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1.20到龍潭生態公園,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午後驅車前往龍潭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公園位於石門大壩後池堰大漢溪下游,公園擁有近3公頃的生態湖,有休憩涼亭,木棧步道,造型木拱橋,假日遊客甚多遊客除了直接到生態公園外,也可以先到大平社區經過紅橋沿著溪邊人行步道漫步到生態公園,來回約一小時大平紅橋建於日據時代,名列第六十五名,以前紅橋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橋下方是打鐵坑溪。早年是龍潭大平村民挑貨去三坑出售必經之路,一直來都是以「紅橋、流水、釣叟」的風光聞名於外。回程從員林路轉進一條小路到齋明寺,這時牆外整排樱花盛開,春的氣息很濃厚。一進山門牌樓上有聖嚴法師的「遠大光明」的題字,接著要經過一條彎曲小徑,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之感。整個其建築格局為傳統閩南式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建築,屋頂有火龍珠、燕尾脊垂脊埕前有蓮花池、拱橋、觀音石像,有禪寺的風雅安寧,與一般寺廟建築大為不同。埕前還有兩座日式石獻燈,上題「遍照光明」「佛光普照」。齋明寺又稱齋名堂,創建於道光年間(約公元1840),原係食齋人李阿甲私設的佛堂「福份宮」,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爾後性悅法師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於當地結蘆清修。寺廟裡主祀觀世音菩薩,左右兩側各為目蓮尊者與地藏王菩薩,配祀神祇則為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與五顯靈官大帝。左護龍對聯有清同治12年夏立(1873年),日據時代有過多次的修建,中柱對聯有太歲辛亥年冬立(1911年),地方士紳捐款擴建,聘八塊厝(八德)的大木匠葉金萬主持,現屬於國家三級古蹟,原名齋明堂,屬於今日早已式微的齋教系統,日治時期曾加入日本曹洞宗系統並改名為「齋明寺」,戰後沿用至今,是大溪鎮歷史最為悠久的禪寺。齋寺後有「靈塔斜陽」、「崁津歸帆」曾名列大溪名勝八景。  遙想當年大漢溪當水勢豐沛,年舟楫雲集。大溪自清光緒初年至日治明治末年,曾繁榮一時,樟腦、茶葉、煤礦等藉由大漢溪發達的水運大量外銷,每當黃昏時,從下游(淡水、大稻埕、新莊、艋舺)卸貨返航之帆船在溪中溯流,所謂「崁津歸帆」代表當年大溪之繁榮景象。齋寺後有「靈塔斜陽」安放靈骨,十分莊嚴寧靜。禪寺內保存著珍貴的宋版藏經及高僧墨寶,非常具有歷史價值。目前由法鼓山經營,辦理許多共修、禪修、念佛、親子讀經及各種禪藝課程。

園區內有許多聖嚴法師題辭,頗有淨化人心作用。法鼓山師父們在此發菩薩心,進行所謂弘法利群迷廣渡有情。遊客來此可沉澱心靈。

 

 

 

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

 

 

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

 

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

 

 

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

 

107.2.24(週六)淑林宗長從金門來中壢,宗長博學多聞,參與珠浦許氏家廟事務,對家廟的祭祀及歷史典故了解很深入,曾當過第一屆諮詢委員(縣議員),為人熱心,善於排解宗族糾紛,贏得族人敬重,他可以講一口標準又流利的金門話,近年來他一直是我請益的對象。下午我約他到附近景點走走,先到八德埤塘,這裡是觀賞落羽松的的好地方,但這時樹葉已落,有種蕭瑟寂寥的景致,當日氣候適宜,仍見許多遊客。接著去員樹林齋明寺,三合院形態布局的寺廟,齋明寺曾三易其名,最早叫福份宮,後改為齋明堂。1937更名為齋明寺,現為桃園市市定古蹟。主要奉祀觀世音菩薩,左右廂房是許多老照片,可了解寺廟的歷史,1999年聖嚴法師接任住持,加以整修增進,據《建築師雜誌社》主辦的「二○一二台灣建築獎」孫德鴻建築師事務所執行的《大溪齋明寺增建計畫》獲得首獎殊榮。這項計畫中,以清水混凝土和花崗石為主要建造的禪堂、寮舍及齋堂等新建築,與具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氣氛簡潔低調,評審團評語:「如新詩般、一招到位」。大禪堂前有一大片草坪,百年老樟、老龍眼、竹柏、凰凰樹及挺拔的椰子樹,其中點綴幾塊大小石頭,建築物右側有一長形之寮舍及齋堂,清水混凝土的牆壁,十分素淨,齋堂前種植一整排櫻花樹,下個月再來必可欣賞盛開的景色。園區處處有聖嚴法師的名言佳句,認真體會實踐,必可增長智慧,淨化心靈。接著到三坑老街,昨天是農曆初九天公生,遊客甚多。永福宮是地方信仰中心,主祀三官大帝配祀三山國王、開漳聖王,廟前看到該廟歷史介紹,日治時期,日本為了實施皇民化政策,三山國王、開漳聖王的信仰不符合日本人的政策,要移走,當地居把開漳聖王請回家裡祭拜,光復後迎回,神明起乩,跳著回廟,相當有趣的一段歷史故事。淑林宗長發現戲台前左側有一民宅太凸出,使戱台顯得狹窄,不太平整開朗,廟前是三坑老街,老愈外愈窄,有其安全考量,有幾棟老建築二樓有小窗,有防盜作用。參覌青錢第,來到三坑必會看到這棟三合院老建築,連襟宋兄的母親張氏出自這裡,當年可是大地主,他曾說有一舅算曾讀黃埔軍校,當到將軍,另一個舅舅學經濟曾到香港和董浩雲船王一起經營船運,另一房留日學佛醫在中壢和吳家行醫,他們的下一代已是平凡人家,沒有上一代那麼出類拔萃。最後到自然生態公園,欣賞這𥚃的湖光心色,晚上去忠貞國旗屋吃一碗招牌麵,難得宗來中壢,我充當半天地陪,使宗長了解一下桃園的美。

