城,當夜佔據怒江西岸松山山頭。5月5日我方將東岸橋塔炸毀,主索炸斷,整個橋架墜落江中,憑借怒江天險,拒敵與怒江以西。日寇急於過江,一面武裝泅渡,一面組織工兵架設浮橋。無數坦克、卡車,成百上千的士兵,都在等待著他們的工兵架設浮橋。從怒江西岸江邊到峽谷上部的盤山公路上,排滿日軍第56師團的大隊卡車和武裝車輛。美國飛虎隊的空軍戰士向江邊的日寇開火,扔炸彈、燃燒彈,把排得長長的敵人車輛變成了一片火海。連續數日的空襲,日寇兵力在怒江峽谷沒有留下來,日寇越過怒江直搗昆明、重慶的企圖毀於惠通橋前。自此,拉開了中國軍隊反攻的序幕。

自1938年至1942年間,先後有1600名南洋華僑機工為祖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20萬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起的「中國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3000多築路工人埋骨於此,有些甚至連名字都未能留下。戰爭的殘酷,在於讓數十萬人的命運從此改寫,讓世間處處生離死別,也讓無數的普通人拿起各種形式的武器,在戰場的前線後方,成為保家衛國的英雄,對於後世的旁觀者來說,他們只是歷史書上的一個名字一段故事,對於當事人,卻是一生的痛苦印記,也是一生為國的熱血情懷。「青山銘記英雄血,赤子忠魂永不滅」,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在南僑機工紀念館,瑞麗市文旅局、畹町工委領導與參訪團一行舉行了座談會。參訪團代表機工後人向紀念館贈送了30余件文物,同時贈送了具有馬來西亞特色的民族樂器薩佩模型,

從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45萬多噸國際援華物資就是從滇緬公路通過畹町橋運往內地,有力地支援了國內的抗戰。1941年12月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為保障滇緬公路暢通,中國的10萬遠徵軍踏過畹町橋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印公路修通後,與滇緬公路在此交匯。一座邊界小橋,見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為祖國立下了奇功。

這座橫跨兩岸、已成景點的畹町橋,昔日曾送別為國浴血奮戰的遠徵軍,走來懷揣拳拳報國之心的南洋機工;將侵略者趕出國門,告別血與痛的抗戰烽火,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70年滄桑巨變,它見證的是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捍衛和平的不屈和奮爭,目睹的是中國從羸弱走向富強的歷史變遷。在穿越時空的歷史中,畹町橋上始終回響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奮鬥不息的足音。

歷史上的中央雷允飛機製造廠位於瑞麗市弄島鎮雷允村。該廠創建於1939年,它的前身是「中杭廠」。1942年,日本侵略軍侵佔緬甸,雷允飛機製造廠-毀棄。這是一座具有當時先進水平的中、美合資建設的飛機製造廠。工廠當時員工達2500人,曾製造飛機63架,組裝50架。它不僅生產和維修了大批抗日戰機,而且還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銅軸反轉直升機,堪稱世界之最。瑞麗雷允飛機製造廠,是雲南最早的飛機製造廠。儘管過了半個多世紀,但是當年的跑道遺跡仍在。一大塊水泥澆築的場子,邊緣整齊結實,可以想象當時土建技術之高超,偶爾還能看見裸露的鋼筋。場子一角有一座漢白玉紀念碑,上面簡要記錄了飛機製造廠的歷史。紀念碑後面的竹棚中,一塊水泥地邊緣刻著「CAMC1939」(中央飛機製造廠的英文縮寫)的標誌。

遺址位於騰衝市區南來鳳山頂,方圓一平方公里多日軍櫻陣地、梅陣地、松陣地、成合陣地的交通壕、坑道、機槍陣地、散兵坑及炮兵掩避部等遺跡尚存。

    1944年7月,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三麵包圍騰衝城。來鳳山是接近騰衝城唯一制高點。易守難攻,日軍佔據騰城之後,將來鳳山構築成堅固據點。7月17日至29日,遠徵軍一一六師、三六師、預備第二師等部隊,在美國第十四航空隊的戰鬥機、轟炸機協同下,對來鳳山發起攻擊,經半月激戰,全殲來鳳山日軍守敵,完成了對騰衝城內日軍四麵包圍的態勢。參訪團一行得到了遺址發掘者之一的文物專家王香萍女士的精彩介紹。

1942年5月,日寇的鐵蹄踏上了滇西的土地,騰衝就此淪陷。5月5日,中國軍隊及時炸毀了怒江上的惠通橋,才將沿滇緬公路進犯的日軍阻擊在了怒江西岸,從此兩軍在怒江東西兩岸對峙長達兩年之久。1944年5月,為策應中、英、印聯軍對緬北日軍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緬公路,收復怒江以西的失地,據守怒江東岸的中國遠徵軍發動了滇西反攻戰役。

國殤墓園1944年5月,遠徵軍便以二十集團軍6個師的兵力實施騰衝反攻戰。騰衝城是滇西最堅固的城池,兼有來鳳山作為屏障,兩地互為依託。日軍經過兩年多的據守,在兩地築有堅固工事及堡壘群,準備了充足的糧彈。據統計,從1944年5月11日遠徵軍20集團軍強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騰衝城,歷時127天,所歷大小戰役達40余次,斃敵6000余名,國軍第二十集團軍共陣亡9168人,最終收復了騰衝,使騰衝成為滇西最早光復的縣城。在戰役結束後,時任國民政府委員兼雲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倡議興建陵園以祭悼國軍陣亡將士。此後在印度華僑的援助下開始修建墓園,於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據《楚辭》中的「國殤」一篇,為之起名為「國殤墓園」。參訪團一行聆聽了伯紹海先生的精彩介紹。

5月2日,參訪團一行來到芒棒鎮祭奠南僑機工江龍泉先生,據悉江龍泉墓是抗戰時犧牲了的南僑機工中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墓碑,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該鎮黨委負責人的陪同下到墓地前舉行悼念儀式,追尋歷史,緬懷先烈,參訪團一行列隊肅立,團長林少華女士親手整理花圈緞帶、深沈默哀,以八十枝清香向江龍泉先生獻上一片真誠的敬意。雲南省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歷史研究會副會長湯小梅女士宣讀祭文,表達了對英雄的無限懷念與追悼。

 隨後在芒棒鎮召開了座談會,該鎮領導向參訪團一行們介紹了芒棒的茶文化、抗戰文化、旅遊文化,參訪團負責人介紹了近年來開展的文化尋親活動情況以及此次文化之旅的目的,希望通過國內外的相互配合找到江龍泉先生的親屬。芒棒鎮與參訪團互贈了禮物。下午參觀了龍江鐵索橋、龍文橋、橄欖寨等抗戰遺址後離騰赴昆。

 

隨後在芒棒鎮召開了座談會,該鎮領導向參訪團一行們介紹了芒棒的茶文化、抗戰文化、旅遊文化,參訪團負責人介紹了近年來開展的文化尋親活動情況以及此次文化之旅的目的,希望通過國內外的相互配合找到江龍泉先生的親屬。芒棒鎮與參訪團互贈了禮物。下午參觀了龍江鐵索橋、龍文橋、橄欖寨等抗戰遺址後離騰赴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