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6月10日至12日參加第七屆兩岸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席會,由全台各同鄉會宗親會公共事務協會等立案社團的理事長和總幹事組成「旅台金門同鄉會聯誼會廈門參訪團」,參訪人員40名,由聯誼會祕書長張國森負責聯絡及輪值主席陳復擔寶任領隊。
第一天10日上午一行從水頭搭船經小三通抵達廈門五通碼頭,翔安區會長宋奇盈、前會長許伯欽等已在入境大廳熱誠歡迎,接著專車接送我們到下榻飯店。
下午3時安排到廈門市美術館先參加「廈金風情書畫攝影展開幕式」,兩岸書畫家一同展覽,廈門金門同胞聯誼會長陳呈也是美術館館長, 其中金門縣美術發展協會理事長致詞:他認為美術是生命的後花園,在那美的世界裡,是和平的是詳和的,其精闢的致詞讓我印像深刻。
高中同學在此相遇在唐敏達的書法作品前合影
(左一李錫敏理事長左一張自福中陳金文副處長右二唐敏達)
下午4時於廈門市美術館會議室召開「第7屆兩岸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席會」,由廈門金門同胞聯誼會長陳呈李淑萍專職副會長,來自後浦印尼出生的張常委、顧問大嶝許伯欽,翔安區金胞聯宋奇盈會長,廈門海外聯誼會祕書葉正輝等。金門縣政府派教育處副處長陳金文、許能麗科長,社會處副處長許美鳳、陳松堅科長與會,旅台金門同鄉會聯誼會廈門參訪團,金門籍五位藝術家代表。
研討主題:福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並設立福建自貿區廈門平潭福州三個片區,兩岸如何藉此共謀發展,陳呈會長致詞重點:兩岸之間六、七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好不容易兩岸金門同胞可以坐在一起聯誼,希望在台灣在大陸兩岸金門鄉親共同為建設金門而努力,更要感謝得到金門父母官的支持。又派二位副處長來傾聽大家的聲音。他說兩岸聯誼會已召開七次,我們要不斷檢討是否落實。他也希望兩岸推行新的政策要聽聽金門人的聲音。他說「金門是兩岸的金門」,「在台灣說金門是福建的門,在大陸說金門是臺灣的金門。」只有金門人說金門是兩岸的金門。金門是我們美麗的家園,他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亟需兩岸及海外金門同胞共同籌謀獻策,真是語重心長!當天活動主持人是李淑萍副會長,她提出:「大陸在2015年1月15日福建自貿區揭幕,2015年4月21日廈門自貿區也揭幕,兩岸應加強交流交往,合作潛力無窮。希望作到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希望兩岸加強貿易往來。」社會處副處長許美鳳發言:「她代表陳福海縣長向大家致意,縣府將成立「海外鄉親服務處」要服務鄉親,目前旅台有29個立案團體大陸有8個海外有10多個團體和金門縣政府都有往來。他認為透過兩岸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席會可加強交流互動,兩岸同胞都是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晚間由廈門市委統戰部作東,假文化藝術中心內好清香酒樓宴請旅台金門同鄉會聯誼會參訪團,務副部長何秀珍、副部長蔡林娜與大夥把酒言歡敘鄉情,使用金門高粱,氣氛熱絡。
晚上住華橋賓館,飯後多人外出夜遊,我和績智和薛作伍理事長分享工作心得,績智早就認識作伍兄。
第二日11日到平潭參訪,從廈門出發大約要3個多小時才到達,沿途經過泉州、莆田所見都是高樓大廈,大陸之進步可用神速形容,經過跨海大橋後就到達。一行人在「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周主任的引領下,聽取了平潭綜合開發簡報他說:「中國政府全力發展,整體規劃,把平潭視為絲路起點,用最新的城市規劃,積極吸引台商。」接著考察自貿區建設隨後前往「海壇古城」參觀,進到仿明清怡紅宴客棧。一樓有戲場,可作音樂方面表演,營造青樓文化。參觀台灣商品免税商場。
晚間由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台灣工作部,假平潭麒麟榮譽國際酒店宴請旅台金門同鄉會聯誼會參訪團,由副部長吳靈芳出面接待。
第三天12日安排往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參觀,搭乘小船參觀石牌洋風景區,(位平潭縣西北看澳村西側的海壇海峽中),海中兩巨石高33米,又叫雙帆石,據地質學家考證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岩球狀風化海蝕柱,有「不到石牌洋,枉來平潭島」被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贊曰「天下奇觀」,岸邊有一同心圓海蝕地貌,見到漁民在採收海帶。
以往福建外島廈門、金門、東山、平潭有富貴貧賤之俗稱,而今日平潭因有綜合實驗區的加持,其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午到莆田用餐,下午2:30回廈門碼頭。許氏宗親還有大嶝島的伯欽,縣府的美鳳副處長、能麗科長、志中、丕平、績智參加這次雙聯會,彼此互動,增進宗誼。而高中同學有縣府陳金文副處長,書法家唐敏達,李錫敏理事長、北市總幹事張自福也參加這次會議,十分難得。
我搭乘3:30輪船返鄉,認識來自高雄左營的李沃植鄕親,他是本村許從心的外甥,談了很多有關他舅舅豐富又精彩的船員生活。他侄兒開車來接他,我也搭便車回家,此行水頭碼頭已不見託酒等去大陸販賣的小額貿易,有點冷清但也顯得有紀律,國家門面還是要顧好。
