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秋單車探訪大溪
大溪景點很多,以前都是開車前往,近日開始挑戰騎單車到大溪,過去一直覺得騎單車到大溪是件難事,對一般騎士,到大溪只是起點,然後到
三峽淡水、羅馬公路、北橫----。緣於近日早上運動時遇到一位師姐,她平日熱衷騎車和登山,極力推薦一條走石門大圳可到大溪落羽松的路線,
她說這條路相當幽靜,且濃蔭蔽日,可避開大馬路,湧起發我挑戰的勇氣,經過數次走訪,終於找到這條路徑,進而探索大溪各傳統聚落,如番
仔寮、淮子埔、粟仔園等地,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享受鄉野探險的樂趣。
0806首度騎車到大溪欣賞落羽松
先查看google mape 地圖,知道其方位,下午三點出門,從新光路三段>大坑缺溪自行車道>石門大圳山子頂自行車道>福隆路>左轉從小路到成
功路往龍潭中興路>往員樹林方向前行>馮媽崎>瑞福路。落羽松就在瑞福路上。終於來到大溪落羽松,十分興奮,我挑戰成功。這時落羽松綠
油油的,樹蔭十分涼爽,這裡新增觀景台、廣場、停車場、公廁等設施,遊客不少。片刻後立即折返,從瑞福路出來在員林路三段路詢問路人,
『石門大圳』位置,年輕人非常熱心,打電話問他父親,告訴我經過斜坡,第一個綠燈右轉就到了,我依照他的指示,終於發現石門大圳,內心
歡喜,我沿著石門水圳員林工區段直行,不知終點在何處,內心慌亂,問一路人往66號快速路方向,告知上東龍路執行可到快速路,我沿著66快速
路騎一路騎到中豐路口,橋下車流量大,路旁又停放很多大貨車,壓力真大,不像台31線闢有自行車道 。首度騎車到大溪落羽松,發現石門大圳步道所在位置,雖然還有一段不清楚,但是還是相當開心。
1110810探訪番仔寮瑞源宮
最近看一篇「原鄉神本土化論桃園開漳聖王信仰中心的族群互動與儀式建構」論文,提到番子寮瑞源宮位於大溪落雨松附近,引發探訪動機。下
午我從新光路三段>穿過小巷從南東路到台北商專平鎮校區,穿過66快速路,進入大平西路,沿著石門水圳步道直行,途中發現一棟三合院紅磚
老屋。
一 訪周家老厝---員東路536巷97號
下車探訪周家,其屋後竹林環抱,屋前是平坦的田野,相當幽靜,如世外桃源般。遇到一位年約70的先生,在老屋前養雞種菜,探詢得知,這是
他老家,舊名『三塊厝』,周姓,祖父有三兄弟,父親五兄弟,閩南人,祖母是烏樹林客家人,但說閩語,他說附近祖產都被賣掉,只剩了持分
地,先生住在龍岡,娶越南籍,他向我介紹一種越南菜,一斤可賣100多元,這種菜可顧胃-----。
二 水圳旁有『石門大圳員樹材工區導覽圖』
石門大圳,自進水口到湖口全長27公里,於民國53年1月1日正式通水。南桃園主要輸水渠道---。
路旁一排盾柱木正盛開中,首次發現這種植物。
沿石門大圳步道前行,終點是高速公路,從右邊小路出去,來到員樹林路,折返往大溪方向前行來到大溪落羽松,再導航來到瑞源宮。
三、瑞源宮--石園路760巷108號民宅左側,
民宅保留舊門牌『番仔寮61號』。來到瑞源宮,十分興奮。
讀其沿革誌得知:
※瑞源宮地址位於番子寮,因地得名番子寮廟。---為原住民所盤據之處。
※由埔頂仁和宮經大溪福仁宮分靈宮奉開漳聖王。
※廟地城仔屬竹排吉穴。
※訂於每年正月13日祝壽。
※十大姓氏輪流祝壽,各姓氏公號,依序為1.李姓(金德興)、2.江姓(昌興季)、 3.林姓(金福漳)、4.簡姓(福漳隆)、5.張廖姓(福仁昌)、
6.黃姓(永漳安)、 7.呂姓(金漳利)、8.王游姓(金閩安)、9.陳姓(金漳福)、10集(雜)姓(金 漳盛)輪流祝壽。
沿革:
【瑞源宮地址位於番子寮,因地得名番子寮廟。東面崁崖相接,聯絡道路迂迴曲折,為原住民所盤據之處。公元1851~1861年(咸豐年間)已經形
成漳州人之聚落,番子寮當時盡是一片荒野,先賢開墾初始開墾,因水土不服等等,倍感身心不安、眾信倡議由埔頂仁和宮經大溪福仁宮分靈宮
奉開漳聖王,於公元1858年(咸豐8年)9月15日奠基建宮,廟址在番子尪仔上天(犁頭尖) 宮名福安宮,因 開漳聖王神蹟顯赫,百姓有求必應,果
然神威廣被,聖蹟不勝枚舉,妖孽盜賊從此斂跡,合境平安,由於番子寮地域平坦,又天然水利豐重建,奉開漳聖王聖示指點現在廟地城仔屬竹
排吉穴為建宮所在,---------
114年8月14日探訪郁徳祠
讀一則報導:『大溪南興地區是凱達格蘭族的發源地之一,郁德祠是漢、原文化融合、交流的歷史足跡,同時是重要的地方信仰,頗具意義,希
望市府能登錄成「文化景觀」,妥善保存。』----『郁德祠』在何處?引發我探訪興趣。
事前從Google Maps研究路線,下午騎車從平鎮出發,來到新光路三段的平鎮幼兒園,進入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道路狹窄平直,兩旁是稻田,從
