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士林芝山岩健行
桃園市長青樂齡「快樂旅行班」10月25日到士林芝山岩健行及長榮海事博物館參觀,旅途中有老師的導覽,有班長志工的熱心服務,有伴同行,分享彼此的人生經驗,增廣見聞。
老師實地導覽
行程簡介:
芝山岩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那這裡在1859年發生漳泉械鬥,當時漳州人被打,從士林的八芝蘭退到芝山岩,將士林街道燒毀,有四個城門、只剩下一個北隘門。開漳聖王,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1895年的乙未戰,有六士先生墓,有六個日本公學校的老師被打死,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寫六士先生墓石碑稱殺害,把台灣人為土匪,為何還保留這個石碑我們真的搞不清楚,這裡也有神社沒有日據時代的炮台,這裡發生的林爽文事件,這邊有一個同歸所,這是陰廟。林爽文事件,除了清朝綠營兵之外,還有台灣人協助平亂,平定之後,乾隆帝賜御匾予臺灣的各籍人民,台灣熟番得「效順」、台灣泉州裔台灣人得「旌義」、台灣漳州裔台灣人得「思義」、台灣客家人得「褒忠」,義民廟本來陰廟,因為清朝皇帝的褒忠所以是陽廟。宋屋義民廟四年後從新埔義民廟分靈過來,宋屋義民廟最造塑有神像。高52公尺,步道便民,走二小時---------。經過老師的解說,和實地探訪,使我對當地文化、歷史和景點有更多的認識,讓整個旅程更有意義和深度。
一、參觀芝山巖
(一)參觀芝山巖聖佑宮
芝山巖聖佑宮(石頭公)沿革:
【蓋聞物有始終,事有本末,飲水思源,始知流脈,循山啓徑,乃悉顛峰,世界各民族信仰各不同,有膜拜人物、生物、植物、礦物、化石、大自然萬物~~。查芝山岩聖佑宮(石頭公),歷史悠久,屬士林區「八芝蘭」,往昔為先民膜拜大自然「神石」天地,歷時千載以上 。所謂石頭公,實即五大巨石,有「石筆、石紙、石墨、石硯、石印」,故稱五寶石~~。古士林等地區居民生兒育女,皆至石頭公,祈求保平安,以紅絲線串銅錢,懸於兒童的胸前,保佑平安長大,證諸各地鄉民育兒成長時都有這個經驗,成為統護符。爾後民間有祈福消災避邪解厄,亦皆靈驗異常~~。本廟奉祀神靈,計有三殿,中殿主神「石頭宮」本尊,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觀音佛祖、文昌帝君、呂祖先師、関埾帝君~~~。】
※石頭公雕塑金尊,相當特別!
※「居民生兒育女,皆至石頭公,祈求保平安,以紅絲線串銅錢,懸於兒童的胸前,保佑平安長大。」台灣很多地方早年都有拜石的信仰。
(在芝山巖聖佑宮前方)
(二 )參觀六氏先生之墓: (參閱以下三段文字介紹)
1.來到了「六氏先生之墓」。1895年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後,為了有效統治台灣,日本政府在台灣積極推行日語教育。1896年,第一批來台教授日語的六名教師,在前往台北城參加慶典活動途中,被人殺害。六位教師即分葬於此石碑前方草地,日方也將六位教師形塑成日本教育者的精神象徵。
2.文化局表示,西元1895年日人治台後,日本總督府將學務部由大稻埕移往芝山巖,並以惠濟宮為「芝山巖學堂」,教導台灣人習日語,進行文化改造,但1896年,傳習所6名日本教職員遭到台灣人民殺害,震驚日本高層,將殺害日籍教師的台灣人視為土匪全部處決,即是所謂的「芝山巖事件」。 事情發生後,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題字於芝山巖山頭,豎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在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將芝山巖事件視為台胞抗日事件,另立「芝山巖事件紀念碑」,結果整段歷史真相,就像兩個以不同族群歷史觀點解釋的碑,混淆未明
3.------- 光復之後,「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等紀念碑遭棄置,「芝山岩祠」拆除改建為「雨農閱覽室」,所在基地則修建為「芝山公園」。民國47年政府另立「芝山岩事件碑記」,將芝山岩事件重新定位為「不甘同化,「義民不謀而奮起。目前所見之學務官僚之碑係民國90年參酌老照片復舊。
「芝山岩事件」反應了台灣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凜然正氣,「學務官僚之碑」則反應殖民主義之統治思維及統治策略,為讓這段歷史能讓後人借鑒,台北市政府特別舉「辦芝山岩事件始末特展」於雨農榮閱覽室長期展出,並立此誌於碑前,其期擺脫殖民者史觀,重現台灣人風骨。
( 三)參觀雨農閱覽室
1戴將軍,名笠,字雨農,民國21年(1932)奉命成立「特務處」,專責對日在華之間諜偵防工作,深受蔣中正委員長的賞識與倚重。抗日戰爭爆發後,更屢建奇功。二戰後,戴將軍於民國35年(1946)因公搭機殉職。芝山岩當時設有許多的軍事設施及軍情單位,而由於軍情單位職員多為戴將軍的部屬,政府乃將原本的神社改建為「雨農閱覽室」,以資紀念戴將軍。
2.「雨農閱覽室」前方,有一棵300歲的老樟樹,是台北市列管(編號187)的受保護樹木。此樟樹外型蒼勁挺拔、古意盎然,是目前所知台北市最老的古樹。
(四) 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這裡是芝山岩的最高點,海拔僅52.8公尺,是當時神社的屏障,也是絕佳的風水寶地。我們從緩坡的南側爬上來,北側這裡則為陡坡。芝山岩其實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小丘陵(土堆),因清代把它當成堡壘,日治時代視為聖地,光復後轉為軍事要塞,才讓它免於被剷平的命運。