金門日報鄉訊報導
陳呈才識深孚眾望的廈門市金胞聯會長
2013/02/23
作者:楊瀛谷。 點閱率:425
陳 呈小檔案
出生地:廈門市鼓浪嶼(祖籍:金城鎮南門里)
現住地:廈門市思明區
學 歷: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初中部,長沙中學高中部
經 歷: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陳嘉庚紀念館館長,廈門市攝影家協會主席,廈門總商會經濟聯絡部副主任,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
在古早、古早的時候,陳呈的曾祖父陳達三由於在南門開設「陳寶益」銀飾店,而與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成為好友,並與翁同文等地方士紳共同籌建如今的模範街。然而,曾祖父因身體羸弱而英年早逝,離世前將兒子陳村牧(即陳呈的爺爺)託付交予傅錫琪撫養,而傅先生對陳村牧視如己出,全力栽培至廈門就讀。
陳村牧在集美中學的成績愈加優異,因而得以榮膺陳嘉庚「成人之美」助學金,並從而得再進入廈門大學攻讀文學學士學位,也因此傅錫琪更進一步將大女兒傅麗端委嫁於陳村牧。陳村牧於1931年大學畢業,1934年集美中學即聘其為校長。
1936年底,陳村牧原已應聘擔任馬來亞坡中華中學校長,但人至新加坡與陳嘉庚先生多次晤面,經考察決定聘任為集美學校校董,乃折返大陸總理集美學校校務。有了身份、地位之後,金門家族的人士紛紛前去投靠、依親,也因而現今在金門已找不到這個家族的直系親屬。
陳呈雖在鼓浪嶼出生,但不久父母都奉派至東北「支援東北建設」,他乃跟著爺爺、奶奶住在集美,並常聽聞兩老說起金門老家的故舊過往情事,而在持久薰陶之中滋生對爺爺的深厚感情,亦因而熟知金門腔調的口音差異。
他八歲進小學時正值文革期間,當時金門人都被視為黑五類,爺爺更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從董事長下放為圖書館管理員,且子女均不得參軍、工作、上學和擔任幹部,唯一的好處是他隨時都能借得到書看,但及至上中學時仍受歧視,各種活動都不准其參加。
初中畢業適值文革結束,本想報考空軍預備役,體檢甲等,視力2.0,但還是因為金門人身份而不讓報到。他說,接著他的人生目標便僅是想要當個月入18元的「工人」,但話說那時當工人屬於領導階級,些許類似現在的白領,亦即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其後,發派就讀長沙中學,畢業後隨著插隊下鄉到湖南汨羅村當農民。
當時在汨羅村,他因無房產而只能睡在他人房宅的五角砌(屋簷下),荷鋤下田已是滿手血泡,雨來時早分不清淚水、雨水的一起掉,天天插秧、割稻卻還要餓肚子,因為所有收成的大米、花生都要交給國家,自己則是餐餐地瓜,生活根本不帶任何希望,離18元的「理想」更是漸行漸遠,痛苦絕望到想學屈原跳汨羅江。
陳呈說,幸好當時的生產隊長心好,常會安排他到隊上每個家庭臨時性地輪著吃飯。他更強調,說起那時普遍的難堪境況令人滿腹辛酸。接著,他的足跡再走過浙江、上海等地,89年回到廈門已是改革開放初期,在旅遊公司謀得了工作,日子才漸趨地過得穩定。
他提到,那時金門鄉親陸續從海外輾轉去到廈門,才又漸漸勾起他對家鄉的懷念,進而也突破文革以來不敢認、不敢談而已習以為常的寒蟬效應。在這種氛圍的逐步蔓延之下,住居廈門的金門鄉親開始要求成立金門同胞聯誼會,以為兩岸金門人尋找失聯鄉親的下落來服務。而他就在那時加入了第一屆成立代表大會,並獲選為理事,也負責查找資料和接待鄉親。
1997年,陳呈轉到廈門總商會任職,有了更多接觸工商企業的機會,他乃安排金門和廈門兩地的商會進行溝通、交流,從中做了許多的工作,例如能不能去到廈門及留在當地的一些程序問題,甚至包括如何打破隔閡等等,此舉正式開啟了兩地嗣後經常聯合辦理商展的端口。
2001年小三通正式上路,滯陸的金門鄉親無不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原鄉尋根,原先他也盼能在清明節返金掃墓,結果手續一辦就是半年,回鄉之旅直到中秋節時才告成行。他指出,隨著政策逐步開放,從民間到政府之間的交流多了,近年更是側重在文化面向,尤其是下一代夏令營之類的感情交流,讓鄉親們逐步增進了感情,有了感情才會想到要多做一些事情。
而現在的集美學校委員會即是民國時代的董事會,由於小時候跟隨爺爺長住集美,前些年在籌建陳嘉庚紀念館時,市政府即已屬意時任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的他,出掌陳嘉庚紀念館人員編制和組織架構等等事宜的館長工作,性質上這一紀念館為相當於廈門市政府副處級的事業單位。
此外,陳呈除另擔任陳嘉庚研究會副會長,同時也是集美校友總會與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前者對廈門大學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挹注,後者負責助學、助教、規劃和安排等工作。他說,在集友銀行長期的支持下,集美校友遍及天下,高度影響國際社會,即連文革後期全世界的船長中,四個就有一個是集美學校出身,在社會各層面都有一定的發言權。
陳呈強調,金胞聯是個人民團體,可有定額的代表參加人民政協或人大開會,這對家鄉群體的發展具有好處。2012年5月,他與縣長李沃士會晤時即談到金門的建設要在穩步中求發展。在他認為,金門看到廈門的發展似乎有點著急了,但回頭看看廈門在發展之際卻也破壞了不少環境,因此他反對興建金廈大橋,主張應保留純樸、神秘、安靜的漂亮特色,同時也要有發展的定位,並考慮外人去的目的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