小巷進入槐植堂,再從其左小巷出去,進入中豐路,轉南東路,抵美麗社區,進入中壢支渠巡防道,兩旁遼闊的田野幽靜,整排小葉欖仁,果實
結滿結枝頭,來到台北商業大學。越過66快速道路進入大平東路,沿著石門大圳來到社子一號池,從小徑直騎到到平東路,往關路缺再從龍南路
429巷進入,導航引導到埔頂路1段357巷827弄內,發現一棟三合院紅磚老屋,在其後門遇到一老婦,她告訴郁德祠所在位址,並說她們是張姓,閩
南籍,老厝已有百年歷史,又說郁徳祠是蕭姓奉祀的的土地公,蕭姓住在該祠的後方,他們祖先是番人,但是現在都講閩南語。來到郁德祠,一
座石砌小祠,對聯「正隆霄裡地 神輔社中疆」,紅磚鋪面的廟埕,磚砌的金爐和座椅子祠前一大片稻田,對聯「正隆霄裡地 神輔社中疆」祠後有
幾棵大榕樹,祠前一大片稻田,祠旁有一說名牌,大溪鎮南興社區發展協會撰寫,詳細說明郁徳祠的歷史。
【霄裡是台灣凱達格蘭族的社名,當地的湧泉發達,四季水源充足,稻作甚豐,故有:「看不盡的霄裡田,吃不完的霄裡米」。荷蘭時期1650年
霄裡社戶口計有32戶,日治初期1910年,則有38戶,大溪鎮最早稱為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Takoham」之音譯。
以上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現在位置世居本地人皆稱番社。從郁德祠對聯「正隆霄裡地 神輔社中疆」得知是早期很重要的活動場所及信仰中心.日據時期稱此廟為「老福德爺
廟」,現今依據廟身石材、雕鑿工法、福德爺、香爐造型、對聯字跡風化程度、廟埕比廟前稻田低陷程度等, 顯示為年代長遠古蹟,對照史料及地方
耆老所敘,是非常寶貴的台灣史。
今由行政院水土保持局撥款補助工程材料費,經南興社區農村再生核心班學員
共同努力整理環境,展現新貌,再度讓漸被淡忘的歷史人文,重新活絡,感謝眾人誠意,立文為誌。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歲次壬辰 冬 大溪鎮南興里辦公處】大溪鎮南興社區發展協會撰 誌
回程遇到一老農,姓簡,我詢問附近土地公在何處?他指著稻田中間一處田頭石頭公,他說已祭拜久遠,我去找尋,還詢問一對父子,終於在田埂路上發現一間鐵皮屋,僅一塊石頭放在一疊紙錢上面,坐落在埔頂路357巷711弄90弄前方的稻田中,這是我所見到最簡易的土地公,表達對土地的崇敬,祈求五穀豐收。
1110815訪大溪御成古道
讀「原鄉神本土化論桃園開漳聖王信仰中心的族群互動與儀式建構」論文中,有『清領初期,大漢溪航運的終點站是大溪的栗子園,漢人由有北
部淡水上岸後,利用大漢溪的水運或河谷陸地,沿著內港道來到低位河階的栗子園,再經高位河階的埔頂莊,輾轉到南興莊、八塊厝等聚落前往
霄裡。』又搜尋到『御成路古道,又名栗子園古道----』,御成古道是許多先民來桃園墾荒走過的路,激發我探訪的動機。
從Google Maps搜尋,下午從平鎮新光路出發,到新光路三段的平鎮幼兒園,進入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右轉進入王氏宗祠--槐植堂,再從其左側小
巷出去,進入中豐路,左轉進入南東路,抵美麗社區標示右轉進入中壢支渠巡防道,到金陵路,再穿過66快速道,進入大平西路,沿著石門大圳
步道一路騎到員東路交會處,左轉直行到員林路二段,路口處是員樹林國小,從左前方不遠處進入三元一街,在199號民宅左前方就看到御成古
道、九號崎的路標,看到御成古道心情是快活的,從古道入口下行, 堅固的石板路,坡度甚大,兩旁是茂密的樹林,路面有點濕滑,見一長者在
看護的攙扶著緩步下山,到步道下方,豁然開朗,可遠望大漢溪谷崁津大橋及層層山巒,景色真美,這裡是桃園大圳第三號隧道,旁邊有一座福
德祠,一尊站立的土地公雕像,一座供養塔,有桃園大圳簡介解說牌,略記其要:『桃園中壢一帶因地勢高亢原有水田僅賴鑿池儲留天然雨水---
民間有三年二大旱之諺—政府為增加糧產,規劃大坑崁上游設取水井取水,開鑿隧道導水,闢建幹線支線分線水路,引水入臺地水田---原屬乾旱
土地頓成二期作良田,受益面積廣達二萬二千餘公頃,使桃園稻穀增產量倍增--』
桃園因為興建石門水庫、桃園大圳、石門大圳等重大水利工程,
奠定桃園農業進步的基礎,飲水思源,對犧牲者應心存敬意。
繼續步行往下,看到成瑞安路1段266巷的路標,這裡是上山的路口。
回程發現御成路紀念碑文,略記其要:
「竊謂斬棘披荊,所以興產業而修橋造路,即以便行人。我大溪之印斗山崎西通龍潭,東抵郡守,蜿蜒數町,左右谿壑鳥道羊腸幾同蜀路崎嶇,