設施完善的木棧道
原有四個城門只剩下北隘門
百廿崁
(五)芝山岩義塚解說及當地文史
芝山岩義塚
清朝乾隆年間,也就是18世紀晚期,黃文欣捐贈土地埋葬因為林爽文事件罹難的鄉人遺骸,日後邊坡逐漸成為附近居民的安葬之所,從墓碑上寫的籍貫,如靖邑、平邑、詔邑看來,都是當時福建漳州服的移民,芝山岩頂的惠濟宮,即奉祀漳州人的守護神—開漳聖王陳元光。
芝山岩所在的士林區,十八世紀初的康熙年間已經有華人的蹤跡,西元1720年代以後,漳州人林天成~率人開發當時還叫八芝連林的士林,雍正年間鄭維謙修築雙溪圳,將旱地化為良田,乾隆年間同樣從漳州來的何士蘭~~等人率大批同鄉入住居,逐漸形成華人社會,現在義塚區內的的18座嘉慶年間的墳墓,正是這個時期搬來的移民,隨著社會的發展,到了晚清同志光緒年間,士林地區讀書風氣盛行,墳墓碑文記載著貢生、廳廩生、太學生,說明當時的文風鼎盛,士子如林的景象。義㙇內五百餘墳墓……………
下午參觀長榮海事博物館,這棟大樓以前是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黨部,說明書上說這是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先生多年來的心願,捐出從世界各地所蒐藏的4100件珍品包括各式各樣的模型船、海洋畫作及航海儀器。
感謝老師的用心規劃,帶我們來這裡參觀,同行絕大部分沒來過。
我們從5樓往下參觀,說明書介紹如下:
五樓是世界船舶區火,介紹船舶從遠古時代演進到19世紀的歷史,展出從原始簡單的小船到以風帆機械為動力的模型船。
四樓展示二十世紀普遍使用的各式輪船,有遠洋客輪現代貨船及現代軍艦。
三樓有海洋台灣區,該區以世界史的角度,詮釋數百年來台灣及其居民的海洋的關係,希望藉此讓台灣民眾對台灣的歷史有所體認。
二樓是航海探索區,創辦人所收藏的各式模型,透過主題性的展示方式讓觀眾了解船舶的基本配置船員航行的相關知識。
我們幾乎走馬看花,內容太豐富了,同行賴姐抱怨為什麼我們不請導覽呢?
我特別留意到:
(一 ) 泰戈爾名言
盤中水波光粼粼,海中之水深沉幽奧。
小道理有言詞可辯,大真理卻只有深沉靜默。
The water in a vessel is sparkling;The water in the sea is dark.
The small truth has words that are clear;The graet truth has great silence.
(二 )輪船爬樓梯
巴拿馬運河】全長80餘公里,運河中線向兩邊各延伸16餘公里,這之間所包含的地帶稱為「巴拿馬運河區」。由於運河穿越巴拿馬地峽高地,整個運河的水位,較兩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海平面高出約26公尺,因此,【巴拿馬運河】設有【船閘】,讓「輪船爬樓梯」而得以航行【巴拿馬運河】、通過巴拿馬地峽,由大西洋直通太平洋、或由太平洋直通大西洋。 「輪船爬樓梯」的秘密技術,就是【船閘】機制。【船閘】為何能夠讓「輪船爬樓梯」呢? 【巴拿馬運河】在銜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兩洋端點,均設有調節水面高度的【船閘】,其中包含有多個【閘道】組成,【閘道】的前後有可以開合的【閘門】;從海洋進入運河,是以「上樓」方式進入:從運河進入海洋,是以「下樓」方式離開運河。
(三)摩斯電碼(英語: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訊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由美國發明家薩繆爾·摩斯及其助手艾爾菲德·維爾在1836年發明。
(四)大和戰艦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5]是由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史上最大排水量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古代令制國之一的大和國來命名。它使用日本歷史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見當時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6]。「大和」為集結當時大日本帝國最高的技術而建成,除排水量,還配備有最大的46公分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公分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所以僅有極少照片存留至今。
(五)鐵達尼號沉沒事故(英語: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是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凌晨在北大西洋發生的著名船難,事發時是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港至美國紐約港首航的第5天,該船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23時40分[a]與一座冰山擦撞前,已經收到6次海冰警告,但當瞭望員看到冰山時,該船的行駛速度正接近最高速。由於無法快速轉向,該船右舷側面遭受了一次撞擊,右舷上的鉚釘折斷導致部分船體出現縫隙,使16個水密隔艙中的5個進水。鐵達尼號的設計僅能夠承受4個水密隔艙進水,因此沉沒。---
(六 )認識繩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