探訪百年古剎大溪齋明寺

1071019濕寒多日十分悶,一早看氣象訊息,上午陰有雨,下午放晴,於是十點半左右出門住石門水庫方向前行,到員樹林轉進齋明寺,一進山門,有一副對聯「齋界開員樹,明燈照大千」左右兩棵緬梔花,好像在迎接我們的到來,經過一曲折小道,前院有一心形蓮花池,有一尊觀音佛像,大殿右前方有升旗台上一石刻「常樂我淨」,

走後院有許多雋永的格言佳句:

「只有少閙一些無意義的情緒,變能少製造不必要煩惱。」

「為他人減少煩惱是慈悲,為自己減少煩惱是智慧。」

「智慧並不只是通曉經典,而是要有轉化煩惱的巧妙方便。」

「肯定自己的優點是自信,了解自己的缺點是成長,善解他人的立場是尊重。」

「多積點口德,少造一點口過,就是培福求福的大功德」

「對於過去無怨無悔,對於未來積極準備,對於現在步步踏實。」

「若能珍惜當下每個因緣,每個因緣都是獨一無二的。」

好好品味富有人生哲理。

在大講堂布告欄發現一則訊息每週二的金剛經講座,值得去聽講。

禪堂前是一片綠油油禪修林,有許多高大的林木,有數棵高大的椰子樹、有二棵年的樟樹及朴樹,龍眼樹,竹柏、鳳凰木,左大殿走後方圍牆邊有一棵台東火刺木,五、六尺高開満鮮紅色的梨果,十分耀眼奪目解說員介紹園區內的植物,除了或火刺木還有老樟樹----指著升旗台後方還保留有旗桿,說明日治時期推行皇民化政策,寺廟也要升旗,真是難於想像,也告訴我齋明寺的歷史,本寺創始於清道光年間,距有大溪一出家人去大陸普陀山,請了覌音,當時是一間毛芽草屋,這尊覌音是木製的,安放在神龕的左前方,重新貼上金箔,到同治十二(1973),才蓋了齊明堂,基座還保留下來,有六根石柱,其石材取自大漢溪,屬於沈積岩,色澤淡黄色,左右護龍有二石柱的對聯,「齋荘中正法力千古不朽、明淨專精神靈萬古如斯」有之對聯,同治十二年可證明其建造年代。目前的齋堂是辛亥年所建(1910年),經過不斷的擴建才有今天一殿二護龍的規模,大殿前的二根石柱及是泉州的青斗石,是火成岩。介紹石燈籠,捐贈者前加藤仁作明治三十九年(1906),後有昭和十二年寄(1938),對面那座有基隆市社寮町謝財源,細看石燈籠有二截,導覽説是因1931年大地震斷了。丶齋明寺舊稱為齋名堂,最早是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創建於清道光年間。導覽說齋教為台灣民間佛教信仰的重要流派,揉合儒家與道教思想,和以僧團為核心的主流佛教信仰有別。由在家修行者傳襲,主持教儀,不出家,不剃髮,指著神龕最最左邊那尊就是齋敎所祭拜的神明。1937年,日本政府進行「宗教整理」,更名為齋明寺/寺徽 正殿觀世音菩薩像坐向之左, 乃日本曹洞宗福井縣永平寺寺徽, 其右為日本曹洞宗橫濱市總持寺寺徽。在法統上曾承襲普陀山、龍華齋教、鼓山曹洞宗、日本曹洞宗等不同的宗門,而第六代住持會觀師(江張仁居士)將齋明寺獻給聖嚴老和尚,所以也是屬於法鼓山的佛教寺院,目前為市定古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龍吟 的頭像
    水龍吟

    水龍吟部落格

    水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