此往彼來,每嘆地天踞蹐,我等屢懷修善而遷延未即行者,良恐一木難支夫大廈也,歲癸亥夏四月恭逢我 皇太子殿下行啓台灣恩披廣被百姓臚敕
乘此千載一遇之好機作永遠紀念,秉業官氏協議會曰進修印斗山崎為可,爰是鳩工匠鑿險填平,乃經乃營,得寸得尺,閲兩月而成其路曰御成
路,又在其嶺顛築益軒亭。 一座將以休憩行旅,觀之四面山環翠繞風景怡人,0之概即名之曰翼然亭,後之往來者將0石級而0--------
原碑文已模糊,大溪鎮公所在刻一碑文,可看出:
- 這座山名大溪印斗山,可從對岸觀音亭欣賞山景。
- 古道西通龍潭,東抵郡守(大溪)。
- 癸亥(應是1923年)夏四月 皇太子殿下行啓台灣。
1110831訪大溪落羽松
下午騎單車從平鎮新光路出發,到新光路三段的平鎮幼兒園,進入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右轉進入槐植堂,再從左側小巷出去,進入中豐路,左
轉進入南東路,抵美麗社區右轉進入中壢支渠巡防道,終點在金陵路,,穿過66快速道路,進入大平西路,一路沿著石門大圳東勢、員樹林工區
步道,穿過石門大圳水岸綠廊橋下休憩憩區。
一、訪員東路536巷97號周宅:
遇到周先生,他說附近地名三塊厝,大部分是漳州後裔,閩籍,員樹林一帶,客籍為主,他說南興鍾氏宗祠附近,是『下庄』。附近居民祭拜埔
頂永昌宮,該廟奉祀神農大帝,附近土地公在興昌路口,我從興昌路小巷進入,周圍都是稻田,轉了一圈,再次來到馮媽崎、瑞福路。
二、訪番仔寮:
落羽松公園發現
1.番仔寮說明牌:
『大溪鎮誌:地名的由來:『番仔』指的是平埔族凱格蘭霄裡社人,『番仔寮』就是他們有建築的居住聚集地。因咸豐年間已成為漳州人聚落,
漢人則稱原住民的聚落為番仔寮。番仔寮庄內包含幾個小村莊:番仔寮、五塊厝、草厝江、馮媽崎、三坑仔。----』
2.廖家老厝解說牌
落羽松旁三合院,怡居堂,是在地廖家支系之一,在番仔寮張廖為大姓,大溪東岸廖姓也是由此移居,其開台祖雍正年間從詔安渡台,定居番仔寮,後移往大溪河東岸田心仔,張廖家族人士為廖運藩,其屋為修德居。---
3.再訪瑞源宮
發現宮前很多老人聚集在打牌地方,廟後有山、前方有一水圳向右流,廟的四周很多紅磚老厝,廟的左方巷道相當狹窄車輛多。
4.訪員樹林三段603巷146號黃宅
三合院紅瓦老屋,遇到一位長者,黃老先生,他說這一代都姓黃,這裡地名番仔寮,客籍僅有三戶,其他全部閩籍,這裡的泉水從老屋有後方牌仔溝流來,其屋前有一口泉水,其屋前方有一條灌溉水圳,四周一大片平坦的稻田,視野開闊。
三、石門水圳66快速路橋下彈弓練習場
一位先生住在附近桃花林莊,他說假日都會到此練習彈弓,看他裝備齊全,他說彈弓已列入運動比賽項目之一、該運動不分老少,有一位90歲老人也常來這裡練習。真讓我大開眼界。
111年10月4日單車探訪大溪鎮南興
老伴常提及在南興國小期間一位鍾姓工友待人很好,還記得,他有三個兒子,他要求每個月固定拿錢回來,他說賺得多是是他比別人努力,這段話她一直記在在心中。鍾老應有百齡以上,驅使我到南興探訪的動機。
下午從大昌路、延平路、新光路,王氏宗祠、中豐路、南東路、中壢支渠,沿石門大圳直行,經過洪圳路後,從斜坡下行,忽發現稻田中有一座土地公廟,從田間小路進去。
一 廣成宮福德祠:座落在大溪興昌路一段186巷21號對面田中間。
祠前四周是一大片稻田,左側有一叢鳳尾蘭,花色潔白,繁多的白花下垂如姿態優美,首次遇到這種植物,祠前方青葙花生盛開。單殿有拜亭屋脊雙龍護珠,
奉祀土地公土地婆。神龕對:緣善慶祥雲集,護忠誠昭泰和。門對:廣地鐘聲萬人尊 ,成昭日月千家奉。74年廣成宮重建記:廣被農村風雨順,成全德澤國民安。
- 距今百十年前田間立三石,不期倭寇入侵大肆廢神,本宮亦未能倖免,
- 34年光復後重建小祠,
- 黃其南發起重建委員,黃昧捐出座落南興里西尾九鄰建地,
- 盧國泰撰黃建一書 。
可知:
1、此處古地名是西尾
2、日治時期大部分土地公廟遭摧毀。
繼續前行,從仁和路二段548走巷進入,該道路兩旁是平坦的田野,遠處看到一黃瓦家廟,前往一看,就是鍾氏宗祠。
二、鍾氏宗祠---位於大溪仁和路二段190巷406號
門對:穎川長流先澤遠;宗祠永祚後昆昌
大門深鎖,不清楚其歷史典故、前方有一停車場,左前方一大片落羽松,十分開闊,看出是地方旺盛的客家宗族。
續往前行,來到一聚落,許多紅瓦老屋,路旁牆上有『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相當親切,也看出地方有強烈的社區意識。發現附近一座福德祠。
三、廣福福徳祠:坐落大溪仁和路二段190巷415弄內
福德宮歷史沿革重建略記:
- 福德宮創始清朝光緒年間的當時善信立三石大溪鎮南興里廣福小段,
- 民國元年無故香爐失竊經多次重建
- 民國百年黃政雙發起黃仁畑為主任委員…….
廣福福徳祠祠旁有一『南興里廣福黃屋詔安聚落』說明牌:
- 黃氏祖先原籍福建漳州詔安,十四祖乾隆30年來台灣,從淡水登陸---
- 後遷居大溪南興廣福,以『江夏堂』為中心拓墾-----
- 是目前大溪境內唯一通行詔安客語地區-----
- 目前所在位置福德宮是黃家於光緒年間所建的廣福開庄伯公
-
繼續前行發現一座宗祠
四、范陽堂----座落大溪仁和路二段190巷471弄26號
大門深鎖,不清楚其家族歷史典故。
認識南興: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南興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南興庄」,隸屬於桃澗堡。該庄北與霄裡庄為鄰,東北邊一小段與八塊厝庄為界,東與埔頂庄、員樹林庄為鄰,南邊為蕃仔藔庄、九座藔庄,西邊為東勢庄。
認識茄苳溪: 茄苳溪自十一份庄開始,向北流。流經淮仔埔、泉水空、番仔寮、員樹林。再流經埔頂、南興、過八塊厝庄、霄裡庄。合霄裡陂的餘流,往下莊子庄、茄苳溪庄。與國道線交叉,經中路庄、埔仔庄、於南崁下庄與南崁溪合流。 (桃園廳志 )
1111021單車探訪龍潭訪淮子埔
近日已騎單車探訪大溪落羽松、番仔寮瑞源宮,淮仔埔、泉水空是我續訪的目標。從桃園廳志:『茄苳溪自十一份庄開始,向北流。流經淮仔埔、泉水空、番仔寮、-----於南崁下庄與南崁溪合流。』十一份庄、淮仔埔、泉水空、番仔寮都是茄苳溪的發源地。日前遇楊兄,他來自龍潭的三角林,他說讀十一分國校時,有同學住在淮子埔和番仔寮,距離三角林很近,淮子埔、泉水空、三角林在何處,驅使我騎單探訪的動機。
今天難得放晴,適合騎單車,下午從新光路出發,從平鎮幼兒園對面巷弄進入,從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進入,經過王氏宗祠,從其左側小巷出去,進入中豐路,再左轉進入南東路,抵美麗社區,朝右進入中壢支渠道步道,終點有一間白色建築物---中壢支渠道監控室,左轉沿著石門大圳直行,穿過66快速道路,進入大平西路、三號渡槽、石門大圳東勢、員樹林工區步道、石門大圳水岸綠廊橋下休憩憩區,水圳終點在國道3號, 右轉沿斜坡上行 至員東路,轉往員樹林方向經過馮媽崎進入瑞福路,直行經過番仔寮的瑞源宮,從小巷進入台3乙線,再從石園路776巷進入,經過龍泉休閒農場後,有一岔路,路口處佳安薑母鴨的路標、前方是窄矮的斜坡濃蔭密布,我從左斜坡下行,有幾戶民宅,小徑上有數口埤塘,再次來到台3乙線上,在佳安站公車站牌旁發現一座福德祠。
一、拜訪佳安里開庄伯公:
廟埕開闊、溪水環繞,林木蒼翠。
牆上有大伯公興建牌文:
『---佳安大伯公坐落在泉水空淮子埔與番仔寮交界處之間---』
遇到一位當地人,問一位住戶,如何到三角林?曰:他建議騎單車佳安薑母鴨路標處,有一岔路,一往女子監獄,一往淮子埔路,皆可到三角林。
再次來到剛才經過的民宅,遇到一位婦人,閩籍,曰:此聚落屬於番仔寮,佳安大伯公他們稱為『泉水坑福德祠』。
續往淮仔埔方向直行,小徑相當幽靜,終點是淮子埔路路與113號中正路佳安路交會處。折返,回程進入佳安薑母鴨,見埤塘前方有一座福德祠。
二、拜訪福源宮
沿革:福源宮福德祠,座落龍潭鄉佳安村福源宮福德祠,座落龍潭鄉,係當年乃祖乃父開闢本地就有泉水湧出,民生斯時都以食為天,因此乃祖就利泉水墾殖水田,種稻以為生,~~~番地,係當年乃祖乃父開闢本地就有泉水湧出,民生斯時都以食為天,因此乃祖就利泉水墾殖水田,種稻以為生,~~~
可知:此處為佳安村准子埔泉水空段番地。此地泉水湧出,適宜發展農耕。
下午2時出門,6時回家,來回四小時,從平鎮大溪到龍潭佳安村,發現一條幽靜的自行車道,打破騎車紀錄,相當開心。
1106走訪大溪
下午騎單車從平鎮新光路出發,一路沿著中壢支渠、石門大圳,穿過水岸綠廊橋下休憩區,繼續前行經過員東路不遠處遇到一位農民在其屋前種菜,我問此地何名?曰:『番仔寮』,這裡屬於『番仔寮』邊界,北界是員東路,東界是員東路上的三口池塘。
可知番仔寮北界是南興里的三塊厝,東界是員樹林,南界是佳安里開庄伯公和淮子埔相鄰,續前行發現采舍別墅區,後方有一座福德祠,剛整修不久,祠後有靠山,祠前兩口池塘,風水絕佳。祠名:鎮福宮,門柱對聯:瑞惠福恩施大化;源長德厚載群生。看出此地屬於瑞源里,係『番仔寮』所在地。有人說『旅行不在景區,就在往景區的路上。』相當有道理,走訪大溪,探索古地名,是一件有趣的事。
1107走訪大溪
下午到大溪河岸公園,同樣是半天騎乘時間,但是距離拉長,發現一條最美的自行車道,感到開心!
下午二時從家裡出發,經過中壢支渠,到從金陵路走快速道路,一路騎到66快速路終點,右轉進入興昌路二段,一路騎到員東路,路口有一口大埤塘,還有一座涼亭,兩旁是一大片稻田,視野開闊。
終點是員樹林國小,再轉三元一街,來到中正理工學院的後門,從桃64號鄉道--瑞安街往下坡行,兩旁是濃密的樹林,再轉入大鶯路,來到大溪河濱公園,遊客甚多,公園有YouBike據點。我沿著大漢溪往鶯歌方向直行,這條自行車道應是『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來到一處紅色的吊橋折返,認識一條最美的自行車道。
回程來到大鶯路60巷附近發現一座福德祠,一位阿婆在廟裡打掃,她說這個地方叫粟子園(用閩語唸),土地是她們曾家捐獻的,阿婆講到地的閩語,曾姓我以為是詹姓,(閩語曾唸成國語的詹,閩語詹要唸成閩語針)。旁邊紅瓦老房子是她們老家,附近曾姓很多,泉州後裔。宮名:鎮福宮,門柱對聯;瑞繞粟園豐歲兆;興隆隴畝樂幽風。對聯中看出這裡屬瑞興里,古地名粟園。
回程再次從瑞安路、三元一街、員東路,穿越石門大圳直行,經過一段斜坡,右轉進入東龍路,這路段車流少,來到66快速路,往金陵路方向直行,這路段也是車流量少,再轉到中壢支渠。
單車探訪龍潭三林村
緣起:
- 登山隊曾老師說老街溪的發源地在三林村。
- 登山隊一位楊大哥說老家在三林村。
三林村在何處,引發我探訪動機。
一、1111230 ----
中午1:30出發,從新光路三段>大坑缺溪自行車道,在大庒伯公打氣後,續往鎮南土地公、仁善宮左側中庸路一段299巷直行,從莊家後方斜坡上山子頂頂工業區,右轉經過一段彎道往下的斜坡到中興路,一路騎往龍潭,道路筆直寬敞,前半段還有機車道,相當好騎,近龍潭因道路施工車道被佔用,騎車相當辛苦。
從龍潭大池後轉往金龍路,直行到民生路,左行經過高爾夫球場大門,右轉進入復華路三林段,附近都是茶園,轉往附近的三元宮,楊兄說老家在三元宮附近,詢問廟公,不知楊家老宅在何處。
離開三元宮後導航到到桃園女子監獄,從左方淮子埔路進入,沿路整片茶園,沒有一戶人家,十分空曠偏僻。一路騎到石園路上,再轉往瑞源宮、大溪落雨松,到員東路東,經過一段上波,進入石門大圳的員樹林段,在周家旁休息。
遇到一位常來此健行者,這位先生告訴我石門大圳員樹林段一年四季都有美景;落羽松、梅花、櫻花、金鈴花、杜鵑花-----,++++:
訪周先生,先生65歲,現住龍岡,常回老家養雞、鴨、鵝種菜,娶越南妻,她照顧乾父而認識,兩年前娶之,52歲,目前當看護工,取得照護證照,受聘照顧老人,工作要替老人灌奶、抽痰、吃亞培安素、24小時照顧、供吃,一日薪資3200元,5日領一次薪水。他種植越南菜1斤150固胃,此植物名為越南夢茅。---聽他講故事,了解社會現狀。
回程從員東路轉東龍路,走66號公路橋下、中壢支渠、大潤發、植槐堂、新光路回平鎮。此次行,雖然沒有找到老街溪的發源地,卻發現一條三鄉鎮的環狀自行車路線,相當開心。
二、112年1月12日
中午1:30出發,從新光路三段>大坑缺溪自行車道,在大庒伯公打氣,續往鎮南土地公、仁善宮左轉進入中庸路一段299巷,直行從莊家後方斜坡上山子頂頂工業區,再右轉經過一段斜坡到中興路,騎往龍潭,經過龍潭大池,從金龍路直行到民生路上的高爾夫球場。從地圖看風櫃口埤塘應是老街溪的發源地,問一位路人,附近池塘在何處,曰民生路上有多口埤塘,途中發現一座『冬瓜山福德祠』祠前有一條山溝流入龍潭大池。
入廟參觀。
---讀其廟誌:
三林上林中正三村聯合冬瓜山福德祠改建緣起
竊思神以靈感,地因人傳,茲我三林上林中正三村聯合冬瓜山福德祠之創設,溯自清道光九年1829年,有一牛車夫,設立僅以石頭三向圍住上面蓋以石板,每過此處地焚香膜拜,祈求神靈庇佑,上山採樵平安,斯時山坡上十股寮地尚屬於蕃界,時聞到採樵者有去無回,但此伯公設立而後,人有誠心神佑靈應⋯--------民國三十年大東亞戰爭爆發,被日本政府強制作廢,荷盟---將伯公香爐請回家中奉祀,民國34年日本戰敗,台灣回歸祖國,民國38年村民發起募捐,用紅磚小屋型構造,完成後請福德正神登龕鎮座護佑村民~~~⋯⋯
※遙想先民來此墾殖的艱辛,漢人入侵番界,必遭抗拒,而蕃俗殺人投應屬必然。
※日據時期土地公廟被日本政府強制作廢,見諸多處福德祠沿革紀載,若云台灣未光復,伯公信仰文化必消滅,信否?
繼續前進,發現民生釣魚場,查看地圖,應偏離方向了,老街溪的上游應是風櫃口埤,而櫃口埤在何處,問一位路過的老先生,他說這該池塘在高爾夫球場內,不能進去,並說他是老龍潭人,很清楚,又說這裡以前叫『冬瓜山』。我問他何姓氏,曰鄧氏,我說是不是山子頂的鄧氏,答曰是。那裏應叫四方林,北邊出口在山子頂,南邊出口在春源鋼鐵場附近。我說鄧家來自芎林,曰是的。他說到鄧雨賢是他叔公,他說鄧家是讀書人,芎林鄧家宗祠以前是私熟,又說鄧雨賢年幼喜歡敲打陶瓷,聽出音樂的旋律,他也擅長寫書法,他說音樂書法要要聆聽,他說自然現象發出的聲音,如水聲、風聲都會觸發靈感,巧遇一位悠然自得的老人,感到開心。
我繼續往三角林,從三角街進入發現一座土地公廟 ---三林村開庄福德祠
讀其廟誌
三林村福德祠重修緣起:
祠宇滄桑二紀長
幾番重建益堂皇
保存古蹟以維護
報答神恩和整裝,
信女解囊同臂助
善男出力互劻勷
而今廟貌觚稜壯
刻石留名萬載芳
茲我三林村福德祠、三元宮、觀音祀、王爺屋、烈士祠為本村五大古蹟,觀音祀當年設在細城,王爺屋設在石嵌子,此二處現已作廢,今剩下福德祠、三元宮、烈士祠等三處為本村唯一古蹟。福德祠創建於乾隆27年(1772年)首用石板建造,二次用紅磚建造,第三次用洋灰混泥土建造四次增建拜亭,迄今己有二百一十八年歷史。....
*知道這座福德祠是三林村開庄福德祠
*知道福德祠、三元宮、烈士祠三處為本村一古蹟、
此行發現老街溪發源地,應是三林村的冬瓜山,也探訪冬瓜山福德祠、三林村開庄福德祠。
從原路回來--去平鎮到龍潭,回龍潭到平鎮。
112302訪大溪南興之永昌宮。鎮平宮
今專程前往,未料在永昌宮前停車場,輪胎被廟前尖銳石柱撞破輪胎,
花了4200元,一段不開心的遊歷。
1.位於大溪南興之永昌宮,係供奉神農大帝為主神,創廟迄今已有270年之歷史。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60年前,先民由閩、粵冒險橫渡黑水溝,渡海來台開墾謀生,聚居於桃園南興庄,時遭風雨不順及水土不服所困,尤其旱魃經年,瘟疫時起,使得民心惶惶,先賢有鑑於此,遂集眾計議,於南興村西尾地方山坡上,由善人捐地,建築『永昌祠』,供奉神農大帝,自此神農大帝威靈顯赫,地方人畜均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於清道光7年(西元1827年),永昌祠遭回祿之災,幸神農大帝神像及香爐均安,當時適逢龍潭庄龍元宮落成,經雙方先賢協議後,恭請神農大帝神像及香爐安座於龍元宮。後永昌宮於現廟址建廟後(應為清咸豐年間),雙方先賢再度協商,神農大帝金身留於龍元宮,香爐則恭請回永昌宮奉祀。永昌宮於日據時代建廟後,幾經風雨侵蝕,經多次整修,於民國87年間,由陳沐集里長及大德范良錦發起重建,一呼百諾,由 呂芳鎮 先生擔任重建主任委員;劉明鑑為副主任委員,動工興殿前殿,重修屋頂,民國91年竣工落成,宏睹巍峨宮貌,雄偉壯觀 雕琢之精工,粉飾之細緻,堪稱無與倫比,雙龍戲珠,單鳳朝陽,燕翼沖霄,龍蟠虎踞....
【有關該宮之沿革資料記錄來源為該宮之沿革碑上之文字記載!】
2.鎮平宮
沿革誌:
鎮撫鄉村風雨順
平調福澤國民安
本宮所祀福德正神也,源溯清代由先賢立石為祭,歷數十寒暑,不幸倭寇入侵竊據寶島蒙難,迨至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於翌年年十一月初二日地方士紳集資興建小祠,並定名為鎮平宮--------
本宮四周遍植奇花異木,使環境並見清幽,四季如春廟貌煥然一新,雕龍畫棟,金碧輝煌,巧奪天工,鳳儀牡丹 龍搶驪珠,無不栩栩如生。有幸從茲香煙鼎盛,俎豆常馨,士登科第,農積千倉,工迎百戶,商謀四方, 而男添百福,女添千祥,宇宙眾生福有攸歸耳。---
112年3月19日平鎮龍潭單車行
今天難得多雲陰涼,氣溫20度,最適合騎車出遊,早上9點多從新光路一段騎到三段158巷進入大坑缺溪自行車道,路過大庒伯公、穿過南平路到千頃地,一路騎到鎮南土地公,再穿過吊橋來到仁善宮,從左轉進入中庸路一段299巷,再從莊家後方斜坡上行來到南豐路,沿著工業區圍牆騎到中興路,朝龍潭方向前行,道路筆直寬敞,還好假日車流少,很快來到龍潭大池,進入龍潭自行車道,在六分陂處遇到邱先生,年約七十,六分陂是一口池塘,有人在釣魚,邱先生是本地人,他說這裡舊地名是「四方林」,今屬上林村,前面橫亙的山巒就是「冬瓜山」,山脈左前方最高,從台三線可俯瞰看這一大片平坦稻田。右前方和楊梅交界處那座山叫「乳姑山」,在山頂處而遠眺台北101大樓。我問六分陂名稱由來,他說此處先住民是黃、羅、鍾和邱等,還住在這裡,共用這口埤塘灌溉稻田。他說老街溪發源地在左前方高爾夫球場內。感謝邱先生的介紹 ,繼續前行從民生路轉往復華路三林段,本打算朝清水坑方向探訪三角林楊氏宗祠,途中看到「石門大圳自行車步道」路標,未曾來過,抱著嘗試探索心理,步道狹窄沿著水圳,長約一公里多,終點是一座新的現代化的公園,大人、小孩、老人都在此活動,相當熱鬧,住這裡的人真幸福,旁邊是桃園客家文化園區,時間己10:41分,打電話回家,中午約在爭鮮用餐,原路返回,來回三小時,多認識一條單車路線,感到開心!
11208023平鎮、大溪、龍潭三區環狀單車行
今早騎車平鎮從全聯社旁的新光路進入,直行到新光路三段186號平鎮幼兒園從對面進入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該路相當平直從36巷46弄進入,經路過王氏宗祠植槐堂,停留片刻,進入中豐路,再左轉進入南東路經過大潤發,直行到全國加油站,左轉從美麗國社區旁進入中壢支渠防訊步道,步道兩旁是綠油油的欖仁樹,直行至國立台北商業大學,越過東豐路及66號快速道路,進入石門大圳東勢工區步道,全長2348公尺,途中經過社子一號光電埤,穿過洪圳路,進入門大圳員樹林工區,全長3116公尺,穿過66快速橋下,至3號高速公路止,右轉是一段斜斜坡,騎到中興路,往員樹林方向直行,後右轉從瑞福路進入,到大溪落羽松,稍停留,繼續前行到番仔寮瑞源宮,直行到石園路,再往佳安薑母鴨方向小徑直行,來到十一分,在石門派出所前方早餐用餐,續往龍潭三林自行車步道,再從民生路轉往龍潭大池直行,途中經過六分陂橋,龍潭觀光大池,湖畔有鍾肇政的「戀戀觀音山」一文,其中有「乳姑山」地景介紹,繼往埔心方向直行,從南豐路進入,再從小徑進入,經過仁善宮,再往千頃第方向直行,在綠水溪生態步道休息,續往大坑缺溪自行車步道,穿入新光路三段,從伯公潭老街溪步道回來,從「6:00到10:45」。
在瑞源宮,遇到一位廟主,談及此地為番子寮,早期都是平埔族,原住民,漢人來台,幾乎都單身,很多人都當地人通婚,~~,談談他提到新加坡人都稱自己是華人,沒人說是中國人,他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又說台灣當年美國人管,為何給中華民國~~~,愈講愈離譜,難以苟同,我說我們祖先從唐山來,沿續中華文化,瑞源宮牆上的壁畫,都是中華文化,跟他一番爭論,不歡而散。今天恰是823戰役紀念日心中自有些感觸,「我是台灣人我不是中國人」,竟有那麼多!瑞源宮奉祀開漳聖王卻是道道地地的中國人啊!聖王公若有知,必哭笑不得。
台灣的身份認同問題一直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主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觀點,這也是台灣社會多元的體現。在這樣的討論中,理解尊重不同觀點,並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對話,有助於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尊重。
這次「平鎮、大溪、龍潭三區環狀單車行」,是一條經過多次探索,發現最為幽靜最適宜的單車路線,今天挑戰成功,感到開心。
112大溪單車行
日前在三仔頂圖書館,發現一本2023年夏季號33文化桃園刊物,其中有一文「大溪人習以為常的台灣宗教風景-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的獨有非常」細讀之下,觸動我騎車到大溪探訪的動機。
11月21日(二 )一大早看天氣晴朗,適合騎單車,6:30出發,一路從新光路直行,到新光路三段186號平鎮幼兒園,左轉從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進入,再轉入36巷46弄,繞經過植槐堂,進入中豐路南勢段主要道路,左轉進入南東路,直行到全國加油站後左轉,從美麗國社區旁進入中壢支渠防訊步道,到台北商業大學門口, 越過東豐路和66號快速道路,進入石門大圳東勢工區步道、員樹林工區,從員樹林國小左前方的三元三街,到御成古道,拉車下行,八點鐘就來到大溪橋,我將腳踏車抬上去就是中正公園了,很快就來到了普濟堂,一早就有很多香客,入廟參觀,普濟堂主要的神祀,是關聖帝君、孚右先祖!九天司命,配祀文昌帝君,延平郡王,太歲星君,以及太陽星君、太陰星君。我就教邱先生那一尊關公神像,是由前總統蔣經國所贈,他說是在主神尊,下方有一尊掛著金牌。他還向我介紹大殿供桌裙的精美藝術,內容以「水淹山寺」及「封神榜的民間故事」為主,上緣為二十四孝,刀工細人物神韻舉止靈活,沒有貼金彩繪。其中二十四孝,只是部分的故事而已。我提起拜廣寒宮,邱說有太陽就有月亮,有白天就有晚上。本宮奉祀太陽君和廣寒宮。我說拜𨒂平郡王的廟很少,他說早年就傳下來就是這樣子這不是昨天,己有百年了。邱先生特別介紹關聖帝君神尊是泥塑的,是國寶的人物雕塑的,目前廟貌是民國50多年重建的。我請教社頭,邱先生說每一年的6月22-24日關聖帝君聖誕,大溪地區有很多的社頭,會來幫關聖帝君宮祝壽相當的熱鬧。目前有30多個社頭,各行各業都有。我問貴宮有拜開漳聖王?他說在前面奉祀住四,邱先生說祭拜開漳聖王,有殺豬公習俗,依姓氏輪流有一李二江三林四簡五張廖六黃七呂八王游九陳十什,那是以前的事,現在已式微了,大溪地區有很多廟奉祀開漳聖王。
接著我到老街吃早餐,粄條湯另加豆腐,後到中正公園閒逛,沿來時路騎車回家,在伯公潭遇到一位李大哥,他住埔心已有10多年騎車歷史,他曾騎車到樹林中午在三峽用餐-------。
首度騎單車到大溪老街,平日遊客少,早晨的大溪真美,大溪的美值得慢慢去探索。
對面的山為印斗山
竊謂斬棘披荊,所以興產業而修橋造路,即以便行人。我大溪之印斗山崎西通龍潭,東抵郡守,蜿蜒數町,左右谿壑鳥道羊腸幾同蜀路崎嶇,此往彼來,每嘆地天踞蹐,我等屢懷修善而遷延未即行者,良恐一木難支夫大廈也,歲癸亥夏四月恭逢我 皇太子殿下行啓台灣恩披廣被百姓臚敕乘此千載一遇之好機作永遠紀念,秉業官氏協議會曰進修印斗山崎為可,爰是鳩工匠鑿險填平,乃經乃營,得寸得尺,閲兩月而成其路曰御成路,又在其嶺顛築益軒亭。 一座將以休憩行旅,觀之四面山環翠繞風景怡人,0之概即名之曰翼然亭,後之往來者將0石級而0–(御成路碑文)
11月23日參觀大溪
帶老伴開車前往從大溪,走大溪橋再電梯上去中正公園相當方便,參觀廟宇,大溪老街,一點一滴探索大溪。
大溪福仁宮,位於大溪老街上的開漳聖王廟,由埔頂仁和宮分靈。
由於地處大溪老街,有遊客入內參拜讓福仁宮香火興盛,每年農曆二月十一日開漳聖王誕辰前夕福仁宮舉辦慶典,為該地最熱鬧時期。廟中二樓有祭祀天上聖母的大溪天后宮。亦祭祀魯班,過去艋舺可沿大漢溪直溯大溪,吸引不同族群進入大嵙崁山地從事樟腦業,但也會與原住民起衝突,因此閩南與客家間需要團結。當時常為爭奪水源引起族群械鬥,在地方長老商議下,決定於大溪福仁宮的開漳聖王農曆二月十一日誕辰時,每年由十大姓氏輪流殺神豬]宴客,族群間因才和諧共處。順序分別是:一李姓;二江姓;三林姓;四簡姓;五張廖姓;六黃姓;七呂姓;八王游姓;九陳姓;十雜姓。參考維基百科
奉祀魁星爺---本宮原敬字聖塔內已有魁星爺位之安座,後因交通安全將是塔廢除隨而消失,追順本地,水源流失於桃園中壢等地區,致水上交通換成路上交通,人才散離,因此學科不振為振興學科,本宮特立魁星爺於供本地區學子恭敬。(88年3月24日捐款名錄)
奉祀巧聖先師及荷葉先師、爐公先師
大溪人尊稱的「聖帝公」指的是「關聖帝君」,說的「聖帝廟」指的是「大溪普濟堂」。聖帝公信仰在大溪一蓬勃發展,除了四方善信因神靈顯赫前來朝拜外,還跟為了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聖誕,恭迎聖駕下鄉巡狩大溪老城區,月眉、美華、三層、頭寮、內柵等地區,相繼成立的社頭組織有關,尤於大正六年1917年同人社的成立,參與繞境引起大溪村落和名各行業效尤。……..到了大正八年繞境的路線為下街巷街,抵月眉、上下石墩、經田心庒然後回堂。⋯
(遇到祖籍八德的呂兄,我問他是否曾經去大溪地普濟宮拜拜,他回答說:「我在大溪的東和鋼琴廠工作了40年,對大溪非常熟悉。」
由於普濟宮有社頭組織,被列入桃園市非自然文化遺產的宮廟,我進一步詢問他是否參加過社頭活動。他說因為東河鋼琴工廠屬於木匠,因此參加以木匠為主的信義社。 他說在大溪,各行各業都有社頭組織,總共有30多個社頭。這些社頭每年都會參與農曆6月24日普濟宮關聖帝君聖誕的遶境活動。
呂兄回憶起20年前參加遶境活動的情景,需要抬著一尊高大的神像遶境,走30分鐘後換人,整個活動從早上五六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八九點才結束,途經月眉里大、鶯路、石門水庫、康樂路等地,相當熱鬧。112120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